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故宫“看门人”单霁翔: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单霁翔/ 故宫博物院院长
2017-11-21 15:31
市政厅 >
字号

11月18日,201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在广东省东莞市召开。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作了题为《坚持文化自信 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忠实守望者》的报告。单霁翔介绍了近些年故宫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他认为要让遗产活起来,要把故宫里更多“观众止步”的牌子拿掉。

非常感谢中国城市规划年会给我这样发言的机会,有人说你怎么也来了,你们那个城太小了。也有人说我们这次的主题是"持续发展,理性规划",你们那个城是世界文化遗产,还要发展吗?故宫是老祖宗规划好了的,你们还要规划吗?我带着这些问题跟大家探讨。

11月18日,201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在广东省东莞市召开。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作了题为《坚持文化自信 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忠实守望者》的报告。  本文图均为 作者 供图

我出生在北方,很小就在北京居住,住了北京好几个四合院,没想到退休之前居然到北京最大的四合院看门。有人说这是中国藏品最多的一座博物馆,这也是来访量最多的一座文化旅游圣地。但是真正到这里工作以后才发现,作为一个普通的观众走进故宫博物院,他感受不到这些世界精粹。

故宫70%的范围里都有一个牌子,叫非观众区。99%的藏品都存放在库房里,根本看不到。80%的观众都是进入故宫博物院以后,目不斜视地往前走,根本不往两边看,就看看皇帝坐的地方,皇帝住的地方。所以,我们认为应该改变,应该进行可持续的规划。怎么规划?

习近平总书记说,要让沉淀在神州大地的遗产都活起来,“活起来”三个字改变了我。以前,大家都把文物视为过去的东西,是已经终结的生命,就应该被观赏。但是活起来,就意味着要健康地融入我们的生活,让文物健康地活起来。

让游客坐下来

首先,要关注每一个游客。以前,一到旅游旺季,人们买票很痛苦,要排很久的队,买完票以后还要过三道——验票、安检、存包。于是,我们对广场环境进行了整治。把广场两边格调不高的展览撤掉,先把广场搞得清新、庄重、典雅,并开放了30个窗口售票。当时我们的设想是每个观众在三分钟之内就买完票,如果在买票环节省了半把小时,用这个时间多看一两个展览,我们和观众都会很受益。然后,就是让游客感觉亲近友好,这么大的广场没有一把椅子,人们累了只能席地而坐,最好的座位就是树坑,为什么坐在树坑里?因为一些游客很早就来看天安门升旗,看毛主席纪念堂,到故宫前面就累了。

端门广场改造前后。

但这样休息没有尊严,我们赶快做了200把椅子,于是600人能坐在椅子上。一下子树坑就没人坐了,我们就把树坑做平了,为什么做平?希望人们能坐这种树凳,一圈坐12个人。我们有56棵树,坐了56个树坑,这样600个人就可以坐下来。我们的同事还提醒我,我们有56棵树,中国正好有56个民族,一棵树给起个名多好,我说千万不能这样,要死一棵怎么办?所以搞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的,做任何一件事都要实实在在。

大门广场整治完,我们就开始整治午门广场。几十年来,午门的三个门,观众只能走两边的门,中间的门不能走,为什么?中间要走车队,贵宾来的车队,所以两边总是排长长的队,中间的门空着,一天进两三波人。以前,有个从东北来的老大爷,来了就跟我们商量,我一辈子就来一次,我得像皇帝一样走中间的门进去。那时候我们还得做工作,您不能当皇帝,因为中间没有安检员验票。

我们下决心发布公告——车辆不得再穿行故宫的开放区。第一个撞枪口上的就是法国总统奥朗德,我们去迎他,还是要把车开进来,有关部门说这是礼遇。我们就跟他们说,其实法国的凡尔赛宫、日本的王宫都是开放的,大家都没有礼遇。这是一个文化尊严问题,也是一个广大观众的权益问题。最终,做了说服工作以后,奥朗德在午门外面下了车。

从那以后,再也没有车队开进午门,而三个大门都打开了,都可以排队了。谁愿意当皇帝就走中间,谁愿意当大臣就走两边,畅通多了。过去我们的安检验票是这样,验票员站在铁栏杆里面,观众走那三个缝进去,安检机堵了半个门洞,所以验票排队,安检也排队。我们现在把它拆掉了,这是一个思想革命。究竟公共文化设施,是以自己管理方面为中心还是以服务对象为中心,两种结果完全不一样。

五年前,广场上人们挤在一团买票、验票、安检,大广播不断在播,您家的孩子找到了,到哪儿去领。但是今天,人们非常有序,几分钟之内就可以走进故宫博物院。我想人们走进去的时候心情就好了。但是,真的很好吗?

