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情报学的“三原法” 精选

已有 5395 次阅读 2014-9-7 06:48 |个人分类:图书情报学研究|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情报学的“三原法”

             武夷山 王海燕

 

(情报学报 2014年第5期)

 

苏州大学哲学教授周可真曾经说:理工科要强化学生的原理意识,加强对其钻研科学理论的教学和训练,文科要强化原典意识,加强对其研读原著原文的教学和训练。”[1]想在周老师“两原”的基础上再增加一条:原始数据,遂形成作为交叉学科的情报学所需要的“三原法”。

与其他学科一样,情报学也有一些基本原理。马费成教授曾提出过情报学的6个基本原理[2-3],梁战平研究员则将其扩展为10个基本原理[4],包括相关性原理、离散分布原理、有序性原理、转化原理、小世界原理、对数透视原理、重组原理、隐藏原理、可视化原理、最小努力原理等。任何情报学者在研究和工作实践中,都要有“原理意识”:一是用基本原理来指导实践;二是若在实践中发现了与原理相矛盾的东西,就要考虑如何修正原理;三是若在实践中发现了已有原理未能解释的新现象,就要考虑如何构建新的基本原理。

原典,指任何学科中原始的、具有权威性的经典著作或经典论文。如没有对原典的深入细致的研读与诠释,则很难把握本学科的精髓,很难基于原典进行再创造。

西班牙著名建筑师高狄(Antonio Gaudi)曾说过:“原创性就是回到源头。持这样观点的艺术家并非只有他一个人。按我们的理解这里的源头至少有两层含义一是某种宝贵的艺术观念的源头二是诞生了该观念的那种文化、那种土壤。为什么很多西方艺术家对非洲艺术情有独钟?为什么很多中国艺术家特别愿意到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去采风?原因之一是非洲或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发程度相对较低反而使得他们保留了较多原始性、质朴性的东西这些东西是激发艺术家灵感的不竭源泉[5]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学科。通过回归原典,对原典的反复细致研读,能给我们带来许多新启示。外在环境是多变的,原典的思想精华是不变的,这种不变可以应付万变。

原始数据,指在进行科学研究时针对特定问题所采集的数据,既包括科学试验所获得的数据,也包括通过社会调查等方法获取的资料。一般说,原始数据是创新发现与现象解释的基础。

我们来看一个原始数据重要性的例子。194810月间,东北野战军挥师北上与从沈阳出援的敌精锐廖耀湘兵团20余万官兵在辽西相遇,战局瞬息万变。即使在这么紧张的日子里,林彪司令员仍每晚必做一样“功课”——对缴获武器类型和歼敌数量构成等数据进行分析。一天,通过缴获的短枪与长枪、小车与大车的比例,通过俘虏和击毙的军官与士兵的比例,他做出“敌人的指挥所就在这里”的准确判断,最终打掉了廖耀湘精心隐蔽的精悍野战司令部[6]

林彪利用的是原始数据,并从中挖掘出了重要的情报。而现在不少研究人员喜欢利用《中国统计年鉴》之类文献中的现成数据做文章,这不是好习惯,因为在多数情况下,统计年鉴的数据根本不足以回答待研究的特定问题。不是为解决特定问题而搜集的数据不能称之为原始数据,原始数据往往需要花很大力气去搜集,故价值也高。若没有持续的原始数据积累,便没有对数据(从而研究对象)的清晰认识,也就难以获得大胆而准确的判断。

原理的把握与质疑、原典的研读与诠释、原始数据的获取与分析构成了三原法。如果没有这三原,就没有原始性创新。如果没有三原色,就没有电视荧幕上五彩纷呈的画面;没有三原法,就没有学术舞台上动人心魄的演出。

 

参考文献

[1] 周可真,研究生培养中文科与理工科各应加强的不同方面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350670.html20140410

[2] 马费成.科学情报的基本属性与情报学原理[J].图书馆论坛,20052):14-17

[3] 马费成.论情报学的基本原理及理论体系构建[J].情报学报,20071):3-13

[4] 梁战平.我国科技情报研究的探索与发展[J].情报探索,20077):3-7

[5] 武夷山.以不变应万变型创新 [EB/OL]. [2014-3-10].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350101.html

[6] 冯长根.博士生的成功之道(36)数据怎样挖掘[J].科技导报,2014323):57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825608.html

上一篇:日记摘抄(20)----技术转移与婚姻的类比
下一篇:日记摘抄(21)---- 电视上见到宁佩英“同学”
收藏 IP: 1.202.86.*| 热度|

45 陈小润 陈湘明 籍利平 王进 许培扬 王荣林 曹聪 李毅伟 郑小康 张明 赵宇翔 王启云 黄令贺 庄世宇 姬扬 赵星 鲍博 李轻舟 陈绥阳 钟炳 孙学军 刘立 李本先 赵美娣 蒋永华 余昕 谢平 汤建民 徐旭东 翟自洋 魏瑞斌 徐晓 董侠 胡泽文 赵凤光 化柏林 杨正瓴 吴跃华 zhngshai nature2014 shenlu Veteran11 abbout aliala yunm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11: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