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东北那点事儿(二十一)

2014年9月22日 20:31 阅读 9561

本来在前边已经涉及了一些下岗的现象,不过今日很多网友还是要求多说说下岗。作为东北人我能理解。下岗是一场灾难甚至是浩劫,给东北人民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困顿,更多的是情感和归属感的伤害。从共和国长子这个宠儿一下子变成了弃婴,还要被围观。这种心理落差也是极难接受的。好在这一切都过去了,虽然疤还在,但是已经不那么痛,起码不提不痛了。

这个话题太大了,太多的例子或真或假,所以我还是老规矩,只以自己所闻所见为主线去讲。其中肯定有个人感情,我尽量客观的去阐述吧。

下岗这事儿其实并非从朱任正职开始,稍早一些是九二年开始的砸三铁—— 砸烂铁饭碗、铁工资、铁交椅。当时砸三铁的理论是国企是大锅饭。而更糟之前大锅饭已经成了千夫所指。这不能不说是舆论的力量。从我个人感受来说,我真的很怀念大锅饭。每天上班都很有劲头,企业的福利好,同事之间的关系融洽,劳动强度虽然大但是并没有被强制的感觉。没有当下的这种危机感,不怕明天没饭吃,不怕得病。在我们企业,病了有职工医院,每天还能享受到伙食补贴。这种大锅饭好不好?不过国企职工还是讲政策有素质的,既然国家既然政府说这不好,那么我们就拥护砸烂它。饭碗砸烂了,工资砸烂了,铁交椅也砸烂了,可是交椅变成了金的,饭碗变成了泥的。泥饭碗这东西,用来吃点干饭还凑合,万一饭变成了粥,那这饭碗就不存在了。

更早之前,也就是砸三铁之前,劳动合同制。没有这两项举措,下岗是无法进行和完成的。也就是说,这个布局并非临时起意,而是蓄谋已久。至今我仍然想不明白,为什么要把这些大企业视作眼中钉肉中刺?一定要置之死地然后说后生?即使以我现在的认知,仍然觉得当年的国营厂是真正的企业,是既创造企业效益也同时创造社会效益的企业。

东北的大国营,那就是一个一个的小社会。企业承担着社会和政府的责任和义务。当时国营职工对政府概念很淡,但是对企业对组织信赖性非常强。那一个个企业,真的就和我们自己的家一样。几代人的生活,学习,工作,生老病死,都是这个企业在承担。东北人提起厂子,透着就是那么的亲那么的依赖。而这个寄托几代人的厂子,却在轰然一声中坍塌了,理由是为了企业好为了职工好。

年纪稍长一些的人还都记得,与企业改革同时进行的还有经济领域的改革。那么我看到的和理解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什么?用我险恶的内心说,是为了把那些国营大厂搞的开不出来工资然后好下手,这是做事的惯用手法,肚子不大,不好说话嘛。一个企业如果还好好的生机无限,你再说的天花乱坠也没人信啊。

那时候还有一个名词叫三角债。有一次参加一个会,与会代表都是企业的,认识不认识的乱哄哄的在下边交头接耳。突然进来一个年轻人,快步走上讲台,把手中的公文包重重的摔在讲台上,会场顿时安静了下来。这个年轻人环视一下我们,然后说:你们知道全国清理三角债小组组长是谁吗?是邹家华。他都没整明白,你们这群废物跑这来得瑟个鸡巴?我们在下边一听,这什么老师啊?然后大家就七嘴八舌的吵了起来,吵了七八分钟,门口又进来一个老头,看着讲台上的人都愣了,那小子一看老头来了,抓起公文包走下讲台找了一个位置坐下来,原来他也是来听讲的。然后老头开始讲:你们知道国务院清理三角债小组组长是谁吗?下边顿时全都笑场了。

那么,清理三角债的意义在哪里呢?以我的理解,用今天的名词说,就是割裂资金链。把企业之间的资金链断开,逼迫一些企业把重点从生产转移到清理整顿上来。然后企业的生产能力,技术革新改造能力自然就下降了,然后作为装备制造的龙头企业,就会因为下游的需求减少而陷入更深的债务中去。当时我们厂的专用线上堆满了成品。都已经装上了车皮,但是对方企业已经表示正在清理整顿,这批产品暂时没有能力接纳了。计划经济遇到了市场经济,往往就撞得头破血流。因为在计划经济中,这些订单其实都是没有预付费的。真的是只有一纸订单。现在对方不仅说没钱,还明确说不要了,这些价格昂贵的机床就成了一堆废铁。在铁道上风吹日晒,包装破损了,机床裸露了,几百万的东西扔在那里既让人心疼,又没人心疼。

