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刺激“药方”应彻底退出宏观政策
2014-09-15    作者:马光远    来源:经济参考报
分享到:
【字号
  尽管李克强总理在达沃斯论坛的讲话中,对8月份宏观数据的“波动”提前预告,但这几日密集出台的很多宏观指标的下滑幅度之严重,还是大大超出了市场人士的普遍预期。
  规模以上的工业增加值8月份同比增长6.9%,创下2008年12月来的新低;发电量今年以来首次负增长,同比下降2.2%;三驾马车之一的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长只有16.5%,创下14年以来的最低;作为中国最重要的行业之一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仅13.2%,已经连续7个月回落。可以说,这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宏观经济月度数据最差的表现之一。
  对于宏观指标令人注目的波动,管理层显然已经做好了预案。李克强总理对前8个月的宏观经济有三点评价:一是认为在今年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经济增长总体仍然在合理区间,特别是前8个月的新增就业接近1000万,几乎接近全年增长目标;二是认为经济平稳运行的关键是“没有搞强刺激,没有放松银根,而是强力推动改革,大力调整结构”,特别是政府简政放权对经济的正向推动作用显著,工商登记制度的改革,使得新登记注册企业同比增长61%;三是再次强调要正确认识经济的新常态,更加关注结构调整等长期问题,不随单项指标的短期小幅波动而起舞。
  很显然,管理层并未因最近两个月宏观指标大幅下滑而再次回到过去“刺激”的老路。但在李克强总理已经多次明确表态不会采取大规模刺激计划的情况下,包括海内外机构和一些地方政府仍然无所不用其极地呼吁高层采取更加有力的刺激计划稳定经济增长,这既有过去的思维定式,也有很多人对中国经济新的周期性特征认识不足有关,同时,也与一些人对高层能否顶住压力坚持改革,通过改革解决经济增长的可持续问题仍持有怀疑态度有很大关系。过去,一旦宏观经济指标出现波动,政府的“父爱主义”立即抬头,使得地方政府和企业对刺激手段稳定经济有了深度依赖,这种依赖已经深入到很多人的灵魂和骨髓。今年以来,尽管管理层多次表态不会采取大规模刺激计划,但很多人并不以为然。另外,习惯了过去高增长周期的很多人,对于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之后经济增速的回归仍然缺乏正确的认识,仍然有很多人认为,上半年7.4%的增长是一个很不理想的数字,未来中国经济增速仍然会回到8%以上的高增长。很显然,这是典型的“刺激依赖症”和“高增长依赖症”,不从灵魂和心理层面进行“治疗”,他们不会主动把刺激的“药方”从政策的百宝箱里丢弃。
  毫不夸张地说,8月份宏观指标的下滑,一方面肯定是周期性波动,另一方面必须承认,经济指标回到四万亿刺激政策之前的表现事实上已经宣告,不痛下决心解决中国经济的结构性问题,而仅仅依靠大规模刺激维持经济增长,只能维持一时,在药效终结之后,经济仍然会回到危机状态。大规模刺激计划不仅无助于解决深层矛盾和问题,无助于宏观经济的稳定,反而使得矛盾和问题更加严重,宏观经济更加复杂和动荡,这已经成为各界的共识。
  当然,近期一些宏观指标的波动,事实上也为管理层下决心抛弃“刺激思维”,回归改革正途提供了难得的契机。我们发现,前8个月一些指标尽管触目惊心地下滑,但由于管理层用改革的举措来“对冲”下滑的风险,中国经济并没有出现系统性风险和大规模失业。而企业也好,居民也罢,担心的不是经济的短期下滑,而是已经制定的改革举措不能落实。笔者倒是认为,对于未来的中国经济而言,最重要的指标是改革的“完成率”,最强的刺激是“强力改革”,如果今年不能在金融、国企、土地和户籍改革方面有重大的突破性举措,这才是最可怕的。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投资论语]要“强改革” 不要“强刺激”
· 李克强:中国经济稳增长不靠强刺激 不靠放松银根
· 相信经济韧性, 拒绝“强刺激”措施
· 张其佐:短期的强刺激只会加大风险
· “强”式刺激不是强刺激
 
频道精选:
· 【思想】媒体称房地产刚需是一个经典谬误 2013-06-14
· 【读书】互联网思维怎样推动传统企业转型 2014-09-12
· 【财智】8月新基金发行回暖 中长短期皆存积极因素 2014-09-12
· 【深度】世界经济增长因何一慢再慢 2014-09-12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证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