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好环境问题是最贴心的政绩

解决好环境问题是最贴心的政绩

当前我国各类环境问题呈高发态势,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短板,在一定程度上消弱了经济发展带给人民群众的幸福感。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最紧的约束,是一个躲不开、绕不过、退不得的必须解决的紧迫问题。

环境问题并非仅出现在我国,而是世界普遍存在的问题。发达国家在经济高速增长期也遇到过严重的环境问题,譬如发生在上个世纪著名的“世界八大公害事件”。我们用30多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100多年的工业化道路,使得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集中爆发出来。传统环境污染等老问题尚未解决,气候变化等新问题又已涌现。大气、水体、土壤污染治理和修复是世界性难题,破坏容易、治理不易,一代人污染、几代人遭殃。我们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应展现当代人的积极担当。

生态危机实质上是人类的危机,而不是生态本身的危机。自然作为人类的对立面而存在,忽视了大自然的整体性和价值尊严,必然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恶化。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自然界提供的生存空间和生产生活资源。人类和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一种直接的共生关系,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自身。人类必须学会尊重自然、善待自然,自觉充当维护自然稳定与和谐的调节者,自觉成为善待自然的朋友。

与发展相伴而生的环境问题,只能在发展过程中解决。发展是硬道理,但硬发展就没道理。发展不能只注重物的积累,而忽视人的存在;不能只追求数量速度,而忽视幸福感受。我国已经步入中等偏上收入发展阶段。在环境科学中有一条倒U型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接近或达到1万美元时,资源消耗增速逐步下降、环境质量恶化趋势得到遏制,出现资源环境的拐点。理论上有这个拐点,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看着曲线等拐点,而是需要我们努力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绿色发展,让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真正实现统一,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清洁的生活环境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民的基本人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当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聚焦解决损害人民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让人民群众感受到经济发展实实在在的环境效益。以GDP为中心的发展,不仅资源承受不了,环境容纳不了,社会也接受不了。

环境问题不仅是社会问题,也是政治问题。如何处理环境问题成为对党和政府执政能力的新考验。政府是社会生态产品的主要提供者和管理者,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任务的第一责任人。面对人民群众对环境保护的期待和诉求,必须大力提高各级政府的“生态执政力”和“绿色领导力”,增强广大党政领导干部主动应对、主动化解环境风险挑战的基本素养。严格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的考核评价体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由“软约束”变成“硬指标”,切实担负起“生态责任”,培养一大批熟悉生态环保知识、具有“绿色领导力”的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到,绿色发展比单纯GDP数字增长更加实在、更负责任、更有诚意,是经得起人民群众检验的政绩,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政绩,是同人民群众最贴心的政绩。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