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中国非国有博物馆协会

2017年3月14日 09:59 阅读 159 新浪博客

成立中国非国有博物馆协会

全国政协委员、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理事长  吕建中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非国有博物馆的发展。在最新一期的“国家一级博物馆”名单中,非国有博物馆的名字赫然在列。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对非国有博物馆在发挥藏品管理、科学研究、公共服务、社会教育等方面作用的肯定。
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非国有博物馆仍然存在管理不规范、功能不完善、基础工作薄弱、运行状况不佳、经费保障不足、人才匮乏等问题,且大多数非国有博物馆发展不平衡,尚不具备规模,未能形成文化展示基地和旅游目的地。特别是由于非国有博物馆要独立管理、自主运营,尚缺乏行业引导和业务规范,缺乏自主自律、规范特色的管理组织,缺乏馆际沟通和学术交流,缺乏行业与行政管理机关之间的沟通渠道,缺少代表其诉求和呼声的第三方机构。
我国虽然成立了中国博物馆协会,但该机构以国有博物馆为主体,领导层全部由国有博物馆系统的领导担任,管理的对象和统筹的目标群体均是国有博物馆单位,形成的是与国家文物系统相契合的国有博物馆运营机制。由于仅将非国有博物馆的协调机制列入其33个专业委员会之一,使得非国有博物馆仍存在自律、协调、监管的体制机制的不完善,甚至缺失的问题。为此,非国有博物馆应在国家文物部门的指导和监管下,成立自主协调、运转有序、机制体制合规的宏观自律协调机构。原因如下:
一、非国有博物馆的资产和藏品所有权均属于非国有,其建馆投资、运营经费均无法纳入政府财政体系,人员也不能进入国家编制,这使得在财产所有权、经费、人员、职称评定等方面无法与国有博物馆享有同等的地位。
二、非国有博物馆不同于国有博物馆,独立自主管理运营,各馆的情况千差万别,只有非国有博物馆馆长组成的协会才有利于代表非国有博物馆的权益,反映非国有博物馆的诉求和呼声,帮助解决非国有博物馆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
三、非国有博物馆的人员构成、体制机制具有独特性,必须要有独特的运营模式和运作经验。针对非国有博物馆“散、小、多”(即分布在城市各个角落,规模小、藏品少,民间蕴藏着大量的藏品和展品)的特点,建立一个规范化、自律化、常态化,并直接针对非国有博物馆群体的管理层设计。其中,行业协会将起到很大的作用。
目前,陕西、内蒙古、河南、江苏等省区相继成立了省级的非国有博物馆协会,建立了非国有博物馆发展的协作机制,有效解决了区域内非国有博物馆在筹建、运营、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吸引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民间资本投入到非国有博物馆发展的事业中来。为此,可借鉴这一做法,成立一个国家层面的“中国非国有博物馆协会”。
首先,在国家文物部门的支持下,积极研究和探索非国有博物馆的整合资源、创新突破、融合发展的能力,克服短板,解决非国有博物馆的规范化管理。通过运用文物资源的社会价值,促进文化交流和经贸、旅游等行业的发展。
其次,通过行业管理和自律公约,把众多的民间收藏者和机构加以整合,形成非国有博物馆系列的管理体制和机制。
再次,通过协会形成规模效应,推进有序发展,使非国有博物馆成为国有博物馆重要补充的社会公共文化服务机构。
第四,通过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合作,促进中华文化“走出去”,让散落于民间的文物活起来。
我们欣喜地看到,我国的《博物馆条例》和《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陆续出台,国家已将“博物馆事业纳入国家战略”。为了引导、规范、扶持非国有博物馆的健康均衡发展,建议:一、成立代表非国有博物馆权益的行业协会——中国非国有博物馆协会。二、按照现行的管理体制,先由主管部门——国家文物局批准,同意成立非国有博物馆协会,然后到国家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办理注册登记。协会成立后,在国家文物局的指导下开展各种活动。三、为充分调动社会力量保护文化遗产的积极性,促进非国有博物馆健康发展,建议采用政府支持、社会募集、市场运作的方式,在该协会下成立中国非国有博物馆发展基金。
(《中国文物报》2017年3月14日3版)

国家文物局主管,中国文物报社主办,周二刊每期对开8版,融政策性、指导性、新闻性、专业性、知识性、可读性、趣味性和收藏性于一身,全国惟一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