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长:社科院不是自由撰稿人联盟 想说啥说啥

2014年08月26日08:16  社科院网站 收藏本文
视频加载中,请稍候...
 
王伟光 王伟光

  王伟光在中国社科院2014年“三项纪律”建设专题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王 伟 光

  (2014年7月29日)

  同志们:

  这次暑期专题工作会议的主题,是加强我院政治纪律、组织纪律、财经纪律建设。围绕这个主题,这次会议分两个会来开。第一个会,安排的是理论学习,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中央关于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相关文件,让大家掌握理论、吃透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第二个会,在学习的基础上,围绕加强“三项纪律”建设、党委集体领导下的所长负责制制度建设、创新工程制度建设等问题展开研讨,以进一步明确工作思路和举措,同时检查年初院工作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情况,交流工作经验,研究和部署下半年工作。

  讲三点,一是近年来我院工作的基本经验和总体思路;二是必须明确的几个问题;三是下半年的主要工作。

  一、近年来我院工作的基本经验和总体思路

  根据中央安排,2007年底我来院工作,至今已有六年半的时间。几年来,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陈奎元同志带领下,我院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回顾起来,我认为,以下三条经验对做好我院工作至关重要。

  第一,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解决好哲学社会科学为什么人这个根本问题。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开篇即指出,“革命党是群众的向导,在革命中未有革命党领错了路而革命不失败的。”同样,在建设社科院、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全部活动中,党组能不能按照中央的要求,把住方向,引好路,具有极端重要性。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是办院的根本原则,是办院的生命线和政治保证。全院上下在这个根本原则问题上,认识必须高度一致,绝不能有半点含糊。

  为什么必须始终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这是由我院的性质、地位、任务、作用所决定的。我院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殿堂,更是党的重要理论阵地和意识形态重镇。必须始终把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摆在办院头等重要的位置上。我院的工作千条万条,把住方向是最重要的一条;我院的工作千头万绪,抓住了这一条,就抓住了根本、抓住了关键。这一条就像阳光、空气、水分和食物,任何人都离不开一样,一时一刻须臾不可忘记、不可忽视。一定要始终紧紧抓住这一条,不打马虎眼,不能松口,绝不松手。在所局主要领导干部的头脑中,一定要绷紧这根弦,凡是忽视这一条、忘记这一条,不把这一条当回事的,就不是合格的领导干部。选拔人,特别是选拔领导干部,必须把思想政治标准放在首位,不符合这个标准,就是不合格。

  为什么要在“正确的政治方向”后面再加一个“正确的学术导向”?在我院,学术研究是中心工作,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通过学术活动体现出来的,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通过学理研究体现出来的。也就是说,要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寓于学术之中,形成正确的学术导向。一定要把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统一起来,寓政治于学术之中,寓马克思主义道理于学理之中,将把住方向贯穿于一切科研活动的导向之中。

  头脑的清醒、行动的自觉,来自理论上的坚定和彻底。怎样才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在错综复杂的意识形态形势下坚持正确的、反对错误的,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话语权和管理权呢?办法只有一个,就是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武装全院同志的头脑,提高全院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和学术骨干的理论素质,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问题、分析问题、回答问题,也就是说,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科研的能力。怎样才能做到这点呢?途径只有一个,就是针对新的实际,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今天,学习马克思主义,一定要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中央重要文件,结合党和国家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问题来学。

  这几年,党组把举办所局主要领导干部理论读书班、处级干部(研究室主任、编辑部主任)理论读书班作为重要政治任务,一直抓住不放,效果是明显的。今年大规模地举办处级干部(包括研究室主任、编辑部主任)理论读书班,反响很好,大家希望年年办,长期坚持下去。党组认为这个建议很好。人的思想理论素质的培养是潜移默化的,只要持之以恒地长抓下去,一定会收到更加显著的效果,一定会从根本上发挥作用。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来自理论的坚定和彻底,而理论是否坚定和彻底,关键看能不能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上,能不能始终对人民怀有深厚和真挚的感情。相信马克思主义、坚信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主义指导科研,必须解决好哲学社会科学为什么人这个根本问题,即为什么人做学问的问题。为人民做学问,把个人学术活动与党、国家和人民的事业密切联系在一起,而不是为个人名利或为其他什么目的做学问。只有这样,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才能正确。我院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一个最大的成果,就是在解决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全院达成了最大共识。我们之所以始终把解决好为什么人这个根本问题,作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题,作为我院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用这一条来教育、引导我们的干部、科研人员、年轻人,就是为了解决好选择什么指导思想作为武器、选择什么样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来建设社科院、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第二,坚持科学的工作思路和举措,紧紧抓牢创新工程这一实践载体。

