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小莉:一问一答都是故事

2014年8月6日 15:33 新浪博客

   7月13日晚,结束了香港工作的吴小莉飞抵陕西西安。14日一早,小莉提前抵达汉城湖大风阁踩点,为随访陕西省委书记赵正永做准备,然后试镜、换装,每一个细节都照顾周全。9点左右,随访开始,紧接着是正式访谈。中午1点左右,访谈结束。至此,小莉这才有时间稍作休息,同时为第二天西安本地的活动做一些准备。而活动一结束,小莉又得马上搭乘前往上海的飞机,那里还有另一项工作任务等着她。这是小莉做一次《问答神州》栏目采访的全过程。而从2007年1月《问答》开播至今,这样的工作状态小莉几乎每周要经历一次。上述还是一切顺利的情况,但平常的访谈过程中,因为各种不确定因素,访谈从清早持续到深夜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小莉说,《问答神州》最独家的秘笈就是口碑。


   现如今,《问答神州》已经进入第8个年头,在过去8年的时间里,小莉和栏目组遍访两岸四地高层人物。在有品质的高端访谈不断减少与压缩的传播环境下,《问答神州》以自己独树一帜的风格存在并被观众广泛接受,很多人都觉得吴小莉与栏目组肯定有“独门武器”。对此,吴小莉笑言,“我们最独家的秘笈就是口碑。口碑是累积的,口碑可以因为累积而成功,也可能因为一次疏忽而失败,所以每一次我们都竭尽全力。”

 

一问一答都是故事

   如今再回想起《问答神州》筹备和开播时的情形,小莉依然记忆犹新。她说,知道要做这样一档栏目的时候其实并没有太突然或翻天覆地变化的感觉,因为在这之前已经有《小莉看时事》和《小莉看世界》两档栏目做铺垫。《小莉看时事》是按新闻时事关注事件热点,而《小莉看世界》则是把眼光放大到世界范围,这两档栏目都与几个对象有关,热点事件、热点地域、热点人物。在这个基础上,小莉也在考虑,是否可以从“人”的角度来关注到大的热点、大的事件?“我在做《小莉看世界》时就感觉到,中国在对外开放的进程中有很强烈的与世界沟通的愿望,也希望更多地知道世界的各种情况,但到了8年前,我又发觉,其实中国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也希望让世界了解中国,所以我们有了《问答神州》的想法,就是访问两岸四地的高层人士,借由人来谈他主管的事,人总是比较具有性格的,所有的事都是由人来管理的,所以他管理的方式势必会影响这件事和这个地区的发展,我们就想从人到事交叉进行,把中国介绍给世界。”

   虽然一开始就对栏目有明确的定位和设计,但在栏目的风格方面,还是度过了一个并不算短的磨合期。“《问答》是一个高层人物的采访,高层人物谈的是他主管的事,但你究竟想要做出一个什么样的风格,栏目主要关注的是什么样的点,最后会得出什么样的观点,希望呈现给观众的是什么样的图像,这都是栏目组不断在思考的问题。”为此,栏目组做了比较多的设计,其中有一个特别的创意就是,每一位采访者要在一个透明的城墙城垛纪念品上签名,而所有的城垛连接起来,就是一排长城。“我们的想法是,所有接受我们采访的人,其实都是建设中国长城的人,中国的长城是透明的,希望我们的谈话也是透明的,而我们得到的也将会是具有含金量的内容。当时是这样的一个设计和想法,我想不仅是一种仪式感,也是我们的一个愿望。”

 


每次访谈结束,嘉宾都会在一个象征中国长城的水晶上签名。图为江西省委书记强卫在水晶上签名后与小莉合影留念。

 

