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24-中央集权政体的四大支撑制度及其弊端

2014年8月2日 19:31 新浪博客

阅读书籍:《浩荡两千年》

 

  一直以来阅读的最多的还是关于现代企业管理、西方企业管理相关的书籍,但很少从政治与经济学的视角展开阅读,上次与一朋友聊天,聊天过程中使自己意识到,需要从更宏观的层面去理解企业,而如果想看到政治与经济的发展故事,特别是关于中国的政治与经济故事,那就一定要看这本《浩荡两千年》了。也有人和我说,想了解政治与经济,去看大学的《政治经济学》教材不就得了!我说了一句:我去,被装饰过的历史宣扬的就只剩下“主题思想了”,能看吗?

   导读提出一个的核心问题,让作为读者的我也费解不已:一个西方人对于全部中国历史所要问题的最迫切的问题之一是:中国商人阶段为什么不能摆脱对官场的依赖,而建立一支工业的或经营企业的独立力量?--费正清《中国与美国》

   国学家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总结出中国2000年历史的几条大趋势,这中间有两个关键词:“集权”--中央政府有逐步集权的倾向;“抑商”--中国传统政治上节制资本的政策,从汉到清,都沿袭着。集权与抑商背后,其实就是一个无比强悍的政治权力制度安排--高度专制、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中国历史上的众多制度创新,从本质上来说,都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其中四个基础性制度支撑起来集权政体“大厦”:

 1、郡县制度:为了保证帝国的稳定,在政治上必须保证中央的人事任命权,避免地产割据势力的滋生;

  2、尊儒制度:封杀“百家争鸣”的学术传统,以实现全民在意识形态上的大统一;

  3、科举制度:通过公平的考试制度,将优秀人才吸纳到体制之内,为我所用;

  4、国有专营制度:在经济上,实行重要资源的国营化垄断,以控制国计民生。

 

  上述四条,唯一不尽人意的就是“国有专营制度”,在长达100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人始终没有找到一个与“唯我独尊”的大一统中央集权政体相适应的、能够维持长久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当政府为了政权稳定,全面控制了重要的生产资料之后,它实际上已经成为一个经济组织,它必然有自己的利益需求,用当下流行的话讲就是“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必然会制度性地压抑民间工商业。民间工商企业要想从这个夹缝中生存,必然要和“政府打交道”以获得生产经营所需的资源,不得已时还得接受政府的手到怀里乱摸一通了。

   从书中可以得到的启示:

 1、中央集团管控的四大管控要点:1)组织&人事任命;2)统一的文化&价值观;3)公平有效的人才选拔制度;4)重要资源的垄断与强管控;

 2、对于核心生产资源的控制,就会产生“权贵”与“官僚”,一旦腐败低效到极点之后,庞大的中央集团可能就会被这个毒瘤所拖垮,最后导致了中央集团的土崩瓦解;

 3、为了“统一意识形态”就往往会以民众“失去独立思考能力”为代价,失去了文化创造能力,导致保守与僵化,最终组织也陷入到僵死状态;

 4、由于国有专营制度存在,在国有资本和权贵资本的双重高压之下,民间商人会出现强烈的恐惧心理和财富幻灭感,产业资本要么想“转移资产,奔向国外”,要不就是将产业资本转向消费领域,导致了中国人一直在说的“富不过三代”现象出现。

 

  治理国家会出现中央集权与持续创新的平衡难题,对于治理企业同样也会出现类似问题,看纵横2000年的历史,再回到现实,放在大格局下的“企业运营实践”,或者感受完全不一样,值得多多品味。

明源软件实施总监,《P道理-ERP项目实施手记》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