  毛泽东同志在与程思远先生谈话时曾讲过:“我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以前我们人民解放军打仗,在每个战役后,总来一次总结,吸取过去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然后轻装上阵,继续前进,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终于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办好社科院,既有一个根本方向问题,在方向确定后,也有坚持科学的思路和正确的举措问题。几年来,在中央的领导下,党组与全院同志一起,在实践中推进创新,在创新中及时总结,将实践证明正确和成熟的做法上升为经验,作为指导新的实践的基本方针和工作思路。经过六年多的摸索,党组大体形成了我院工作总体思路,可以概括为“五个三,一个一”,也可以简称为“五三一”。

  “五个三”,具体来说,一是“三大定位”。即努力把我院建设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坚强阵地,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殿堂,党中央国务院重要的思想库和智囊团。这是中央对我院提出的最高目标要求,是我院的努力方向。“三大定位”不是平铺直叙、不分座次的,而是有重点、有顺序的。马克思主义坚强阵地是第一位的要求,是统领,马克思主义坚强阵地建设好了,实现其他两个目标,方向就没有问题。现在我院整体工作是朝着这个目标行进,全院同志尚需不懈努力。

  二是“三大功能”。即我院具备的阵地功能、殿堂功能、智库功能。这把我院的作用、任务,要干什么说得很清楚了。有人说,“三大定位”和“三大功能”岂不是一回事?其实,它们还是有区别的。“三个定位”是目标要求,或者说是我们要达到的目标,目前,距离这三个目标要求还有很大差距,还不能理直气壮地把这“三顶帽子”戴在自己的脑袋上。但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完成什么样的任务、干什么样的事,是无止境的。一定要把“三大功能”发挥好,逐步达到“三个定位”要求。

  三是“三大战略”。即科研强院战略、人才强院战略、管理强院战略。这是我院强院之本、兴院之基。为了达到“三个定位”,发挥“三大功能”,必须实施“三大战略”。科研强院是中心,人才强院是关键,管理强院是保障。管理强院是党组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特别提出来的,具有我院特色。一个单位管理得好不好,是考察这个单位的绩效、单位领导班子政绩的重要标准。管理水平高不高,也是评价一个领导干部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准。经过几年实践,抓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抓创新工程制度建设,抓严格管理,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我院还存在很多管理上的漏洞,比如科研管理、经费管理、进人管理、房产管理、古籍管理等,要一项一项理清楚,堵住管理漏洞。管理强院是抓好科研强院、人才强院的法宝,不要丢掉这个法宝,要紧紧抓住和用好这个法宝。

  四是“三大风气”。即学风、作风、文风。解决好哲学社会科学为什么人的问题,就必须加强学风、作风、文风建设,这是要始终抓住不放的思想建设、道德建设、作风建设的基本任务,是全院人员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际抓手,是加强队伍建设的基本要求。今年实行道德论坛巡回演讲,震动很大,效果颇佳。抓好“三风”建设,有了良好的学风、作风、文风,我院就会形成良好的院风,形成具有社科院特色的研究氛围。

  五是“三项纪律”。即政治纪律、组织纪律、财经纪律。这是我院思想政治建设的基本内容,是我院实现“三个定位”要求、发挥“三大功能”,转变“三大风气”,实施“三大战略”的纪律保证,是我院反腐倡廉建设的工作重心。加强政治纪律、组织纪律、财经纪律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政治任务,要从现在抓起,年年抓,抓好了,领导班子才会真正强起来,队伍才会真正强起来,我院才会真正强起来。

  “一个一”,就是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这是“五个三”工作思路落地的实践载体。我多次讲过,创新工程是机遇工程、爬坡工程、改革工程、发展工程、人才工程和希望工程。通过实施创新工程,广大科研人员和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被激发出来了,被调动起来了,给全院发展带来了巨大机遇,使我院的面貌焕然一新。长久地抓下去,我院必大有希望、大有前途。创新工程,制度创新和建设是根本。党组提出了六大制度创新,即报偿制度、准入制度、退出制度、配置制度、评价制度和资助制度创新。这里,要抓好两点:一要不断在实践中创新完善这些制度,把这些制度固定化、配套化,最大限度地解放和发展科研生产力。二要让全院领导干部、科研人员、工作人员学习制度,执行制度。如果人人熟悉制度,人人遵守制度,全院上下按制度办事,执行制度不搞例外、不搞特殊化,创新工程才真可谓创新工程,创新工程才能不走样,不会变成新的“大锅饭”、大平台。明年处级干部培训班要集中进行“三项纪律”教育和“六项制度”学习。