我当了当观众,心情一点都不好,有时候很糟。进去以后找不到北,标识、公告堆在一起,需要问路的地方没有标识。于是,我们把经常被问路的地方,三岔路口、十字路口,有展览的地方,有洗手间的地方,做了562块标识,人们就随时可以知道自己身在何处,应该往哪个方向走。

春节时间我看到有人在排队,一看全是女士,门口贴了一条“女士请排队”。男士在哪?男士就在旁边看着孩子拎着包,耽误大家很多事情。我们研究发现,女性洗手间要是男性洗手间的2.6倍以上才合适。于是,我们做了女性专用卫生间,合理布局,解决了排队的问题。

人们还抱怨到了故宫以后,那么大的区域没有凳子没有几把椅子,总是叫我坐在台阶和栏杆上面,栏杆都坐烂了,不能设些椅子吗?有人说椅子太麻烦了,椅子螺丝钉没弄好,把人的腿给弄了,还要你送去医院,椅子脏了,把人家裤子染色了,人家还叫你赔裤子。一年总是有纠纷,要研究适合大流量观众的座椅,我们用了这种座椅,第一,结实,不会坏;第二,椅子面是实木的,便于清洗,椅子底下是空透的,便于清扫。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坐着很舒服,躺不下去。最终,全院11000人可以同时坐下休息,也没有影响景观和环境。

今天人们在故宫博物院坐下来,可以发现一个现象,整个拍照区域没有一片垃圾。是一张纸改变了这个现象,我们新的招标文件要求一片垃圾不落地,两分钟之内必须有人把它扫走,过去矿泉水瓶、餐厅纸到处都是。当你把环境打扫干净以后,就没有人忍心破坏干净的环境,也大大减少了环卫职工的工作量。

让大殿亮起来

太和殿照明改善前后

有人抱怨,层层大殿都是黑乎乎的,看不清楚,小孩老人都往里面挤,很危险。这些古建筑不能通电,里面陈列的就是两三百年前的原物。但是人们参观的过程很痛苦,能不能改?我们用了将近三年时间进行研发,最后采取了LED冷光源,不是一个个灯泡,是一组组的光源,不是直射是反射,各个角度的侧光。然后,我们做了专门的灯架,远离古建筑两米以上,一旦灯开了以后,两个人值守。就这样,我们点亮了紫禁城。但是没有门,人们贴在玻璃上面看,脸要贴得很近,冬天一哈气,手一抹就很脏。

临时建筑清理前后对比

我们用了三年的时间进行了环境整治,室内10项,室外12项,最艰苦的就是拆除临时建筑。故宫博物院里有135栋临时建筑,14800平方米,其中最危险的就是彩钢房,不阻燃。我们与公安部消防局领导一起,把午门底下的彩钢房拆掉。我们还拆掉了600人吃饭的大食堂和西部五个部门的工作区。

今天,人们到故宫博物院看到的只有壮美的古代建筑,没有任何一栋影响环境和安全的临时建筑。但是环境整治不简单,要做大量细致的工作。经过两年半的努力,我们把所有的沥青地面、水泥里面都恢复成传统的砖地面,上千米铁栏杆全部拆掉,环境更好了,绿地长得更好了。我们还把1.12平方公里的范围内的1750个井盖都做平,走上去才安全。还把300个灯杆改成了300盏宫灯,夜里可以照明,白天也是景观。

今天人们到故宫博物院看到是:绿地、蓝天、红墙、黄瓦,除了蓝天控制不好,其他都已经做到。到故宫还能看到和平鸽、鸳鸯、小鸟、故宫猫,我们有200只故宫猫,每个都有名字。不过,更复杂的是服务好每个观众。

让买票不再人山人海

故宫的观众增长速度很快,2012年,故宫的观众突破1500万。英国的大英博物馆和卢浮宫,两个博物馆加起来是1400万。我们实行了监控,一天如果接待4万观众,很轻松;如果8万,饱和了;如果18万,人们进去就只能看到地面。除了要接待大量买票的观众,我们还要接待大量不买票的观众,人越来越多。

