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普利策獎:哪些議題在影響世界

美國普利策獎2018年獲獎名單于美國東部時間4月16日在哥倫比亞大學公布。最受關注的公共服務獎由《紐約時報》及《紐約客》雜誌憑針對好萊塢性騷擾指控的調查報道共同獲得。

Harvey Weinstein

圖像來源,AFP/Getty

圖像加註文字,此次公共服務獎的歸屬是對過去一年演藝、政治、科技、媒體行業有權勢男性如何對待女性話題討論的反映。圖為哈維·韋恩斯坦。

作為美國新聞界的最高榮譽,每年普利策獎可以體現出美國乃至世界範圍內的重要議題設置。此次公共服務獎的歸屬便是對過去一年演藝、政治、科技、媒體行業有權勢男性如何對待女性話題討論的反映。

這次頒獎也讓當下的媒體環境引發關注。普利策獎負責人達娜·卡內迪(Dana Canedy)頒獎時提及,當下是「最艱難的時代」,表示「獲獎者和獲獎機構支撐著自由獨立媒體的最高宗旨」。

《紐約時報》則在報道頒獎情況時指出,此次普利策獎背後是「不穩定」的環境。文中稱,目前特朗普持續攻擊媒體,不僅點名指責記者,抱怨不合他心意的新聞機構,還執著於考慮如何讓記者更容易被起訴。

此外,《紐約時報》與《華盛頓郵報》還憑借對俄羅斯干預美國大選的報道分享全國報道獎。國際新聞方面,路透社依靠在菲律賓毒品戰及羅興亞難民危機的報道分別獲得國際報道獎及特寫攝影獎。

BBC中文為您梳理回顧以上幾起引發全球關注的重點新聞事件。

哈維·韋恩斯坦與#MeToo

格溫妮絲·帕特羅(Gwyneth Paltrow),安吉麗娜·茱莉(Angelina Jolie),卡拉·迪瓦伊(Cara Delevingne)、蕾雅·賽杜(Lea Seydoux)、羅讚娜·阿凱特(Rosanna Arquette)米拉·索維諾(Mira Sorvino)(從左至右)都談了與韋恩斯坦的相處經歷。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圖像加註文字,格溫妮絲·帕特羅(Gwyneth Paltrow),安吉麗娜·茱莉(Angelina Jolie),卡拉·迪瓦伊(Cara Delevingne)、蕾雅·賽杜(Lea Seydoux)、羅讚娜·阿凱特(Rosanna Arquette)米拉·索維諾(Mira Sorvino)(從左至右)都談了與韋恩斯坦的相處經歷。

《紐約時報》及《紐約客》的報道使得美國電影巨頭哈維·韋恩斯坦下台,韋恩斯坦被指控不當性行為及強姦,而他本人則表示所有性接觸是雙方同意的。

兩家媒體在去年10月各自發表文章,報道針對韋恩斯坦的指控,後有超過100名女性公開分享韋恩斯坦對待她們的經歷。

韋恩斯坦已被自己創建的公司除名,並進行數次道歉,但否認進行過任何未經雙方同意的性接觸。

目前韋恩斯坦已身負一系列民事訴訟糾紛,同時接受倫敦、洛杉磯、紐約警方調查。

這些調查也在全球範圍引發#MeToo運動,許多行業開始對性騷擾行為有所行動。

除韋恩斯坦報道外,《華盛頓郵報》也憑借對阿拉巴馬參議員候選人羅伊·摩爾(Roy Moore)幾十年前被控不當性行為的報道贏得最佳調查報道獎。

這位阿拉巴馬前法官否認所有指控。在隨後的參議院特別選舉中他輸給了民主黨候選人瓊斯(Doug Jones)。

俄羅斯被控干預美國大選

特朗普

圖像來源,Reuters

圖像加註文字,特朗普否認與俄羅斯串通影響大選。

《紐約時報》與《華盛頓時報》憑借對俄羅斯被指干預2016年美國大選的報道獲得全國報道獎。美國情報機構在2016年得出結論,俄羅斯在大選時利用國家授權的網絡攻擊和在社交媒體上散佈假新聞干涉美國大選,妨礙希拉里選情。

而特朗普的競選團隊與過渡團隊被控與俄羅斯串通,影響大選向有利於特朗普選情的方向發展。

特朗普2017年6月承認,俄羅斯可能干預大選。不過俄羅斯總統普京與特朗普皆對「通俄門」指控嗤之以鼻,「通俄門」同時被收錄在特朗普1月頒發的"假新聞獎"之中。

2017年5月,美國司法部宣佈任命前聯邦調查局局長羅伯特·穆勒(Robert Mueller)為特別顧問,領導相關調查。今年4月3日,荷蘭律師亞歷克西·範·迪爾·斯威昂(Alex van der Zwaan)被指向調查人員說謊而被判入獄30天,這是「通俄門」調查中首位被判刑的人。

羅興亞難民危機

Rohingya refugees are reflected in rain water along an embankment next to paddy fields after fleeing from Myanmar into Palang Khali, near Cox's Bazar, Bangladesh

圖像來源,Reuters

圖像加註文字,路透社憑借對羅興亞難民危機的報道贏得最佳攝影獎。

路透社攝影團隊記錄了羅興亞人從緬甸逃難至孟加拉國過程中所遭受的暴力,路透社憑借此報道贏得最佳攝影獎。

2017年8月,武裝組織「若開羅興亞救世軍」襲擊緬甸若開邦多個警崗,緬甸政府軍隨即作出回應,衝突導致大批羅興亞平民逃離緬甸。

很多羅興亞人指,緬軍方的行動十分暴力、殘酷,指控軍方縱火燒村,意圖將他們逼走。

截至2017年12月底,已有近三分之二的羅興亞人離開緬甸,總數達近65萬。

另一方面,路透社有兩名記者在調查若開邦10名羅興亞人被殺事件時被緬甸警方逮捕,至今仍在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