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人是因为看见地铁站里的云台山照片,决定去游览的?在新浪微博里至今还能搜到网友看过地铁站照片之后的感叹:“云台山好美,很想去。”

  一组名为《水墨云台》的照片被悬挂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铁站里,每天被数以百万计的人欣赏观看。但近日却因照片的作者是落马官员河南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秦玉海而遭遇尴尬,被多地撤下。

  9月22日,新浪发起调查 “北京地铁将撤下落马官员秦玉海的摄影作品,你怎么看?“超过7成的网友表示不应该撤。

  华商报在评论文章里的两个疑问,恰表明了争论的焦点。一问是,官员都落马了,其作品怎么能出现在公共场合?另一问是,尽管官员落马了,但作品如果真有艺术价值,那么不能因此跟着“倒霉”。

  落马官员的作品到底好不好?

  落马官员的作品拍得好不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从摄影方面所获奖项来讲,这名官员不一般。新京报报道,近年来,秦玉海常以“摄影师”的身份出席各种社交活动。中国摄影家协会网站显示,秦玉海的作品曾获全国摄影界最高奖——艺术创作金像奖。他在中国美术馆办过摄影展,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部分作品曾悬挂在北京的地铁各条线路内……

  业内人士对于其作品也褒贬不一。成都商报采访的焦作市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张开国说,秦玉海拍风光和其他人还是不一样,有独到的见解和技术手法。比如他拍焦作云台山的水,出了一本集子叫《真水无香》,把水拍得内涵很深刻。

  除了对其艺术评价,张开国还肯定秦玉海用照片推介云台山旅游的方式行之有效,“现在云台山是5A级的国际地质公园。“

  而同时接受采访的几位不愿具名的摄影家对秦玉海作品评价则表示“风景照不太好评价,看得出来很用心,不是特别专业,属于资深爱好者水平。”

  燕赵都市报表示,秦玉海的摄影到底有多高的水平,我们外行真的说不准。我们不能因为他政治上倒台了,就把他的摄影说得一文不值。不过有一点似乎也是无可否认的,他的摄影似乎与手中的权力结下了不解之缘。

  权利培养了爱好?

  2011年7月,《中国摄影家》杂志刊发过一篇对秦玉海的访谈,访谈中秦玉海毫不掩饰地说:“我拍的云台山作品几乎焦作所有酒店都挂”“器材上由他人提供帮助”。他认为:“当个人爱好和领导干部本职工作能够结合起来的时候,无疑为你做好工作提供了一种手段、途径。比方云台山的开发,如果没有摄影这种手段的推动,云台山现在是什么样子?很难说。“

  中国青年报指出,专业摄影往往很“烧钱”,一是时间,二是器材。官员利用“业余时间”到各地采风,其间的公与私很难完全切割清楚。而动辄十几万元、数十万元的摄影装备,对于握有公权力的官员来说,并不算什么负担。很多时候,这项爱好还是他人接近领导的绝佳机会。佐证这一观点的是,秦玉海落马后,曾退出价值数百万元的摄影器材。此外,官员一旦成了“摄影家”,大量公共资源都会被优先占用,展览会、评奖乃至景区等等,统统都成了其实现“理想”的工具。

  新京报表示,工作之余,官员当然也可以有个人爱好,但若是以权位之便大加“培养”,性质就不一样。云台山等景区虽然有宣传推广的需求,但选择秦的作品,是出于自愿还是受他权位影响?是免费拿来使用还是要支付版权等费用?如果有费用,是否存在利益输送,值得追问。

  作品是否应和官员一起“落马”?

  红网提出,秦玉海的作品该随其一起“落马”么?究竟是“做人”重要还是“才艺”重要,又为什么那么多有“才华”的人会沦为了被人唾弃的腐败者?如果他们不是官员,可能他们会真的成为某个行业的“佼佼者”。这一切,值得深思,不能因为 “撤下”和“抹去”,便将这些问题一起带走了。

  钱江晚报质疑,作品被拿下,不能不追问:秦玉海的作品,当初是不是由权力之手挂上去的?其他没有权力背景的摄影家,有没有这样的机会扩大自己的知名度呢?权力之手伸得太长,艺术自然就气短。创作要想不为政治所连累,就不要利用权力为创作站台。

  成都商报记者专访了反腐专家、中山大学教授郭文亮,官员作为公民,拥有个人爱好的权利,但一定要有边界,个人爱好不能与利益挂钩。总有人会看中你的官员身份,利用你的爱好投你所好。如果要参加比赛,用笔名、化名隐去身份和职务。

 

  新京报新媒体编辑:赵晶磊

  (本文首发新京报新媒体,您可以在微信中搜索公众号“新京报”,或添加微信号:bjnews_xjb了解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