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介:《中国-乌拉尔:从过去到未来》

2016年7月15日
【 字号:
【《透视俄罗斯》消息】《中国-乌拉尔:从过去到未来》一书在叶卡捷琳堡第三届俄罗斯-中国博览会期间出版发行。该书共280页,精装,内有大量图片及档案材料,作者为历史学博士阿纳托利·基里洛夫(Anatoliy Kirillov)和记者格里戈里·卡耀塔(Grigoriy Kaeta)。作者之一的阿纳托利·基里洛夫为我们介绍了这本书的出版情况。
China Urals book
《中国-乌拉尔:从过去到未来》一书。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叶卡捷琳堡总领馆
http://tsrus.cn/611263

扫一扫

《透视俄罗斯》:基里洛夫先生,出版这本书的想法是怎样产生的?

基里洛夫:这本书是专为7月12-14日在叶卡捷琳堡(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首府,莫斯科以东1667公里—编者注)举行的第三届俄罗斯-中国博览会而出版的,并且首先在参观博览会的客人中迅速传播开来。这本书的出版得到了中国驻叶卡捷琳堡总领事田永祥的大力支持,他还打算将其翻译成中文。

《透视俄罗斯》:中国人最早是什么时候来到乌拉尔地区的?

基里洛夫:早在十七世纪就曾有中国商人到过乌拉尔地区,1904-1905年俄日战争期间有部分中国人在此定居下来。他们被从远东驱逐到当时叶卡捷琳堡所属的彼尔姆省,即距离边境远一些的地方。他们通过各种方式存活了下来。有的做生意,有的伐木,有的甚至在马戏团里表演。截至1905年7月31日彼尔姆省共有300-500名“被驱逐的人”,其中有三分之一是中国人,其余是日本人和朝鲜人。战后日本人赎回了本国侨民,但中国人没有人来赎,于是就在此定居下来。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44%的当地工人应征奔赴前线时,是中国人承担了乌拉尔地区工厂和矿山的艰苦工作。当然,发生过各种各样的事情。他们的工作非常辛苦,收入却相当微薄。因此,俄国发生革命后以及在随后的国内战争中,许多中国人站在了红军一方。例如,指挥官任福成。他是一个很特别的人,通晓六门语言,在中国时就曾升至上校级别的军官。最初是作为承包商来到阿拉帕耶夫斯克(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城市—编者注)的他1918年组织了一支由800人组成的中国志愿军并逐渐发展成一个营。不是所有战士马上就掌握了如何使用武器的,但他们作战相当勇敢、坚毅,军中实行铁一般的纪律。

《透视俄罗斯》:下一段亲密友谊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的苏联工业化时期吗?

基里洛夫:稍晚些时候,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毛泽东1950年来到斯维尔德洛夫斯克(现叶卡捷琳堡—编者注)。这一高级别访问对乌拉尔重型机械厂来说具有历史意义,工厂是从那时起开始出口产品的。1951年乌拉尔安装队来到鞍山钢铁厂。当时翻译不够,不得不通过用粉笔画或用手比划等方式交流如何组装轧钢件。1954年中国派出11个人来我们这里进修,整整五年期间这座苏联“工厂的工厂”(毛泽东如此称呼)共培训出211名专家。遗憾的是,当年的见证者中活到现在能看到中国取得巨大成就者寥寥无几。关于他们的记忆如今保存在乌拉尔机械厂博物馆中。去年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汪洋曾到访该博物馆。当然,对中国工业发展做出贡献的不仅仅有乌拉尔机械厂一家工厂,曾有120多个乌拉尔企业对华出口产品。

《透视俄罗斯》:新时期合作是如何发展的呢?

基里洛夫:1990年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代表团参加首届哈洽会。期间本地区与黑龙江省签订了首个国际协议。1994年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飞抵叶卡捷琳堡,访问俄罗斯首任总统鲍里斯·叶利钦(Boris Eltsin)的故乡。但双方各领域合作的积极发展则始于普京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叶卡捷琳堡总领事田永祥:

我2014年就任以来到访过本领事区的所有地区。无论走到哪里,我都能感受到善意、同感以及进一步合作的意愿。关于中俄两国关系的书有很多,但大部分关注的都是俄罗斯欧洲部分和远东,乌拉尔地区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我相信,这本书的出版将填补该领域的空白。我希望这本书能激发出研究我们共同历史的更深层次的愿望,并为发展中俄两国地方间合作提供新的动力。

| www.tsrus.cn/611263 |

本文为《透视俄罗斯》专稿

作者:娜塔莉娅·什瓦巴乌埃尔(Nataliya Shvabauer)

《透视俄罗斯》网站及其所有方《俄罗斯报》拥有网页发布所有信息和资讯的完全版权。未经过《透视俄罗斯》网站编辑书面同意禁止转载。联系邮箱:info@tsru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