语言服务业的变与不变

2016年12月31日 12:17 阅读 2557 新浪博客
一年内,我参加了五场行业大会,4月青岛的中国翻译服务产业论坛,5月美国圣地亚哥的语言服务企业协会(ALC)2016年会,7月语资网在厦门的语言服务业协同创新论坛,10月旧金山的美国翻译协会(ATA)57届年会,以及年末在北京的中国语言服务业行业大会,同时,还通过各种国内外媒体和朋友圈里发布的行业内外的会议和论坛,见到和听到了各种技术创新和预测。语言服务相关的新技术和新产品,乃至新“颠覆”,从未像2016年这么多,简直就是层出不穷,让人目不暇接。从桌面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到在线翻译平台和语料平台,从统计机器翻译(SMT)到神经网络机器翻译(NMT),从大数据到人工智能(AI),特别是神经网络机器翻译和人工智能,吸引了无数关注的眼球。语言服务业吸引很多巨无霸公司的关注,从微软、谷歌到国内的阿里、百度和腾讯都在语言服务领域有所布局和行动。所有这一切,特别是神经网络机器翻译技术,让不少语言服务业从业者忐忑不安和思考:在变革大潮下,我们这些语言服务从业者该如何应对? 

但简单梳理,就可以发现:语言服务业整体在快速变化,但人工专业翻译服务的本质并没有变。 

整个语言服务业的形态和市场格局在变化。市场规模变大,新需求不断产生,而为适应新需求诞生了一些新服务模式、新手段和新技术。新的服务形态,如机器翻译+译后人工编辑(MT+PE),服务于一些对质量要求低的海量翻译需求,如各种社交平台的自媒体内容和电商平台;再如,一些服务商利用语言优势提供创译、国际品牌服务、国际营销支持等新服务;甚至还出现了利用多语言大数据为舆情分析服务等跨界服务。完全有理由相信,未来一二年,还能看到更多的新技术和新产品。但是,这些服务并没有替代人工专业翻译服务。 

实际上,利用机器翻译提供的这些服务,本来就不是人工翻译所提供的服务;需要机器翻译的用户本来就不是人工专业翻译的目标客户。所以机器翻译充其量只是对人工翻译服务的补充,至少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仍将如此。 

虽然语言服务业市场格局发生了变化,但语言服务业核心部分,特别是人工翻译服务市场并没有显著变化。其不但不会消亡,还在持续增长中。国内外的各种市场调查结果均显示外包服务市场的基本格局没有变化,行业仍在以较快速度在增长。比如,在CSA的全球语言服务市场调查报告中,规模约400亿美元的外包服务市场仍然保持着每年6-7%的增长态势。我们自己的营业增长印证了市场不但没有在萎缩,而是在增长。

当然,我这里所讲的人工专业翻译服务市场本质没有变,是指付费客户的基本需求没有变,需求总量还在增长中,客户对于服务质量、时间和成本最优组合的追求没有变化。在2016年的最后几天,我们甚至有客户专程从旧金山来到厦门,就是为了跟我们翻译见面,讨论改进翻译流程和质量,如何提高产能,如何加快交付速度。从这例子可以看到人工翻译服务客户的真正需求和关切是什么。 

本质没有变,不等于服务模式和手段不变,更不等于人工翻译服务市场不需要变革,不需要利用新技术来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建议大家从以下几个方面建立核心优势: 

1. 坚持优质服务:我们有责任利用各种资源和现代技术工具,提高质量,缩短交付时间,降低客户成本,提高客户满意度。
2.创新服务模式:技术的发展为创新服务模式提供了条件,我们这些从业者有责任为客户提供更便捷、更高效的渠道,甚至更新颖更有附加值的服务。方便客户,成就自己。
3. 行业协同创新:我们有必要开展行业协作,产、学、研协同创新,资源互补,助人助己,形成行业良性循环。
4. 垂直领域专家:译者也好,公司也好,培养更多的专家型翻译人才,提供精品级的服务,提高我们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

语言服务业,方兴未艾。技术革新,层出不穷。如果你背靠大山、多金,又有适应时代的技术和产品,那么恭喜你。但以为新技术很快就会取代与人类文明与生俱来的专业翻译服务,那一定是自欺欺人。

对于专业翻译服务的从业者,有必要坚定地认识到,在国际经济文化和技术交流中,翻译作为文化沟通使者的作用不可或缺。对于译者来说,当你的语言水平够高,或者成为了领域专家,核心价值提升,没有机器可以替代你。从业16年的经验告诉我们,语言服务业不缺客户,现在也不缺技术,缺的是善用技术的帮助客户创造价值的优秀翻译人才。

在2016年的最后一天,回顾16年语言服务业创业经历,以及这一年来的摸索和努力。感恩广大客户、朋友们的支持和同事们的努力,2016年取得了显著增长。展望2017年,对公司、对专业翻译服务未来前景更加充满信心。 

期待同事和朋友们在大变化的浪潮中,不忘初心,不迷失方向,译路同行,共创未来。 (精艺达翻译公司韦忠和)

厦门精艺达翻译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 厦门市翻译协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