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朱晓剑
朱晓剑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63,034
  • 关注人气:4,00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怀瑾的人生路

(2014-05-28 09:39:24)
标签:

小书

最好

成一个

风气

观念

分类: 书式生活

南怀瑾先生已离开一年。关于他的书也陆续出了好几种,有谈商业智慧,有谈人生感悟,也有生活实录。但不管怎样,都只是对他的人生某一面给以解读。青年作家王国平受邀为南先生写传记,岂料仅有100天,这个记录现在结集为《南怀瑾最后的100天》。读这本书,才发现,一代宗师南怀瑾在生命最后关头的隐秘细节,在书中如画卷般逐次展现于世人眼前。

尽管对南怀瑾还存在着争议,但他所做的事不能不让人佩服。从他的人生履历上看,不管在困苦日子,还是后来的成功,他对学术的追求是不舍不弃:他想运用认知科学、生命科学与传统文化结合的研究与传播,挽回这个时代所面临的危机。在谈到创办太湖大学堂时,他就感慨“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

不管怎样,他都在践行着自己的理想,照他的话说,就是修一条“人道之路”:重整文化断层,推动儿童读经运动。很显然,有形的路再难也易修,而修这条心路要比有形的路更艰巨。对此,他提出了教育之路,在太湖修建国际实验学校,希望能为中国教育的健康发展找到适合中国传统文化的路子。“教育即生活”,在他看来,这生活正是蕴含着教育的许多哲理,比如在不快乐的社会,快乐需要训练。他从些微小事中看见世界的阳光。

晚年的南怀瑾对个人生活的关注远没有对社会转型关注的更多,所以他不仅修建太湖大学堂,还亲自主讲。这种身体力行的作风是因他懂得所谓的大师并非是悬在半空的高处,而是以己身正身边的风气。

在人生的最后,南怀瑾似已预知到到自己的未来。但即便如此,他依然给人豁达的印象,对学问依然是孜孜以求:办学堂,开讲座,无非是想把传统文化做得更好一些。此时,名和利于他都如同浮云。

最为关心的,依然是文化。南怀瑾说:“我们虽失望,但不能绝望,因为要靠我们这一代,才能使古人长存,使来者继起。为了挑战这承先启后的大梁,我们一方面要复兴东西方固有文化精华,互相取长补短,作为今天的精神食粮;一方面更应谋求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汇,以期消弭迫在眉睫的人类文化大劫。”这与今天的只讲传统不见未来的学者相比,实在是不知高明多少倍。所谓文化的复兴或传承,无不是在发展的观念下前行,而不是单纯的复古。

当读完《南怀瑾最后的100天》时,好像就能够看见他的举手投足,他的音容笑貌了。但那只是从书里得来的影像。而他所生活在现实中的影像是与大众不是疏离的关系,有着亲近感,这对今天的我们来说,更像是一个生活意义上的标杆,也有着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他的人生路所经历的种种都已成为过去。

从此一别太湖后,世上再无南怀瑾。

 

今报 X 朱晓剑

(T:今报 Z:朱晓剑)

 

T:在您眼中,国学大师南怀瑾是怎样的人?

Z:南怀瑾在国学方面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虽然很多人认为有些跟传统的国学不太一样。作为学者,最重要的就是他要有个性,有自己的独立解说学术的系统,而不一定是符合某一种潮流。

 

T:写南怀瑾的书很多,您觉得这本书的独特魅力在哪?

Z:把南怀瑾还原成一个生活在现实中的人,他有喜乐,也有担忧。在以往的传记写作中,我们常常见到的是传主(大师)的仰视,而不是平等对话,如此写出的人物就高高在上,好像不是生活在尘世一般的人物。

 

T:上次去三孝口新华书店采访,还看到了朱老师的著作《书店病人》。身为安徽人,你平时都爱逛合肥的哪些书店呀?咱们读者求偶遇。

Z:卡夫卡书店,里面常做一些活动,很吸引人。今年,会跟作家王道在这里做一场阅读分享活动。还有一些街边不出门的小书店,也爱去逛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南京老建筑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