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迹职场,你最羡慕别人拥有的哪些技能?

职场生存几乎是每个人无法避免的话题,那么有哪些技能可以令人在职场中脱颖而出,得到更多职业机会呢?又有哪些技能,即使跳槽、转行也能受益终身的呢?
关注者
4,099
被浏览
427,681
登录后你可以
不限量看优质回答私信答主深度交流精彩内容一键收藏

所谓“最羡慕别人拥有”的技能,并非是那种牛逼到不行的专业能力,反而应该是职场上那些最通用的能力——我称之为“硬通货能力”。

有一次,我介绍邻居家一个刚刚进入建筑行业的孩子,向我的高中同学请教,在这个行业该怎么发展。那时,老同学已经在一家知名企业混到技术骨干的位置了。

刚刚入行的孩子就自己正在参与的项目,谈了谈想法后,我的同学想了一会儿说:

“这些话,你毕业前,我不会跟你说,毕竟大学里就应该老老实实地学点东西,但既然入了行,你其实就明白了,你现在的工作,并不是大学里学了一些专业技术,现在再针对具体项目,挑一些卖给客户——绝对不是这样的。”


“大学里学到的东西更像是一个技术目录,让你自己知道这么回事,它们的原理是什么。”

老同学的一席话,让我很感慨,专业能力对于现代职场的作用确实在下降,而通用能力的地位在上升,成为职场“硬通货能力”。所谓“通用”,就是无论你的职位处于什么级别,你在什么类型的公司,都需要用到的能力。主要包括四个方面:逻辑思维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统筹协调能力、判断决策能力

以老同学所从事的建筑行业为例,在这行做得好有两种人,第一种人的能力是“洗脑”,他们会做出技术上很牛很创新实际上未必适合客户的方案,但他们会卖,会包装自己、包装方案,会用三寸不烂之舌说服客户,激发客户创新的勇气,最后可能实现出来时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这些不重要,因为能实现就很了不起了。

另一种人的能力是“妥协”,别小看这一点,这也是绝大部分建筑师甚至是专业人员的核心工作:想要品质,就要高造价;想要稳定,就要很贵的材料;想要创新,就要敢冒风险;想要快速,就没法对品质提要求……可老板和客户永远是既要高品质又要低成本,既想创新又不愿冒险。这就考验你的平衡能力,不同系统的技术指标尽可能兼顾创新与稳妥,在成本和功能之间尽可能做到“低价高配”。虽然你永远找不到所有指标都理想化的方案,但你一定会提供相对最能满足客户要求的方案,这才能体现你的真正实力。

这两种人,专业至少都不算是最重要的:前一种人实际上是销售员,推销最昂贵、最伟大的idea,乔布斯就是这样的人,所以他们有能力一眼就看出你是不是那种“既有钱又容易被洗脑的主”;后一种人实际上是项目经理,你想要什么,这是上限,你有什么条件,这是下限,在这个范围内,做出尽量完美的效果,也能让自己公司赚到钱。

说到这,我想到前不久看过的一份LinkedIn基于 15万份领英用户的公开档案所做的统计分析报告,结果显示,第一份工作的专业对口比例呈现出随代际递减的趋势,70后当年的专业对口比例超过40%,而95后则锐减到28.8%,超过7成的95后毕业生第一份工作与所学专业无关。

就算你第一份工作是大学的老本行,大部分职场人都会经历转行,那些高级职业经理人转行的比例更是高达83.8%。


为什么竞争日趋激烈的职场上,会出现在过去看来是“自我贬值”的“专业不对口”的趋势呢?这份分析中也有提到,


当前就业市场更加需要复合型人才,企业也往往更看重人才的‘软性技能’,如沟通、跨部门协作和创新等,而并非专业技能。

即使是专业能力,也更侧重于“解决问题”的层面。专业人士往往站在专业的角度看待问题,想体现自己的专业水平,但职场工作要求的是解决问题,用的方法越简单越好,成本越低越好,很多工作配合上的冲突就这么产生了。

有一句话,如果你有一把锤子,你看所有的东西都是钉子,专业人士手里有一把“专业的锤子”,一遇到问题,就忍不住就想上去锤两下,而明明这些问题是要用螺丝刀,用板手,用电钻的。

所以,不管你有多么强的专业能力,都要拥有一些跨领域的能力、所有专业都用得上的能力,以此为桥梁,才能让你的专业能力发挥得更强悍。

我党在改革开放后有一条经验,培养领导干部倾向于到“党政主线”而不是专业司局中寻找,所谓主线干部,就是乡、镇、县、市的党政一把手。理由是现代城市管理非常复杂,有大量不确定的因素,你必须有能力在条件不完全具备、情况不完全清楚的情况下,保证政策的落实,在这一点上,主线干部比专业条线干部占有更大的优势。

商业机构同样如此,一个从事过项目管理,带过哪怕只有两三个人的小团队,也比只从事过专业岗位的人,更适合管理工作,因为前者的工作中,通用能力的要求更高,导致综合素质更强,更容易养成大局观。

所以,题主所谓“最羡慕别人拥有”的技能,反而应该是那种职场上最通用的能力。从职场发展的角度讲,这些“通用技能”就是你未来打破“职场天花板”的“砖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