我们的潜力在于淡季人很少,旺季人很多,一到学生们放假,人就很多。我们是把52%的旅游团通过优惠移到淡季,去年成功了,出现了48天超过8万观众的观众。旺季不挤,淡季不淡。成功让我们“得寸进尺”,我们开始取消售票处,实行互联网购票。我们公布了全网购票的方法。没有在家买好票的观众,到广场一看,没有售票处,用手机扫,很快就进去了。大约三分之二的观众在家里面预约买好票,三分之一的观众到广场买,这是做了三年的宣传,2014年在网上购票的只占2%,2015年到17%,2016年到41%,今年下半年到了70%,我们才敢实行全网售票。

我们所有工作人员的工作证,给你扫一下就进去了。不会用的观众,我们设了5个服务咨询台。体会最深的是,在网上支付方面,第一世界只有中国,其他全是第三世界。所以我们还要帮助外国人,教他们怎么过现代化的生活。有的人说我手机里没有钱,我们告诉他,你给朋友发一个微信,叫朋友给你发一个红包。实在没有办法的,我们设了综合服务窗口,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人。

故宫拆除购票处

通过努力,我们把售票处摘掉了,人山人海的故宫博物院一去不复返。故宫博物院用了18年的时间,一点点把古建筑修好,现在还有最后三年。我的前任院长在故宫做了十年院长,也是故宫发展最好的十年。他花了十年时间,把盘踞在故宫多年的单位一个个请走。

细致的文物修复

我们还有很多历史遗憾,1923年6月一把大火把建福宫花园烧掉了。如今国务院批准把它修复。这把大火还烧了中正殿,修复后成为故宫研究院藏传佛教展示的展厅。文物建筑的修缮是一项科学的工作,要最大限度保留历史信息不改变文物原状,还要进行传统工艺技术非物质遗产的传承,要极其细致。尤其现在在修一些建筑密集的区域。

最密集的就是乾隆花园,乾隆皇帝要退位之前,给自己建了一个太上皇的宫殿区,核心的宫殿叫皇极殿。西北面有一个瘦长的花园,160米长,38米宽,亭台楼阁,假山林立。我们定了一个七年的修缮计划,每一道工序都要详细的记录,公开出版修缮报告,每件文物都要用原工艺原材质进行修复。现在,这一组组建筑已经修好,向公众开放。

故宫文物专家进行修复工作

一部片子《我在故宫修文物》影响很大,80%点赞的居然是18-22岁的大学生。我低估了这些孩子,没想到他们喜欢看这种静静的修文物的片子。其实,我们距离科学修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人病了,去医院,一定要先进行体检。但是对待文物呢?今天文物需要修了就去找保管部门的专家,中间缺了一个大环节。

我们建了第一所文物医院,汇集了20名文物医生,一半都是进行科学、诊断、检测、分析,是开放的,观众可以预约了解我们对待文物的态度,获得知情权、监督权。我们的工作环境得到了改善,文物得到了诊断。在修复之前,我们要知道它从什么地方出土,叠加了什么信息,今天得了什么病,有害素是什么,这样才可以制定诊断方案。为这所医院,我们配备了强大的设备,比如分子结构分解设计、三维打印设备、文物专用的CT机、高精度可移动的实体显微镜等等。

故宫博物院究竟有多少件文物藏品?长期以来社会大众不知道,故宫博物院的院长也不知道。我们用了七年的时间,把故宫的文物彻底清理出来,1807558件,到去年年底藏品有1862696件,每天都有新的藏品录入。

故宫文物的修复前后

如今,这些藏品被公布出来以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博物馆协会,把我们誉为世界五大博物馆之一。法国的卢浮宫、英国的大不列颠博物馆(大英博物馆)、美国的大都会博物馆、俄罗斯的埃米塔什博物馆(冬宫)和中国的故宫博物院,这五座博物馆,恰恰是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一个国家一座。

我们有350名教授、副教授和研究人员,但是很多人已经退休或即将退休,他们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我们希望把他们都留下来,成立了故宫研究院。今天90岁、80岁、70岁的老专家都在故宫研究院工作,甚至有96岁的老先生每天上班。这些老专家身边会有两三名年轻学者,这样一来传承会比较牢固。

