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0有用+1
0

间下鱵

脊索动物门动物
间下鱵是颌针鱼目鱵科鱵属鱼类,又称针鱼、穿针鱼。体细长,呈圆柱形而稍侧扁。头大,侧扁,背面宽平,腹面狭窄;口较大,口裂平;下颌向前延伸特别长,呈针状;上、下颌于相对部分有多列锐利的小齿;鼻孔大,靠近眼;眼大;体鳞薄,极易脱落;头部和上颌具鳞;背鳍位于体后半部,约与臀鳍相对;尾鳍分叉,下叶较上叶长、大;各鳍均无硬刺。体银白色,背部自头后至尾鳍有灰黑色条纹,两旁有排列整齐的小黑点;体侧中部有一条银白色斑带,背鳍和尾鳍为灰黑色,其他各鳍为黄白色,上、下颌及鳃盖均为灰黑色。 [4]
间下鱵分布于印度洋北部沿岸,东至日本,南至澳大利亚。在中国分布于台湾海峡、东海。 [5]喜栖息在近海内湾或河口附近,生活于江河、湖泊的上层,常成群游于水面觅食,以浮游动物为主食,兼食昆虫等。生殖期在5-6月。 [4]
间下鱵的肌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等。鲜肉入药具有滋阴、补气、解毒之功效,主治阴虚内热、盗汗、五心烦热,久溃疡疮、不易收口等症。 [4]
别    名
补网师,水针
中文学名
间下鱵
二名法
Hyporhamphus intermedius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亚    门
脊椎动物亚门
硬骨鱼纲
鱂行总目
亚    目
颌针鱼目
鱵科
下鱵属
分布区域
西北太平洋 中国沿海及内陆湖泊等
英文俗名
Garfish

简介

播报
编辑
间下鱵别名针鱼、针扎鱼、单针鱼、姜公鱼(鹤嘴鱼),为近岸近河口小型上层鱼类。上颌短小,下颌延长呈针状喙,一般体长在150毫米左右,我国南北沿岸均有分布。舟山海域偶有捕誉您格漏获。去内脏鲜用或晒干备希纸用 [1]符燥乃坑几恋乌腿辣凝担良故润桨体辣。

形态特征

播报
编辑
体细长,侧扁,标准体长为头长之4.3-5.7倍,为体高之11.8-14.0倍。鼻孔突不呈丝状。下颌延长成喙状,喙长略等于头长;上颌短小,其顶部呈三角形,被鳞,三角形之长大于宽,长为宽的1.1-1.3倍。
眼前沟单一,不向后分支。上下颌具微细单峰齿,但下颌之后部具三峰齿。第一鳃弓上鳃耙数为26-36。体被圆鳞;侧线位低,于胸鳍基底下方具一向上分支,向上延伸至胸鳍基底;背前鳞50-64。
间下鱵
鳔为单室型。背鳍与臀鳍对在,后位,臀鳍起点在背鳍第1-3软条之下方,背鳍具13-16软条,臀鳍具15-19软条;胸鳍较短,标准体长为胸鳍长之6.4-7.1倍;腹鳍短小,胸鳍基底至腹鳍基底之间距为腹鳍基底至尾鳍下叶基底之0.9-1.15倍;尾鳍浅开叉,下叶略长於上叶。体背呈浅灰蓝,腹部白色,体侧中间有一条银白色纵带,无垂直暗斑;喙为黑色,前端具明亮之橘红色。

分布范围

播报
编辑
分布于江苏沿海,通海的淡水水域;也见于东海,台湾海域,南海;朝鲜半;日本,印度洋北部沿岸,南至澳大利亚 [2]

生活环境

播报
编辑
礁区、砂泥底、河口、淡水、近海沿岸、泻湖、礁沙混合区。

生活习性

播报
编辑
生活于江河湖泊中,栖息于水下0-10公尺,是小型上层鱼类。以桡足类枝角类为食,亦吃昆虫。为中上层鱼类,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为上溯洄游鱼类 [3]
暧温性鱼类,栖息于中、上层水域,也生活于河口附近和进入淡水。夜间有趋光习性。卵膜上的一端有4~6条细丝,另一端有1条长卵丝,借以缠绕在水草等物体上。可供食用,经济价值不大 [2]

渔业利用

播报
编辑
罕见鱼种,且鱼体小型,不具食用价值。

保护级别

播报
编辑
截止于2001年的的资料显示,间下鱵不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濒危名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