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丁启阵
丁启阵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7,801,914
  • 关注人气:34,30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真伪

(2017-04-21 11:54:00)
标签:

文化

杂谈

分类: 文史热议

“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真伪

丁启阵

 

 “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真伪

“半部《论语》治天下”这说法,我是数十年前读罗大经《鹤林玉露》时得知的。《鹤林玉露》卷之一乙编“论语”条云:

 

  杜少陵诗云:“小儿学问止《论语》,大儿结束随商贾。”盖以《论语》为儿童之书也。

赵普再相,人言普山东人,所读者止《论语》,盖亦少陵之说也。太宗尝以此语问普,普

略不隐,对曰:“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

太平。”

 

后来又得知,跟罗大经同时代的林駧,也有类似的说法。林駧《古今源流至论》前集卷八《儒吏》云:“赵普,一代勋臣也,东征西讨,无不如意,求其所学,自《论语》之外无余业。”这几句话后面,有小注:“赵普曰:《论语》二十篇,吾以一半佐太祖定天下。”

说实话,当初读《鹤林玉露》和《古今源流至论》上述文字时,我都只认它们是趣话笑谈,并不当真;今天重读,仔细品味,也并不觉得其中有“拔高《论语》”的用意。我相信,大多数读者读到这两节文字时,也会是把它们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一笑了之。

但是,最近注意到,有位专家对这个说法认了真,写了一篇洋洋洒洒的论文,一本正经论证赵普并没有说过这样的话,“……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一说,在赵普生前,整个北宋,一直到南宋朱熹生前,即1200年,都还没有出笼。在朱熹将《论语》和《孟子》、《大学》、《中庸》称作《四书》,列入儒家经典的二、三十年后,才有人提出此说。”“此话乃儒家学派的精心杜撰和极力宣扬下,酝酿而出”,“林駉和罗大经两人出于附会理学之需要,杜撰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一说,借以拔高《论语》和整个理学的影响”。并进而对“儒生”“新儒家”进行了义正词严的笔伐,“那些以‘新儒家’自诩的人,之所以大肆不顾史实地兜售、鼓噪‘半部《论语》治天下’,则不过是借此神化《论语》,神化孔子,神化儒家思想,从而神化他们自己的‘研究成果’而已。”。显然,该专家对自己的研究成果十分自信,并藉此对“儒生”“新儒家”进行了宣判,“……有些愚昧之人,起了贪心,想从儒家经典这里捞取什么别的好处,结果自己有眼无珠砸了自己脚。”(参看百度百科、360百科“半部《论语》治天下”条目)

笔者从未以“儒生”自诩,亦不敢以“新儒家”自居。但是因为不久前出版了《论语真解》《孔子真相》两种著作,近期又陆续写了一些关于孔子关于《论语》的短文,读着这位专家的文字,我有点毛骨悚然的感觉。

悚然之余,我认为有必要做一点儿常识、情理、逻辑上的申辩。

专家的大作,有五大论据:一、赵普早年并不读书,不可能有以半部《论语》帮助宋太祖赵匡胤定天下的事;二、《宋史·赵普传》没有记载这句话;三、宋太宗赵光义亲自撰写的《赵普神道碑》只字未提赵普以半部《论语》辅助其致太平的事;四、李焘编撰的《续资治通鉴长编》中,只字未提及“半部《论语》治天下”一说;五、朱熹没有引用过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以抬高《论语》的身价。

我认为,这五大论据,都是经不起推敲的。

先说第一条论据。按《宋史》本传记载,赵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再怎么“寡学术”,赵普也不至于年轻时代没有读过《论语》。在一个推重儒学的朝代,《论语》肯定是儿童启蒙课本,“习吏事”也少不了这一门起码的识文断字教育课程。赵普接受宋太祖的劝诫,“晚年手不释卷”,家人在他死后于箧中发现《论语》一书,这并不能证明赵普早年没有读过《论语》。众所周知,《论语》内容丰富,歧义纷纭,是一部常读常新、可以读一辈子的书。说山东人赵普,儿时没读过《论语》,更不合情理。

再说第二条论据。专家说:“像‘半部《论语》治天下’这样惊世骇俗的典故,假若属实的话,《宋史·赵普传》就理应提及”。这个逻辑,匪夷所思。正史不是《太平广记》,不是娱乐小报,主持修撰《宋史》的元人脱脱也不是娱乐记者,他是宰相,没有凡惊世骇俗的典故必须收录的规矩和癖好。相反,正是因为它惊世骇俗,反而不便收录。收录大臣这样的话,岂不是喧宾夺主,风头全归宰相,表明皇帝(赵匡胤、赵光义)乃无能之辈?皇家敕修史书,岂能允许这样打自家脸面的事情发生!

第三、四条论据,理由同上。赵光义再赏识赵普的治国才能,也决不会愚蠢到把自己描绘成弱智皇帝。

第五条论据,朱熹是学者,著书立说时,不同于《鹤林玉露》之类以罗列谈资为能事的随笔、笔记,需要讲究严谨平和。这种惊世骇俗的话,即使是真的,也不能引用。再者,朱熹也懂得,这种话有伤皇家尊严,引用它可能会自找麻烦。

世上的事情,说有易,说无难。多年以前,笔者供职的单位,两位同事产生纠纷。其中一方是领导,要求我证明其没有说过某句诋毁另一方的话,被我当面婉拒。我的理由是,我并未分分秒秒跟领导待在一起,无法证明其不曾说过某一句话。结果,别的同事,也纷纷援引我的话,不予证明。我当然知道,自己的做法会得罪那领导,还可能会招致打击报复。但是,说无难的道理,无法违抗。

要想证明赵普不曾说过“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话,谈何容易!

相反,一生三度为相的赵普,死后箧中只有一部《论语》。“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倒是合乎逻辑,合乎情理的。当然,我并不因此就坚持认为,赵普一定说过这句话。

无伤大雅、无关紧要的一句笑谈,实在也没有必要大动肝火,上纲上线,漫天飞舞帽子与棍棒。

《论语》的作用、价值、地位,有没有赵普的这一句话,无关紧要。至少,我可以十分肯定地告诉这位专家:我的《论语真解》《孔子真相》的销量、版税收入,不会因为赵普是否说过这一句话,有毫厘的增减!

                                                        2017-4-2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