拿走更多“观众止步”的牌子

我们也开始扩大向公众的开放,2014年紫禁城只开放30%,2015年开放到65%,去年达到76%,明年我们将突破80%,把更多“观众止步“的牌子拿走。

我们还开放了城墙,能够看周围的景色。城墙还可以走到角楼,我们在角楼做了一个五分钟VR的片子,告诉人们怎么把这些美丽的建筑搭建起来。过去人们只是沿着中部走,看着宽阔的宫殿,一根树都没有。去年我们打开了东西部,东部有非常好看的院上城墙。

两年前一个事件教育了我们,突然间很多人进了故宫博物院不往前面走,是往西边跑,越跑人越多,越跑越快,于是媒体出现了一个新名词叫"故宫跑"。他们跑什么?原来是看我们的石渠宝笈特展。全世界举办展览有入场式的只有故宫博物院,我们做了20个牌子,第二天早上不到七点就进场,开幕式以后就是入场式,我们提前半小时入场,一组组入场。观众到了下午就很焦虑,院长今天能不能晚一点闭馆,我们看完了再闭馆好不好?我一句话出去,等最后一个人走了再关门。到了四点,最后一批观众进去,最后一个观众离开的时候,天都快亮了,我们意识到必须多办好的展览。

今年秋天,《千里江山展览》队排得很长,我们采取了分时段引导观众入场,把一天分成16个时段,每个时段进150名观众,人们到这里领个号就可以到别的地方去,到点了再拿号过来,这样就不用排队。我们还会引导观众,比如往西走一百米是武英殿。

此外,我们还不断改造提升展厅,比如过去的展厅跑风漏气,温度湿度保证不了。比如神武门,建了两层的展厅,因为要举办不同的临时展览。故宫博物院一共有23万平方米的古建筑,现在还有5100平方米正在修缮,没有开放,未来要全部开放。

增加公众互动

观众来得再多,也是一小部分。故宫的网站经过三次提升,现在每天至少一百万人次的访问量。我们在网上公布了全部藏品,人们在网上可以查阅任何一件故宫藏品的信息。我们也开始利用APP,现在9个APP,媒体给我们的评价叫"故宫出品,必属精品"。经过三年零四个月的努力,我们建成了数字故宫,可以说是全世界最强大的博物馆数字平台,它的功能越来越强大,比如公众教育、文化展示、参观展览、资讯传播、休闲娱乐、社交广场、学术交流。我们还要增加公众互动。

我们有7500件书法作品,人们可以进行临摹,临摹以后还可以打分。我们还设置了数字书画,可以放大看到每个人的表情和服装。人们进不去的空间,我们准备了虚拟现实的宫廷原状,进去以后就可以看到养心殿和太和殿。有人会说去年是VR元年,我们很不服气,我们使用VR已经六七年了。养心殿在修,人们可以进入数字养心殿。进去后可以批奏折,可以跟大臣聊天。

故宫博物院教育中心

今天到故宫博物院,两三个小时肯定不够,人们要休息,要准备喝茶吃饭的地方。冰库一百多年没有用了,已经废了,我们发现一个门洞做餐厅挺好的。人们一边就餐一边能看到神奇的建筑。过去人们到北京,旅游部门的宣传是,到北京干三件事,逛故宫、登长城、吃烤鸭。现在变了,到北京要逛故宫,登故宫城墙,吃故宫烤鸭。

过去我们的营销有两个缺点,第一是我们商店卖的东西,80%不是自己研发的,满足不了人们把博物馆带回家的愿望。现在,所有商店售卖的都是自己研发的独创产品;第二是商店的商业气息太浓,文化气息不够。现在,我们不叫商店,叫文化馆(丝绸店就叫丝绸馆)。故宫出版社的书店也非常好,可以阅览故宫的图书,把故宫的图书带回家。爸爸妈妈到这里来给孩子买礼物,他们可以做一件手工,带着礼物回家。

我们成立了故宫学院,培养故宫学者。除了北京学院,也建了故宫学院的分院,比如同济大学上海学院。去年我们社教25000次,每次开班都爆满,所有都免费,大量的营销投到孩子身上,相信他们在博物馆里成长,长大一定热爱中华文化。大量古建筑修缮后投入教育使用,去年年底四个大教室投入到学校教育中使用。故宫还有得天独厚的地方,天气好的时候,我们的庭院都会有各个学校的孩子们来玩。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走向何方?中国到了今天,我无时无刻不提醒自己,要有这样一种历史感。中国要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五千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中国的文化服务设施有了文化自信,每一座城市也要有文化自信,才会有灿烂的未来!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中国城市规划”,经删减编辑,授权转载)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