  搞好创新工程,最重要的是全院同志一定要把认识提高到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要求上来,把思想统一到党组关于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的决策和部署上来,把行动落实到执行党组制定的一系列创新制度上,以制度创新为关键,把创新工程稳步地、健康地、科学地推向深入。一定要紧紧抓住创新工程不放松,抓出制度来,抓出作风来,抓出人才来,抓出成果来。这是我院的希望之所在,未来之所在,发展前景之所在。

  第三,坚持把科研人员和全院群众的工作和生活需要放在重要位置,办实事,办好事,办让大家满意的事。

  毛泽东同志在1934年写作的《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中指出:“要得到群众的拥护吗?要群众拿出他们的全力放到战线上去吗?那末,就得和群众在一起,就得去发动群众的积极性,就得关心群众的痛痒,就得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的问题,盐的问题,米的问题,房子的问题,衣的问题,生小孩子的问题,解决群众的一切问题。”党中央把我们党组一班人安排到社科院,党组把在座各位安排在主要领导岗位上,就是让大家团结科研人员和全院群众,做好科研人员和全院群众工作,让科研人员和全院群众全心全意地和党一条心,在党的领导下,团结在党的周围,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要做到这点,必须时刻注意工作方法,密切联系群众,解决好科研人员和全院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努力满足科研人员和全院群众工作和生活上的迫切需求。

  这几年,党组集中解决科研人员和全院群众的生活待遇问题、科研条件问题,以及工作和生活的基本需求问题,有人把这些称之“票子”、“房子”、“孩子”三大问题。票子是一个待遇问题,要让我们的科研人员和工作人员过上好日子,不为生活所累。要努力解决好大家的住房问题、办公用房问题、科研经费和科研设施设备问题,做到居者有其屋,有良好的科研办公条件。解决好孩子上学这样一些群众心中的大事,让大家无后顾之忧。在这些方面,党组是下了功夫的,相关部门一直千方百计努力争取。全院人员的待遇有了较大提升,住房问题有了很大改观,科研经费基本得到满足,科研用房、办公用房有很大改善,科研设施设备配置明显改进,孩子上学问题基本解决,全院基本建设、硬件建设面貌一新,这些都是有目共睹的。

  解决“票子”、“房子”、“孩子”问题,“三子登科”,这是党组主抓的“民心工程”,为稳定我院人才队伍、顺利推动创新工程提供了有力保障。当然,由于客观条件和政策的限制,有些问题的解决不像大家预期的那样快、那样顺畅,已经初步解决的问题也还有不如意的地方,希望在座的同志和全院同志能够理解。希望书记们、所长们、局长们、主任们,一定要把科研人员和工作人员的冷暖放在心上。如果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只关心自己那一亩三分地,只关心自己小圈子,不关心群众的利益,不关心群众的冷暖,是难以赢得群众尊重的,是难以有号召力和说服力的,就不可能在群众中树立起威信,更不可能把一个单位领导好。

  三条基本经验、“五三一”工作思路是党组按照中央的要求,总结我院长期发展的历史经验,总结全院科研人员和工作人员的新鲜实践而形成的。实践证明,它们符合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律,符合社科院办院规律,符合哲学社会科学人才成长规律,是管用可行的,是全院宝贵的精神财富。我相信,只要按照三条基本经验、“五三一”工作思路扎扎实实地、有板有眼地、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进创新工程,就能保证方向不走偏、道路不走歪,就能取得更大的成绩。

  二、必须明确的几个问题

  再讲五个问题,希望同志们进一步统一思想,以求共识。

  (一)中国社会科学院不是“自由撰稿人”的松散联盟,而是党领导的宣传思想的重要战线、学术理论的重要机构、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

  “三个定位”要求对我院的重要性、地位、性质、任务和作用都作了非常明确的规定,这不仅明确了我院的学术性,而且明确了我院的政治性,即我院是党领导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为人民做学问的、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的、有坚定理想信念的、坚守党的纪律的、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的坚强阵地、学术机构和意识形态重镇。我院不是“自由撰稿人”的松散联盟,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毫无政治性、组织性和纪律性。