   除了这个富有寓意并且从栏目开播就一直坚持到现在的设计,栏目组持续在做的还有就是把摄影棚搬到现场。在很多人看来,做访谈栏目很简单,主持人加一两台摄像机就能轻松搞定。然而,从节目开播,《问答》栏目组就给自己定了非常高的标准。“《问答》第一集的嘉宾,是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我们在人民大会堂采访他,我和他面对面坐着,但在我们身后都有一块透明的玻璃投影,所有细微的变化都能透过玻璃投影看到。另外我们之前还定制了一个有栏目logo的地毯,如果高拍的话镜头里就可以看到。每一次,我们努力做到把摄影棚搬进现场,所有布置都非常考究和耗费精力,有时候哪怕是镜头景深里可能出现的物品,我们也尽可能精益求精。”因为是“移动的演播室”,带着如此多的设备、道具行走在两岸四地采访,栏目组的工程量可想而知。“刚开始的时候我们有很多的细节设计,一路走到现在,虽然某些形式的部分现在已经没有了,但我们希望建设现代中国透明长城的做法是一直在进行的,而且我们也已经采访了两岸四地200多个高层人物了。积累到现在,《问答》本身就是一个品牌,和嘉宾的一问一答都是故事。”

 

好的访谈就像熬煮一锅精华汤

   8年,200多位嘉宾,基本每一周或者两周就要访谈一位高层人士,在这样的工作量之下,同时要保证节目的品质,到底有多难?小莉吐露心声,“坦白说,的确很不容易。首先第一个难点就在于在于你能在什么样的时间点约访成功。高层的人物有很多,近期约访谁?约访后要谈什么?我们一定要找适合的时间点、适合的话题。约访成功后,这个好的话题要怎么延展成为好看的节目,这是第二个难点。编导要看大量的资料,在海量的信息里面去芜存菁,就好像一大锅材料要炖出一锅精华的汤,然后再和我讨论提纲,再细化,最后现场提问,出来的东西再把它更多的电视化,这个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有它不同的难度。”但通常努力都是有回报的,采访前的准备越充分,采访进行的也越顺利,效果也会越好。“我们在提问的过程中,人家会觉得,你情况了解的比较清楚,或者是我们在发出提纲约访的时候,对方就觉得你对于我们的理解还是足够的,这是取得彼此信任的重要一环。首先让对方了解,我们是做了功课而来的,但这些功课做完之后,我又希望把它全都倒掉,然后只作为背景而已,希望你帮我倒入新的东西,也就是我希望你倒给我的东西是我资料里没有的,这样才会是新的资料,新的观点,新的内容,新的看法,才会是一个新闻。也只有这样,才是去芜存菁,才能找出我们的脉络,然后找到之前没有看到过、听到过的、有意思的内容,分享给电视机前的观众。”

 


每次访谈前,小莉都会提前踩点、试镜、和编导确认各个环节,每个细节都力求完美

   小莉举例说,她曾经采访一个嘉宾,访谈中说出了嘉宾曾在哪一次讲话中讲过了什么,对方很吃惊,问小莉你怎么知道?“我开玩笑说,你不知道有记录的吗?凡走过的必留下痕迹。他只是没有想到我会看得这么细,我也只是在看这个资料的时候觉得这一段我很触动。”在小莉看来,对于所有的受访者,千万不要丢一个大问题给他。你的问题越大,他可以很认真的回答一大篇东西给你,他也可以觉得这个问题不好答,两句话就结束你。“这些嘉宾,他会对一些东西特别触动。而且所谓的问答,你不可能全在你想象中,如果全在你想象中,你就不会有surprise了。你是一定要追问的,在采访中他自己提到了什么,你都可以借势问下去。”

 

理解,才能还原真正的人

   “在采访的过程中,如果你比较理解对方,就比较容易有触动的部分。”理解,是小莉在采访中尤其看重的。“我从来没有想过,我会把吕秀莲问哭了。我当时也愣了一下,就是问着问着,信任感就来了,有时你只是追问了一个问题,她就眼眶泛红了。我们不是故意要问到动情,但有些东西,就是我说的,即使是政治人物,高层人物,他们也是个人,首先要还原成一个真正的人。我觉得他们也是理解我们就是来还原事实的,这是一个过程,互相对答的气氛到了,他其实是很愿意跟你谈他很多事情的。”

 