企业的生产停滞了,但是企业的负担并没有减少。各种摊派还得拿,企业职工和家属的福利待遇还得给。重点任务军工订单还得做。这些都把企业的一些积累逐步消耗殆尽。我个人感谢那个时代的企业领导,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他们还在想方设法的保职工保福利。那时候企业主体变成了负担,下属的各个三产和工业总公司变成了财神爷。有一次接到长途电话,企业开不出工资了,让下边自己解决垫付,单位已经派了人保科的人上了火车,来我工地化缘。七拼八凑的连一块两块的票子都给装上了才凑了十五万,而我们厂每次开工资是要七辆押款车去银行提款。

对于砸三铁,我始终认为那是一种颠覆。是对建国以来的政策和社会主义乃至共产主义的一种颠覆。党和政府给了人民劳动的权利,通过砸三铁,这种权利变得不再那么牢固,而是时时刻刻掌握在资本的手中。工人没有了铁饭碗,失去了铁工资,一个不稳定的因素就此埋下。而铁交椅被砸碎,则出现了另外一个情况,企业的领导过去是由主管上级任命,职代会通过,砸了铁交椅之后呢,就是改制,企业领导变成了董事长,而这个董事长,则是不折不扣的资本决定的。

当年下岗之前,企业也进行了大量的宣传。政工干部们昧着良心去宣讲,去做工作。什么体谅企业的难处,体谅国家的难处,而职工这时候的心态也是复杂的,一方面知道自己是无法对抗体制和政策,一方面又在悄悄的衡量自己的价值,期望自己能在这一轮折腾中幸免。老职工心下凄然,知道自己劫数难逃。年轻的职工又怕自己资历和工作经验不足被甩包袱。那时候大家见面都不怎么说话,不太愿意谈及这个话题。不知道过些日子谁在谁不在了。一些部门领导也惴惴不安,毕竟坐办公室的都属于闲人。就好像我们厂内,一万多人,最后留下的和返聘的只剩下四千人。干部处长家吃去了,分厂副厂长车间副主任要下去站床子干活。而劳动强度则是过去的几倍,黑板上的工单是永远都干不完的。

可能有人会说,在国营厂呆了那么多年,工人也应该有很多积蓄,干部也应该捞了不少。其实这是误解,国营职工是高福利低收入,起码收入并不比地方一些企业高,国营涨工资太难了。而国营厂的干部,说起来更是流泪。比如一线的车间干部,每天接触的也都是各种加工件,不论干多少活,其实都是见不到钱的,只能见到工票和内部支票。顶多顶多是在对外加工的时候能有点自主权交几个朋友罢了。那时候干部总体还是好的,我原来的经理是因为职工送了一个电饭锅被拿下的。百十块钱的玩意。而当时又强调一支笔,一个副市级的生产厂长只有五千块钱的审批权,还得经过一把手签字和军代表签字。

当时企业唯一能做的好事,就是给职工办理提前退休。只要在下岗之前退了,就能享受到退休金和待遇。以至于办提前退休和假退的人都揣着钱去找关系。而之前还都想着多干几年呢。最尴尬的是混岗的职工,花着钱托着人进了厂内,结果好日子没过几天,苦日子马上就来了,等于自己花钱把自己弄下岗了。我有个哥们,处里有三个下岗的名额,第一轮名单没有他,他还去给人家做工作呢。结果那三个人其中有一个门子也很硬,动用了市里的关系,第二轮张榜的时候他还在那往墙上贴呢,结果看见一个非常熟悉的名字,皱着眉头想了半天,这人不是自己吗?当场就把浆糊桶扔了坐那就哭。没法不哭啊,父母都生病住院,媳妇怀孕而且在大集体上班早都开不出来工资了。家里就他这么一个有收入的人,现在这每月二三百块钱也没了。以后的日子怎么过?