  所谓“自由撰稿人”,就是不受任何政党领导、不受任何组织纪律限制、不受任何道德规范约束的“自由文人”或“文化个体户”。在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存在没有任何政治立场和思想倾向的所谓“自由撰稿人”。在反动统治下的旧中国,虽然有的先进知识分子自称或被称为“自由撰稿人”,但他们实际上是追求远大理想,为人民事业而奋斗的战士,鲁迅先生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在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企图摆脱党的领导,离开政治大方向,离开为人民做学问,做不受任何约束的“自由撰稿人”,无论怎样标榜,充其量也都不过是自觉不自觉地为追逐个人名利,或为他人所利用以达到某种政治目的的工具,极端者甚至会走上反党反社会主义的道路。我院学者绝不能为了个人名利或其他什么政治目的而从事理论学术研究,而要为党和人民做学问,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服务。我院的研究人员不仅仅是普通学者,而是党的思想理论文化工作者,更是党的思想文化战线上的战士,决不能把自己降低到一个“自由撰稿人”的地位上,“自拉自唱”、“自说自话”、“自娱自乐”,如社会大V、网络公知那样。党和国家不需要这样的学者,这一点全院同志必须明白。我院的一切研究都要服从党和人民的需要,为党中央的决策服务,为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服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对于错误言论要敢于发声批判、展开斗争,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二)衡量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和我院工作做得怎样,关键是看能否拿得出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科研成果,这是最高标准,也是最终标准。

  衡量一个单位或一项事业搞得好不好,是有客观标准的。从哲学上来讲,衡量一个社会是否进步,要看生产力,生产力是衡量社会进步与否的根本标准。衡量人的认识是否正确,要看实践,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衡量部队建设怎么样,要看战斗力,战斗力强不强、能不能打胜仗是军队建设的根本标准。衡量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怎么样,我院工作做得怎么样,关键是看能否拿得出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科研成果,这是最高标准。我院创新工程已经实施三年多了,能不能拿得出过得硬的科研成果,也是检验创新工程效果的最终标准。

  科研是我院的中心工作。我院整体工作搞得好不好,最重要的要看科研工作做得怎么样;科研工作做得怎么样,最重要的要看科研成果怎么样;科研成果怎么样,最重要的要看是不是精品,也就是说是不是高质量的研究成果。质量包括政治质量和学术质量两个方面,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其中,政治质量是灵魂、根本的,学术质量是基础、主要的。《中国社会科学报》创办时,总编辑问我办好报纸的最高标准是什么?我说没有什么最高标准,只有底线要求,就是不能出政治硬伤,在这个政治质量要求基础上,学术质量越高越好。

  科研工作搞得好不好,关键看成果质量。抓成果质量,要处理好四方面的关系。一是要处理好政治方向与学术内容的关系。作为党领导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我院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这是出精品成果的前提和保证。在我国当代学术领域,许多大师名家,正是以正确的政治方向为指引,进而找到了指导研究工作的科学世界观方法论钥匙,取得了辉煌的学术成就,从而在学术史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同时,还应坚决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为科研人员提供充分的创造空间和学术自由。德国柏林大学创始人洪堡提倡学术自由,要求大学的研究应遵从科学的内在要求在自由的条件下进行。蔡元培先生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之交在北京大学实行“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提出“兼容并包”原则,至今还为人们大书特书。学术自由是学者从事学术活动的基本条件。贯彻“双百”方针,为哲学社会科学界的思想创造和理论创新营造良好环境,科研人员可以畅所欲言,各展其长,为党和国家发展建言献策。当然,学术自由必须以正确的政治方向为准绳,以党纪国法和道德规范为约束,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学术研究不走偏。

  二是要处理好科研质量与成果数量的关系。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讲三大规律,其中质量互变规律告诉我们,质和量是对立统一的,互为因果、互相联系,又有区别。量是质的前提,如果没有一定量的保证则质无从谈起,质是建立在一定量的积累之上的。质又是量的生命,没有质的粗制滥造的成果,即使再多,也没有生命力,也没有任何学术价值,甚至会造成负面影响。科研工作的效果要通过成果质量体现出来,这就要求必须质量为先。但是,强调质量第一,并不意味着对数量不作要求。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级研究机构,必须做到科研成果的质与量的统一。如果说科研成果质量高,但是一年只搞出一篇或几篇论文,那无论如何也是说不过去的。对科研人员个人来说也是如此,几年甚至十年、二十年写不出一篇论文,那就更说不过去了。我们要的是质与量相统一的科研成果。如果科研成果只有数量而没有质量,那么也反映不出我院作为国家队的水平,那就不仅会受到学界同行的质疑,也会受到社会公众的质疑。在创新工程评价体系中,既有质的要求,也有量的要求,在数量方面有一个最低的要求。去年,对进入创新岗位科研人员做出每年必须至少在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一篇论文或出版一部专著的规定,这已经是最低要求了。即使这样,在去年实行时,有的单位提出很多研究人员没有准备,达不到这个要求,党组经过讨论,去年让了一步,今年必须坚持这一条件。

