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交大校友访谈录——轨院杜彪

2014年9月18日 07:58 阅读 591

有人曾说:“如果你曾经经历过冬天,那么你就会有春色。如果你有着信念,那么春天一定不会遥远;如果你正在付出,那么总有一天你会拥有花开满园。”杜彪正是如此。当别人放弃他却坚持不懈之时,当他意识到学无止境之际,其实他便已经拥有了荆棘过后的花海。

不计辛勤一砚寒

——访谈杜彪[2003级]

轨道交通学院 谢英仪 马清风

杜彪,男,2007年毕业于轨道交通学院铁道工程专业,现为中铁十局徐州分公司赣韶铁路项目部副总工程师。在校成绩优异,曾先后获得校一等、三等奖学金,是学院优秀毕业生。工作后的他艰苦奋斗,兢兢业业,凭借他总结的异型开放式有刃角双壁钢围堰施工技术形成的《异性钢围堰》实用新型、《异性钢围堰施工方法》发明两项专利获集团公司2011年QC成果一等奖、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获2011年山东省企业技术创新二等奖等殊荣。迄今为止,杜彪已在省级刊物——《安徽建筑》杂志发表论文多篇,被集团公司评为2012年度优秀技术人员。

坚持后的收获匪浅

“看到你们真的很高兴,那时候家境不好,在学校总想着要出来工作。”面对前来走访的校友,杜彪学长亲切地说道。杜彪学长常年在外施工,很少与亲人朋友相聚,看到母校的学生代表顿时倍感温暖,心中有着说不完的话。

“刚出来那年工作很辛苦,而且工资低,得不到领导重视,很多人坚持不下来。”杜彪学长告诉记者,那时候条件艰苦,自己也想过离开,后来看到领导亲自干活,也就放下心态,跟着师傅学习知识。因为在学校缺乏实践,刚来到单位的他,面对如何搭建桥梁,脑海便是一片空白。意识到自身技术知识的薄弱,杜彪学长总是积极投入工作中,并细心留意每一段施工流程,遇到疑惑就向师傅请教,渐渐地掌握了许多实地经验和技术,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印象最深刻即是刚来到韶关的那段日子,我担任工地技术主管,负责新建韶关浈江大桥,那时候压力真的很大。”杜彪学长回忆道,“当时河流流速很大,而要建桥首先要打好深水墩的桩基础,看到湍急的流水,当时都不知道该如何开始施工。”面对眼前的难题,杜彪学长知道仅靠一个人的力量是难以克服难关的,在翻阅资料之余,杜彪学长总是会和当地的工人交流,听听他们的见解。“其实那些工人才是真正的专家,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领域心得,非常有经验,经常找他们交流,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就这样,杜彪学长除了查阅资料,就是与身边的人交流,汲取经验,就这样慢慢积累,最后决定采用异性开放式有刃角双壁钢围堰施工技术。

“ 那时候工作量非常大,压力也大。”杜彪学长告诉记者,由于采用异性开放式有刃角双壁钢围堰施工技术施工在国内并没有多少先例,他们在此项基础上进行创新,难度非常大。“为了攻克新题,在工地上加班是经常的事,在负责新建韶关浈江大桥时,我连续加班到晚上四点多,有一次甚至两天两夜都没有睡觉。”杜彪学长叙述道。然而,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项目得以成功竣工,且因为采用新技术并进行有效创新,目前已为单位节省投资355万元。“那段时间真的把人都累垮了,可是坚持过来,才发现收获也是非常大的,因此很庆幸当初的坚持,才让我有机会成长。”杜彪学长笑着回忆道。

世界上的事,从来都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怕吃苦、图安逸是成就不了大事业。杜彪学长的坚持锤炼了他的意志,给了他勇往直前、永不向困难低头的执着精神,这便是他成功秘诀。

学无止境,我在不断提升自己

“在学校的时候不太懂事,那时候高考失利,加上自身家庭条件又差,对学习没怎么上心,也很少参加活动,错过了很多锻炼人的机会。”谈及在学校的生活经历,杜彪学长感慨道颇多,“由于某些错误的理念,部分大学生觉得学校教予的理论知识没多大用。其实他们错了,真正到了单位才能体会到,学好那些知识是多么让人受益匪浅。”杜彪学长告诉记者,作为技术主管要写很多东西,包括施工总结、报告、论文等等,当时他什么也不会,在学校也没怎么锻炼,做起来感觉很吃力。为了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丰富自己的技术理论知识,杜彪学长总是在工作之余,抽出时间来看书,再将书本上的知识与自己的实践相结合,才慢慢锻炼出自己的能力。

“其实最让我感到棘手的还是施工方案的编写和一些特殊结构的设计,需要很多计算资料。”杜彪学长回忆道,“在学校的时候都不怎么重视工程力学,在力学计算这个领域几乎是我的盲点。”作为项目部副总工程师,看着那些复杂的计算,自己却无从下手,杜彪学长感觉到了压力。“意识到自己错了,就要改正过来。”杜彪学长接着说道,“后来我抽空回了一趟学校,从学校带回了基本工程力学的课本,重新开始自学。”或许因为自身急切需要,杜彪学长在自学工程力学课时兴趣高涨,尽管难度有些加大,他还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了大部分的知识,“现在的施工方案基本上都是我编写的,还有施工图纸的设计,自己也没想到,我还能学会这么多知识。”杜彪学长满脸洋溢着丝丝成就感。

“学无止境,我在不断提升自己,故而我能在辛勤耕耘后收获硕果。”在杜彪学长的勤奋努力下,他总结撰写的新建韶关浈江大桥施工方案得到领导赏识,其中采用的异型开放式有刃角双壁钢围堰施工技术由技术员鉴定并申报,获得两项专利,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认可。

不计辛勤一砚寒,桃熟流丹。杜彪学长一步步走来,任凭荆棘锋芒而矢志不渝,汲取知识而提升自己,他拥有属于自己的春色,走进了绚烂的春天,必定会拥有花开满园。

【同学感悟】

采访中,杜彪始终让人感觉到学生时代有的真诚和对未来的憧憬,工作的艰辛没有把他打垮,他始终以积极地心态面对,清楚地认清自己,勇敢地挑战和充实自己。从他身上,我看到了一个年青人应该具备的几点素质,那就是不丧气不放弃,吃得苦,会做人。每个人的起点不一样,但如果我们具备一颗愿意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心,那么自然能从一无所知到博学精通,从无名小卒到有所成就。

——谢英仪

刚开始工作时,杜彪面临了很多的困难,从最开始连写报告都有问题到后来的游刃有余,从最开始对前途的渺茫到后来前途无限,从最开始对知识生涩到后来的熟练掌握,无不看出杜彪的意志坚定和坚持不懈,让我懂得了坚持的可贵,懂得了每一份成功的背后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激励我不断奋斗,不断前行。

——袁俊辉

华东交通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的教学研究型大学。197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上海交通大学内燃机车等3个专业以及同济大学铁道工程专业调入上海铁道学院,并更名为华东交通大学。同年9月22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将学校迁往江西。校址选在南昌双港。1978年,中央同意原上海铁道学院不再搬迁,华东交通大学继续在南昌建校,由铁道部和江西省双重领导,以铁道部为主。2000年,转制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被江西省列为重点加强建设的高等院校,学校已通过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