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艺术家金锋
艺术家金锋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100,272
  • 关注人气:1,00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描述与言说之间

(2018-03-14 11:15:52)
标签:

教育

文化

艺术

分类: 主题性文字

在描述与言说之间

文//金锋

 题记:这是一篇老文字了。14年,在北京上湖“青年艺术家成长营”结束时,我给我工作室的学员每人都做了一篇对话,最后合成了一本集子,命名为《对话》。这篇文字就是为《对话》写的。今天再读,当时的情景宛如就在眼前。时间过得真快,我想当年有心成为艺术家的一些年轻朋友,大部分已经告别艺术,另辟蹊径去了……

 

《对话》的校对与整理差不多接近尾声了,为此我想留下些文字作为纪念。一来是情感上的原因,这文字是为缘分而写的,以便以后说起这段经历的时候有个凭证;二来,是为这段时间的交流做个评估,说上一些我个人的感受,权当是给自己的一个交待;再一个,这些文字可以作为《对话》的后记,使得《对话》看起来有个文本的完整性。凡此种种,这都是我想写这篇文章的用心。

我们这次相聚谈不上是教学,我一直把它看成是交流与对话的,我想这点大家也感受到了。之所以我选择了交流的方式,是基于我自己的艺术家身份。假如一个艺术家要去教一批年轻艺术家如何做艺术,我觉得这是很笑话的一件事。这种思路在商业传销上也许是可以的,在体制系统中的干部培训上是可以的,城管速成班采用这种方式也是可行的,但在艺术的内部,在思想的辩难上,我慎言“教学”两字,因为这里面没有东西可教。这里面有的仅是各种不同的经验,不同的工作方式,不同的无法定论的疑惑,不同的误读与误解,不同的有待开发的“半成品”,不同的反思状态,不同的挫败感,不同的且并不具象的野心⋯⋯所有这些,我觉得都是为交流与讨论而准备的,这些都无法“受教”。如此,对我来说,在教学变成交流之后,问题相应地转换成了:交流什么以及如何交流。我的方式是不做预设,尤其是不做一厢情愿的引导,一切让交流现场的情景说了算。当然,在教学法中,也有所谓的情景教学,但那是有预设的,是有引导的。交流从哪里开始?它又可能在哪里结束?这也是我必须敏感与清晰的事情。我采用的方式是,从亮态度,说真话开始,从磕磕绊绊的表达开始。事实上,我们也是这么做的。从集体交流到一对一的面谈,一切都是在现场的情景中自然生发与展开的。

起初表达上的磕磕绊绊像一条引线一样,它维系上了一个集体,我们对集体的重新认识是从温度开始的。温度的变化暗含着交流与讨论的程度,我们所能感受到的就是这样一种集体状态。交流就是说话,在日常交流与思想交流之间,我们发现了说话的陌生感,发现了难得的幼稚与单纯。甚至,我们发现,在思想交流中用干净的口语表达,它变成了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而恰恰我们对艺术的描述就进入了这样的艰难之中。

好像艺术有时是不能用来说的,更不能用大白话来说;又好像,艺术是不能自己去解释的,一解释许多的信息瞬间就流失了,一如人体解剖失去了人体审美一样。但交流就是纯粹地说,是流于表面的说,还是深入的叙说;是拐了弯说,还是直白的言说,这都在于我们是否有话可说。首先是有话可说,如何说是其次是事情。这就是说,交流是建立在有话可说的前提上,无话可说就等于胡说与瞎说。当然,还有另一种说,就是演员之说,但这不是用来交流的,这是台词与背书。

有一种说我们都能感同身受,这就是经历与故事,回忆与梦境。对于这点,无论是描述还是述说,我们都能说得很好,甚至于说得很是精彩,因为在这里,我们都有话可说。

对艺术的表达,或许就穿梭在各种不同说的方式之中,交流的质味由此而出。说方案,我们通常是用描述来言说,这是第一步,是大致地说,是轮廓性地描述,是面上在说;交流的艰难是进一步说,是往里说,这是第二步,艰难之处在于说理,是于理而说;停顿与止步之处在于第三步,追问、逼问或是拷问,这问的力量是有方向的,来自内部或者来自外部,也可以说,来自内部是为了应对外部,坦然面对外部在于已经有了内部的准备,这是一个硬币的两个面,都是来自内力与外力了双向作用。现场的情形是,我们的说大都还仅是在第一步上兜圈子,基本是停留在面上的描述。第二步的于理而说,实际是在各种关系中用逻辑来加以条理,它有点像在能指与所指之间的游戏设计,一个方案的框架与结构需要在设计中显出,交流的重点在于有条理有层次地对设计的思考有所言说,这是“运思”之说。显然,在交流中,这第二步就暴露了我们在思维训练上的贫弱。至于第三步,我这里暂且悬置,因为交流中,这里基本上是“空白”。这“三部曲”在讨论的情形中亦然。

这里我想对第三步继续做一个补充。第一步与第二步都是伏笔,只有第三步才暗藏着迷津。我依然用泰瑞莎Ÿ马格勒斯(Teresa Margolles2006年的作品《无题》作为例子:泰瑞莎Ÿ马格勒斯在泰特展出了一件与谋杀有关的作品。一滴滴洗过受害者尸体的污水从天花板渗出,滴到滚烫的装置表面,发出强烈的如枪声般的声音,然后蒸发。

我们假想在交流中述说这个方案。

第一步,方案描述(略)。

第二步,现场就是个用不锈钢制作的箱子,这个箱子是一个巨大的电炉。天花板渗出的水滴滴在不锈钢的表面,水滴与这个箱子接触的瞬间发出枪声般的声音,水滴随之蒸发。

第三步,水的材料是“洗过受害者尸体”的污水。

假如水是常规之水,这个作品也就是一件一般的作品,甚至是一件平庸之作。马格勒斯是一个对暴力与死亡长期有所思考的艺术家。她作品的语言都是带有控诉性的。她对死亡“有话可说”,如何说才是她要想的形式。如何说服务于“有话可说”。这件《无题》只是她说话方式之一种。迷津在于第三步:洗过尸体的污水。

第三步是机关、谜底,是藏匿智慧的“飞地”所在。然而,这一点点的点睛之笔,我们轻易无法与它照面。艺术的魅力与作品的魅力在这里一并带出。用海德格尔的话来说:艺术是真理的自行介入。

在描述与言说之间,交流为之而敞开,这是一条漫长之路。我们的交流也许在这里暂且结束,我不一定能给大家带来什么,我不过跟大家一样,在这里有所言说。

 

 

                           2014.8.12于北京上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