理解嘉宾,在访谈中关照与对方的对话流,是小莉在采访中尤为看重的。

 

   因为不同的嘉宾性格、脾气、处事方式等都有所不同,在访谈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怎么才能让对方迅速进入状态?经过这么多年的经验累积,小莉已经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有些受访者很快就能进入状态,但有些受访者需要更长时间的热身,你需要多丢几个问题给他,让他去发挥,再慢慢进入更细节的问题。其实,采访时间所谓的长短就是看他愿不愿意继续回答你的问题。你的问题如果够好他想说,后面你的时间也就不是问题。”

   小莉回忆起俞正声接受《问答》采访的时候,她说自己是能看到坐在嘉宾身后的工作人员的,采访快到约定时间了,工作人员一直站起来,指着表提醒小莉。只要小莉问一个问题,俞书记想说,他就坐下来,再问一个问题,俞书记接着说,他又坐下来。“时间有时候是争取来的,但当然不是说去无限制去占用受访者的时间,因为所有的采访还是要有诚信的。不过多少能有一点点通融,只要你的问题他想回答。人们常说话不投机三句多,主要看你的谈话流是不是足以吸引嘉宾。”

 


“采访的时间有时候是争取来的,如果你的问题够好,后面的时间应该不是问题。”

   小莉觉得,其实很多人谈话都希望有对手,希望是真正意义上的交流。“你在问嘉宾这个问题的时候,其实他理解为什么。当大家都对这个问题有疑问的时候,你却用这样的一种方法在问他,他会觉得你懂我的意思,或者说你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的思考,然后才来问我这个问题。”有一次采访计生委官员,他从事计生工作十多年,计划生育政策肯定绕不开,但如果直接问,肯定问不出新的内容来,于是小莉采取了“迂回”的方式,她说自己身旁的几个都是80后编导,他们都是独生子女政策下的孩子,未来他们都面临要自己养老,同时赡养4-6个老人的问题。“问题这么问,对方回答得就很好,因为他觉得你理解,然后他的回答也是在说给这些年轻人听。这就是不一样的状态,如果你很好地关照了和受访者的对话流的状态,就容易使这场对话激发出不同的火花。”

 

期待更多“全民问政”的尝试

小莉随访河北省委书记周本顺

   《问答神州》制片人韩烟说,一开始做这个栏目的时候,台里设想的是先做一年看看,第一年顺利过去之后,台里说再做一年,但做着做着就没有人再提年份的事儿,栏目也就这样自然而然有条不紊地向前行进着,不知不觉走了8年。这些年两岸四地的奔波采访,虽然有辛苦,有劳累,但小莉和栏目组也收获颇多,比如良好的口碑,独特的风格,忠实的观众等等。而在未来栏目“变”与“不变”的部分,小莉有自己的想法。“《问答》有几个做得不错的地方,我想我们会一直坚持。首先是随访。如果有可能,我们会尽量落地随访,到一些现场去,这个常常会有比较生动的结果。如果前期铺排得好,我们做的一些前采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个我觉得是值得进一步去尝试的地方。另外就是网友快问快答,如果你精心挑选,会发现不少网友的问题还是很有特色、很到位的,切中要点,因为不少网友都是当地人,在当地生活,他们比我们更知道一些情况,所以他们的问题能拉近亲近感,受访者也乐于回答。”

 


网友快问快答,是《问答神州》比较有特色的一个环节。图为陕西省委书记赵正永在回答网友问题。

   而对于“变化”的部分,小莉说,在当下这个全媒体时代,无论是媒体的内容呈现、互动方式还是自己本身的工作状态,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问答神州》也在拥抱全媒体的过程中,也在不断进行着一些新鲜的尝试。“我们有一次在吉林采访,当时韩长赋还在吉林当省长,我们的网友问答环节,有个网友提到某个地方断暖气了,他立刻指示去查怎么回事,采访完的时候已经查清楚,然后立刻回复。我觉得在这个时代就是要即刻回复,这也是‘全民问政’的一种。以后我们将会有更深入、更多方面的尝试。”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拉近全球华人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