我说下岗这事儿其实就是个阴谋,从前期的宣传准备到实施,这其中想说没阴谋都不可能。比如说企业破产之前都进行大规模的技改,这就矛盾了,如果说这个企业没有活力了,干嘛还要投入那么多的资金去改造?既然有活力有资金投入改造,为什么投资以后破产了贱卖给个人呢?这不是拿钱打水漂吗?当时明眼人已经看懂了,一旦哪个大企业上马一个大项目,那么这个企业基本就是要破产改制了。优良的资产都成了个人的了,不,是上市公司的了,负担都成了社会的了。砸三铁砸的是什么?砸的是建国后的制度,砸的是就业制度、分配制度和人事制度。是企业撕毁了同职工所签订的劳动合同,是抢夺工人的福利和收入。是将国有资产转移到个人名下的赤裸裸的抢劫。是把建国后几十年的积累拱手送人,当然,没有送给你我。

也许有人说,有的企业是因为活不下去了才破产的,这里没有阴谋。那是你观察不仔细。阴谋并不是长个眼睛就能看出来的。比如说我们这里有个造纸厂,那是全国最大的新闻纸生产厂,先是被冰刀厂兼并为黑龙集团,然后又上马大纸机项目,然后呢,阴谋就来了,某个人的老婆签了一大笔进口新闻纸的订单,一下子就把国内的新闻纸价格压了下来。企业一下子就处于停产状态。然后拖了一段时间,大家就都默认了这个企业是亏损企业需要破产的这个事实了。而这个厂子倒闭以后,南方某地正在热火朝天的新建一个更大规模的造纸企业,这是在折腾什么?没别的,破产的这个是公家的,新建的是个人的罢了。东北其实是在为南方某些利益集团让出市场份额。熟悉东北经济结构的人都清楚,东北其实是一个全方位全行业的小社会。基本涵盖了所有的行业,自给率相当高,这样也就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内部循环和供给机制。而改制后,这种自给自足的模式被打破,相当一部分市场份额被南方瓜分。而被瓜分走的行业又偏偏走的都是小打小闹的模式。可以说,东北破产一个国营大厂,南方就出现了若干个百万富翁,我知道一些南方的朋友不会认可我这个说法,甚至还会有人说南方人天生就比你们北方人聪明。其实吧,这都是政策的原因,和聪明不聪明没一毛钱关系。政策告诉你这么干会赚钱,你不去赚那才是傻子呢。东北在抽血,南方在扶植,而破掉的和扶植起来的其实是一回事。拆了东墙补了西墙,而通过这次转换,原本是企业的财富就转移到了个人的名下了。

以前说过下岗职工的一些境遇,真的很惨,以至于现在说出来都像是犯罪一样。那时候流行很多段子,东北人用调侃的方式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说一个工人上夜班,拎着饭盒走到一个胡同里遇到一个持刀抢劫的。搜遍了全身也没找到一毛钱,结果打开饭盒看到饭菜,这抢劫犯二话不说用手抓了就吃,吃到一半的时候问他:你是干什么的?怎么兜里一毛钱都没有?工人回答说:我是X厂的,三个月没发工资了。劫道的停了,放下吃了一半的饭盒,盖上盖子递给他说:你走吧,咱俩是一个厂的,我下岗俩月了都出来抢劫了,你三个月没开资还能上班,你家底挺厚啊。工人哭了:我们家现在就我一个人上班,除了孩子,大人都一天两顿饭,我夜班带的饭都舍不得吃完,早上把剩下的带回家当早饭吃。然后两个人洒泪挥别。这个段子虽然有夸张的痕迹,其实说的都是实话,体现了当时下岗职工的困境。不过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在企业效益好的时候,其实那时候抢劫的比下岗潮的时候还多一些。等到下岗以后,没人再会缺心眼一样的去厂区抢劫了,妈的谁抢谁还不一定呢。

我有个哥们原来是糖厂的,当初那可是好单位,一年就上几个月的班,平时就在家呆着每月去领一次工资。后来政策变了,农民不种甜菜了,糖厂没了原料,最后就破产了,每人发了几万块钱。当时厂区很有趣,平时都是闲惯了的人了,手里现在又有闲钱,家家户户都在打麻将。不管输赢玩完了就出去吃喝,结果不到一年各个都穷的直尿血。

有个发小,工伤丢了一条腿,单位照顾他就让他看收发室。企业破产以后,他也没有事儿做了。就弄了一个残疾人的三轮摩托,我们这叫三条拉客。隔三差五就被交警抓扣被运管处没收,我就厚着脸皮去给他要。再扣再要。我都觉得不好意思,可是没办法,他只能靠这个活。后来抓的严了,他就耍赖,当众摘下假肢博同情。再后来,抓到当场砸车,他彻底失去了经济来源。再再后来,他得了脑梗,又没有医保,老婆嫌弃他不给他好脸色。最后,他用了一上午的时间从床上爬到了窗台上,从七楼跳了下去,结束了这痛苦而短暂的一生。

