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中是否存在「无效的努力」?即员工非常认真地完成现有工作,却得不到加薪待遇?

本题已加入圆桌 » 悄声抑郁 ,更多「抑郁」相关的话题,欢迎观看知乎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合作举办的盐沙龙现场直播 好像抑郁了,应该怎么办? 。 本题…
关注者
4,663
被浏览
450,769
登录后你可以
不限量看优质回答私信答主深度交流精彩内容一键收藏


职场是人类社会独有的竞争生态,因为竞争结果攸关其中每个个体的生存所以显得异常残酷;事实上,职场的运作机制也确实远比表面看上去的要复杂得多。

首先,我们先来盘点一下“员工非常认真地完成现有工作,却得不到加薪待遇”的情况——


1、 工作本身价值不大

这是一个偏客观的原因,即在某个岗位或项目中,即使你认真的完成每一个规定动作,却依然不能为其增值。

以销售导向的公司为例。一个新晋销售一开始被分到什么质量的项目,直接决定了其工作起点的高度,以及最终产出的顺利程度和报酬量级。不得不说,在公司资源有限或分配时存在内部空隙的时候,能不能被分到高质量的项目,一大半要看“命”。

再比如,有些公司的销售客户是按照区域分的,有些区域客户好,有一些就不好,这个其实是没有什么办法的,毕竟那些业绩不好的区域,因为市场占领和公司总业绩的需求,注定有人要去“占坑”。因此在具体进行分配的时候,老板只能做到基于往期员工的业绩能力进行头部分配,后来者只能为了“公平”起见,按照字母序列逐级往下分配,甚至是随机分配。,根本无法“雨露均沾”。此时,恰巧被分到“蛮荒之地”的人,至少当时是一点点办法都没有的。(部队分配基本就是这样)

比较极端的例子是“体制内”,这一点相信看过《半泽直树》的伙伴们都知道,大机构分配基本都呈现一种“分封制”,在阶层分明、天花板低的稳定运作环境里,基层职级的员工发挥空间极其有限,一旦远离中央系统,后面再想要翻身就很艰难。虽然不能武断的将责任推给狭窄的“晋升通道”,但是作为普通个体来说,难免不会在职权倾轧当中耗费光阴。




2、工作方法存在明显瑕疵

我们都倾向于设计一个极其理想化的公司制度,使得其中每一个部门的职能分配均衡明确,每一个角色都是被需求并能发挥其最大的价值。但是,这是一个真空级别的设想。大部分情况下,一个团队当中的工作任务必然有详略主次的差异,有些人的工作重要,有些人的工作不重要,此时,工作方法决定了一个员工的“位份”。

同样举几个例子。有的人在工作中不沟通,只知道一身蛮力埋头苦干,这样做一方面工作很难得到关注,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无法即时跟进、完整领会上级的指令和预期,又争取不了相关人员配合、向上向下管理无能,最终必定交付不了可靠的工作成果。还有一些人做很多事却不懂思考,不知道为什么要做这项任务,再加上不主动探究方法是否合理,工作效率极差,日夜加班依然无法推进。

长此以往有可能会诱发极端情况——上级对于个人能力或性格有缺陷,从而非常不招公司待见的员工,假使不好从明面上弄走,就会通过各种手段给其“穿小鞋”,落得一副出力不讨好反而被出局的凄惨相。(说句腹黑的话,你不想走,HR有一万种方式把你弄走……)

努力不加薪的情况的确存在,但是“无效努力”并不存在。无论是工作环境自带的“点儿背”,还是工作方法中的埋下的“雷”,左不过就是这个人“笨”而已,这是另一种“命”,没救。换成用流行的鸡汤文就是:你以为你在努力,其实不过是感动了自己。

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雇主会倾向于找“聪明人”的原因,虽然“聪明人”的一个巨大的弊端是“不好管”,但是殊不知“笨”的人是更麻烦的“管不动”,这些人也就是“阻碍”本身。


而“聪明人”应该是这样的——


1、底层基础:优秀的学习能力

国内的职场去判断一个人的工作素质和发展空间,一定程度上就是看其学习能力。一个最简单粗暴的标准是高考的分数:分越高,学习能力就越强。有一段时间,HR在招募同校应届毕业生的时候甚至会问高考成绩,以其作为在同等学力竞争中脱颖而出的筹码。

虽然在填鸭式的教育体系下,很多能力被掩盖,但是否能在高考中“搏出位”,至少证明了一个人的知识水平是否是过关的。现今很多人喜欢鼓吹“读书无用”,但改革开放时期狂热而迷幻的“下海就能赢”的时代已经过去,规则的完善在呼唤标准的回归。为什么很多公司和岗位在招聘时会用学历作为入职的门槛?其实就是因为这是一个可测量的、通俗简易的道理。

很多东西,过不了那个“坎儿”,就是没救的。


2、上层建筑:建立成体系的工作导图

我们常告诫大家,需要work smart(聪明的工作),闷头干活的同时,也要“抬头看”,可以说, HR在判定员工工作效率的框架导图就是据此设定的。

每做一项任务决策都问自己4个问题——

  • 目标是什么?
  • 效果是什么?
  • 内容是什么?
  • 对其他部门的支持和产出有何种影响?

如果你不树立这个完整、相互协调的工作系统,你就很难看清你在工作中的位置和价值,从而也就不会树立对你如今所从事的工作和你自身素质的整体判断。由此可见,只有“聪明人”会意识到问题并且找到对症的方法,比如:

  • 学会沟通,你要知道这个事情该怎么做,积极学习并努力寻求帮助;
  • 学会复盘,时时刻刻判别哪里做的还不够好,从而找到避免误漏、优化改进的方式;
  • 学会思变,基于对自身的精准剖析,从而能在因“命不好”而不幸“中招”的时候清醒的识别自己的出境,或者努力的引起注意,或者做出适当的职业变更。


综上所述,升职加薪,这一切都需要有人能“动脑子”,最失落也最可怕的,就是那些踏实勤恳,又不愿意思考的人。这种人在职场中,本身就是不适合的。

就像大熊猫一样,因为没有了进化能力,不能在物竞天择的自然竞争中生存,只能依靠人工驯养维持,不过是一个被淘汰物种。


*作者: 以太资本人力资源总监 Michael

Michael ,多年HR行业老兵,超过15年从业经历。有过HR管理咨询经验,熟悉HR各模块。有着丰富的处理各类员工劳动相关事务经验。曾任某法律和财务类出版外资公司北亚区HRD,与劳动合同法编委会的律师合作,从而对《劳动法》有更深的理解。


❤看完2件事: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挺有启发,我想邀请你进一步:

1)邀请你加入下一期实战营(线上),还有少量名额:《创业复盘实战营》



2)知乎用户专属"融资礼包",限时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