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交大校友访谈录——轨院余鹏

2014年9月26日 19:05 阅读 1079

裴多菲曾说:“生命的多少用时间计算,生命的价值用贡献计算。”余鹏,一名生在铁路、学在铁路、修在铁路的青年,用生命守护着他的工作。他,曾为公司挽回40多万元的经济损失,避免过一次重大安全事故,为铁路安全立下过汗马功劳,而他依然一直默默耕耘在属于他的岗位上。

螺丝钉精神,在轨道上延伸

——访谈余鹏[2005级]

轨道交通学院 桑俊京 马清风

余鹏,男,2008年毕业于轨道交通学院铁道工程专业,现担任广州大机段检修车间制动组组长。从铁道工程到走形制动,非科班出生的他需要花费比别人更多的时间来融入自己的工作。工作第二年,他就获得单位安全生产先进个人。这不仅需要专业的知识,更需要丝毫不马虎的专注精神。他也曾为公司挽回了40多万元的经济损失,成为车间的典型和楷模。

大学里我学会了理论联系实际

少时的余鹏学长,就对铁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他的心目中,能够造出两个长长的铁轨,是他梦寐以求的愿望。为此,他一直认真努力学习,希望有朝一日能为铁路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2005年,凭借着优异的成绩,他被华东交通大学顺利录取,学习铁道工程专业。

在很多人看来,大学就是学习知识的殿堂。而余鹏学长认为,大学不仅要获取知识,还要学会“理论联系实际”,扎实学好理论课的同时,积极勇敢地走出校门。“在我的印象中,数学老师和力学老师的课,永远充满着魔力。上课前,就会抢先占好第一排的座位,而第一排,永远只有我一个男生。”在余鹏学长看来,学习到的知识是第一位的。他从不满足于老师上课所授的知识,有时间就会钻进图书馆,抱起这两方面的书“啃”起来。

他不仅热爱理论知识,更热衷于专业实践。大一的暑假,他自己联系到中铁二局,想谋求一份实习。余鹏学长的勤奋好学和积极主动打动了局里的领导,于是他被分配到参与宜昌至万州铁路建设工作中去。这是他第一次参加铁路建设,尽管烈日再艳,天气再炎热,他都会每天按时到达工地参与实习。调仪器、扛设备、做计算……就这样,他顶着烈日,把所有的工作全部坚持了下来。“暑假黑了一大圈,可是却提前感受到工地的辛苦,也体悟到学校所学的知识远远不够。”余鹏学长说,“理论的知识是死的,只有适当地把它们与实际的工作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达到工作效率的最大化。大学里我学会了理论联系实际,我领悟到了它的重要性。”

大学期间,余鹏学长每年都会利用暑假的机会出去实习,深入建设工地,请教经验方法。他还在工地工作之余自学了车辆维修、车辆制动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为自己的知识结构打下坚实的基础。他由此也获得了2007年大学生专业实践先进个人,成为同学们专业学习的楷模。

确保安全和提高效率是我的工作

工作之后的余鹏学长,曾从事过车间生产计划工作,担任过车间安全组组长、材料组组长和制动组组长,同时他还是车间行政、党务、公会的一名干事,基层工作丰富。在他看来,他的工作就是确保安全和提高效率。从2012年至今,余鹏学长参加过200多台设备的制动(刹车)系统的检修,解决了一大批安全故障,为单位挽回了40多万元的经济损失。“我始终觉得我有这个职责和义务去做这些事情。”颇有成就感的余鹏学长说道。

2011年3月,他受命担任车间安全组组长。对他们的工作来说,时间就是生命,往往时间稍过一秒,一个生命就悄然陨落。他发现,工作环节中的即时信息永远处于滞后的状态,生产之间时不时会存在沟通渠道不畅的情况。为此,他建议给班组配发对讲机。小创新往往带来大改变。这样一来,班组生产的各个环节步骤加快了,沟通时间压缩了,效率也提高了,确保了重大安全事故能做到及时处理。