  三是要处理好研究过程与最终成果的关系。科学研究是一个过程,包括调查研究、搜集和整理资料、座谈交流、学术讨论、学术评价等诸多环节。在这一系列环节中,有诸多的人力投入、智力投入,甚至包括一系列的行政管理投入、后勤保障投入,但这个过程有没有效果,要看最终能不能产出科研成果,如果只有过程却没有成果,那么这个过程是徒劳无功的。当然,没有过程,也就不会有最终成果。我院推进创新工程,建立了报偿制度。智力报偿包括过程报偿和目标报偿,过程报偿是支付给一切参与科研过程人员的智力成本支出,当然主要是科研工作,也包括科辅、管理、后勤岗位的劳动支出,这部分报偿基本上是按层级分配的。目标报偿在完成年底绩效考核后发放。同时又设立了创新报偿,鼓励没有进入创新岗位但参与创新工程某些工作的同志努力工作。今后要把报偿制度的重点放在后期资助目标报偿上。

  我院创新工程已经搞了三年半了,用高质量的科研成果来回答创新工程搞得怎么样、回答各项工作成效怎么样的时候已经到了。实施创新工程的最终目的是出科研成果,最终结果也看科研成果。现在,一定要集中力量把有质有量、党和人民满意、经得起检验的科研成果搞出来、搞上去。

  四是要处理好研究一线与科研保障的关系。也就是要处理好科研工作与其他工作的关系。我院是以科研为主的单位,但是如果没有科辅工作,没有图书资料、信息网络、科研和行政管理、采编翻译和后勤服务等方面的工作,科研工作也难以做好。一切科辅工作,都是为了同一个目的——出科研成果。科辅工作搞得怎么样,标准就是为科研服务得怎么样。要按照这样的标准来检验这些工作。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现在正是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大好时机,我院要抓住创新工程这个机遇,在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研究方面,要拿出千锤百炼的、代表国家队水平的、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科研成果来;在重大理论问题研究方面,要拿出当年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样重量级的成果来;在现实对策研究方面,要拿出对党和国家决策有重大参考价值的研究成果来。

  (三)让科研工作上新台阶,总的方法是加强创新工程制度建设,抓住两头,管好中间,打好学科建设这个基础。

  发展生产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集中力量抓科研,不断推动科研工作上新台阶,出成果出人才,是我院的中心任务。怎么抓呢?

  第一,加强创新工程制度建设,让制度完善起来、配起套来、固定下来,发挥作用。

  党组从谋划创新工程,到先行试点,重点突破,再到全面实施创新工程,始终把制度建设作为关键环节。创新工程的关键是制度创新。制度创新有两个重要环节,第一个环节是人事制度改革,根本问题是形成人员“准入”和“退出”机制,也就是要解决能干的人怎么办和不能干的人怎么办的问题,真正建立条件准入、严格退出、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竞争淘汰的用人机制。第二个环节是报偿资助制度的改革,根本问题是形成合理的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的竞争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科研人员和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围绕这两个重要环节,经过三年多的实践,我们形成了六大制度,即准入制度、退出制度、配置制度、评价制度、报偿制度和资助制度。实践证明,这六大制度是体制机制制度创新的最新成果,符合规律,能够调动全院同志的积极性。今年,经过实践,又新出台了一些制度文件,废止了一些制度文件,修订了一些制度文件,编成2014年度《创新工程文件汇编》发给大家,希望大家认真研读,认真贯彻落实。当然,还要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完善这些制度,使这些制度逐步配套、固定下来,长期发挥作用。制度建设是全院的一项基础工作,要坚持不懈地抓下去,一丝不苟地、不能走样地坚持下去。

(编辑:SN022)

文章关键词: 自由撰稿人 社科院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3名中国工人在土耳其东南部被绑架
  • 体育英超-曼城3-1利物浦 利物浦宣布签巴神
  • 娱乐房祖名憔悴见律师 看守所11天暴瘦6斤
  • 财经山西前首富张新明传涉黑被查 曾越境赌博
  • 科技支付收单业:为何成了劣币驱良币的样本
  • 博客李银河:看电影流眼泪被王小波嘲笑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军训教官师生冲突42伤 班主任叫120被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