也许有人会毫无人性的说,下岗了就找别的事儿做呗,你们肯定是懒,人还能被尿憋死?我不怪你,因为你肯定不了解东北的社会结构。东北的经济并不发达,所有的经济行为基本都是围绕着企业进行的。所以一旦离开了企业的依托,所有的行业都会随之衰败。到处都是闲人,你上哪儿去找事儿做?当初在人才市场招聘的时候,那种场景是东北以外的人才市场所见不到的。应聘者不是大学生不是年轻人,都是四五十岁衣着考究的人,递上简历,漂亮的手写字体,第一学历第二学历第三学历,最奇葩的是都有行政级别——处级。再一看原来任职单位,无一例外都是大国营。这些领导年纪大了,擅长的是管理,可是再也没有那种规模的企业用他们了,私企轻管理重营销,这种人才白给都不要。我亲眼看见一个中年人应聘我旁边的物业公司。人家头也不抬的问:什么学历?他说高中。人家还是不抬头,说学历太低了,我们是名牌公司。他说哦,我还有本科工民建专业对口。人家抬头看了他一眼,摇摇头说:太低了。他显然也怒了,红着脸说:我第一学历是硕士。应聘的人苦笑了一下:大哥,别说了,我不会聘你的,你如果来了,我就没饭吃了,你去别的地方转转吧。明白了吧?不是这些人不去找事儿做,而是没有地方用得起他们。大家都要保住自己的饭碗。我单位一个预制厂的技术厂长,一家三口齐下岗,架起大锅蒸馒头。女儿是化验员,把馒头蒸的象化验一样严格,可是收入还是不足以支撑生活的成本。快六十岁的人了,一个标准的知识分子,一肚子的数理化,红着脸站在道边卖馒头。不会吆喝,开始见了熟人还往蒸笼后边躲。见了老同志总是推搡着不肯收钱。有心买他几个馒头,可是他对面的馒头摊就是我单位的会计的。有时候买个馒头都象做贼一样,低头快步走到摊前,扔下钱拿起来低头走开。怕看见其他熟悉的人那失望的目光。好像自己做了亏心事一样。我们三产的一个经理,下岗以后也干过点小生意,结果市场萎缩根本就是赔定了,最后一咬牙蹬三轮了。看着一个白白净净的小胖子变成了一个满脸黝黑一身肌肉的车夫,我真不知道是该替他高兴还是替他难过。还有一个科长,下岗以后在电影院门口弄了一个摊卖瓜子,每天累死累活的玩命干,结果没两三年就得了肺癌。扔下老婆孩子和一屁股债走了。我前边文中提到的那个塔吊工,下岗以后去工地打工,被塔吊钩头击中头部,塔吊工死在了塔吊下。

下岗人群中最惨的就要数那些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他们本来正处于事业的上升期,可能前途似锦,可是一夕之间全都化为泡影。孩子长身体在读书,父母老了疾病缠身。这些沉重的担子足以把人压垮。即使在三年灾害的时候,东北人都没怎么挨过恶。即使在日据时期,东北人也只不过不许吃大米,没听说过谁家没饭吃。可是这一切,竟然真真的发生在新中国的九十年代。朋友提起过,一户人家,大年三十连顿饺子都吃不上,男主人一咬牙,揣着一把锤子就出去了。砸翻一个人,竟然只抢到了五块钱,买了点肉馅又买了一包老鼠药和在一起,一家人吃完了年夜饭全部毒发身亡。可能有人又要装聪明,说可以和亲戚朋友借呀。你知道东北有多少人口吗?一亿人口。你知道下岗和受到下岗影响失去收入的人有多少吗?两千五百万。四个人中就有一个下岗或者无收入。而官方统计的失业率只有百分之七。除去老人孩子和农民,还有几个人真正的有收入能够支撑家庭?向谁去借?有几家没有下岗的? 当时我们的厂长吓得把奔驰奥迪全部封存,自己只坐一个破现代。就这样还是被一群老头老太太给堵在办公室一整天,最后五十多岁的他都尿了裤子,那些老人也不放过他。可是他手里也是一分钱都没有。干部早就百分之三十开工资了。

说不下去了,即使在今天,我也没法把下岗这事娓娓道来说的很生动很有趣。心里有很多话想说,可是想到那么多的熟悉的人遭的罪受的苦,还有那些再也见不到的人,我就什么都说不出来了。没有人能说的清楚,但是也没有人能够忘记。历史也未必会给这场浩劫一个说法。关于下岗这事,我所写的这些权当个引子,有过亲身经历的人,可以留言可以评论,因为我们剩下的仅此而已。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黑龙江省稼穑园粮油贸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