“由于专业缘故,我必须对制动系统原理和检修标准烂熟于心,严格执行各种测试技术标准,不得有丝毫马虎,否则车毁人亡。”他阐述道。2013年5月,单位一辆大型养路机械突然出现刹车失灵的情况。在发现危险情况的第一时间,他和另外一名同事立即奔赴现场。根据设备操作人员的反馈他们初步判定为两种制动控制阀故障。可是情况紧急,加之天气已晚,他们根本无法消除故障。经过认真思考和分析,他决定更换一个种控制阀。经过拆解他们发现其中的一根止回阀已经失效,系统压力泄露。于是,他果断地更换掉控制阀,排除了故障,避免了一次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如今的余鹏学长,不仅是技术上的能手,还带出了三名徒弟。他时常告诫他们,要把生产安全和工作效率视作自己的生命。“修车想着开车人,开车想着坐车人。安全责任重如山,平安运输千万人。确保安全和提高效率就是我本职工作。”这是他常常念叨的话。他如是说,也是如是做的。

寄语后来人

身在单位,心中却始终挂念着母校。“大学的时候,辅导员常常会来宿舍看望我们,关心我们的生活起居,让我们备受感动。周末的时候,同学们也会组织一起出游,大家其乐融融,感情很深。”正是因为如此,他对母校和母校的师生怀有一种特别的感情。

“现在的大学生,多了娇生惯养,少了吃苦耐劳和坚持学习的精神。”在余鹏学长看来,铁路专业对职工的要求特别高,工作量大、风险高,工作中也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问题,这需要大学生在学校就开始培养良好的品格和对新鲜事物的敏感性。他建议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在暑假时安排学生进入铁路局实习,开阔学生们的视野,使其尽早接触到专业的学习和实践。

“除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大学生还缺乏强健的身体素质。”铁路系统的许多工作,需要大学生们走到建设一线、运营一线和维修一线,经常风餐露宿、昼夜颠倒,工作生活规律性较差。他希望学弟学妹们,要珍惜在学校的美好时光,加强体能锻炼,重视课外体育活动。“除此之外,铁路维修系统的同学们必须重视机械、液压、电气、逻辑和英语学习。”余鹏学长聊道。在他看来,现代铁路维护逐步由人工迈向机械化维修,对机电液一体化人才需求旺盛,要求人员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能读懂英文图纸,及时发现、分析、处理各种故障,保证设备高效、安全、正常运转。

“我的工作容不得半点马虎,不能有一丝一毫的侥幸。”这是余鹏学长对自己工作的庄重承诺。他就像是一颗螺丝,紧紧地钉在铁路厚重的钢轨上,为守护安全与生命贡献自己的全部。

【同学感悟】

成功,永远属于那些有准备的人。大学期间中的余鹏,从来不满足于老师的教学内容,也从来不停留在书本的理论知识。他常常抱着一本大书在图书馆啃,也常利用暑假时间丰富自己的专业技能。他是一个有准备的人,而这种有准备的计划往往会给他带来成功。

——桑俊京

吃苦耐劳的毅力、坚忍不拔的意志和强健的体魄,是余鹏学长送给我们年轻人的话。年轻时代的我们,很不重视自身身体素质的训练,常常是生活作息时间没有规律、缺乏锻炼和历练。希望我们年轻人都能珍惜自己的身体,有一个强健的体魄,为我们日后的工作奠定一个良好的身体基础。

——谢英仪

华东交通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的教学研究型大学。197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上海交通大学内燃机车等3个专业以及同济大学铁道工程专业调入上海铁道学院,并更名为华东交通大学。同年9月22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将学校迁往江西。校址选在南昌双港。1978年,中央同意原上海铁道学院不再搬迁,华东交通大学继续在南昌建校,由铁道部和江西省双重领导,以铁道部为主。2000年,转制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被江西省列为重点加强建设的高等院校,学校已通过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