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搏飞:技术变革是为了把人类自己解放出来

2015年03月02日 12:18  新浪财经 微博 收藏本文     
“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第十五届年会”于2015年2月28日-3月2日在黑龙江亚布力召开。上图为北京格灵深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CEO何搏飞。(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第十五届年会”于2015年2月28日-3月2日在黑龙江亚布力召开。上图为北京格灵深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CEO何搏飞。(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讯 “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第十五届年会”于2015年2月28日-3月2日在黑龙江亚布力召开。上图为北京格灵深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CEO何搏飞。

  以下为北京格灵深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CEO何搏飞在亚布力分论坛中的发言实录:

  何搏飞:谢谢主持人,我今天分享的主题叫“当计算机被看懂我们的世界”。当我要讲这个话题的时候,我想先说两个话题,刚才李教授还有沈总都谈到了技术对我们人类未来生活的改变。我就想问一个问题,为什么按我们人类都不遗余力的把技术边界向前推进,为什么我们要不懈努力的发展我们自己?我自己对这个事情有自己的一个观点,我觉得我们人类做出所有在技术创新,技术变革里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就是把人类自己解放出来,把人类自身解放出来。

  刚才也提到了,每一次大的技术变革,17世纪的工业革命,19世纪的电力革命,以及现在的信息革命。当工业革命和电力革命发生的时候,我们的四肢被解放出来了,我们不再需要用镰刀,而是用大型农业机器。我们去一个地方的时候不需要走路,用汽车代替。所以一开始最容易被代替的人类器官被替代了,是人类的四肢。再接下来到了今天,我们人的大脑的一部分功能也被替代了,最常见的例子就是计算器。如果我们从兜里拿手机做数学运算可能比人脑快得多,准得多。不知道大家看没看过《最强大脑》,实际上它里面很多让我们惊讶的事情,计算机都可以非常轻松的完成。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对人类来说,我们人身上有两样东西是最后被取代,也是最难被取代的。我认为一个是眼睛,一个是大脑。

  为什么?我们知道我们人类学习、成长过程,最重要的就是通过我们的感知能力。我们人有五种感知能力:触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而人获取信息、知识,其实80%都来源于视觉,这就是是绝对我们来说的重要性。所以人通过视觉获取了大量的信息,不断的学习和成长。沈总说当技术不断的进步的时候,会有大批职业消失,像图书管理员、司机。我非常同意,但是我们应该担忧吗?不应该担忧。每次变革都有大批人失去了原有的工作,我们人类就是这样,会逼迫着向前走,会逼迫着做更高级的工作。比如说农民工,原来是做简单的收割工作,到城里虽然也是做体力劳动,但是这是更高级别的体力劳动。未来技术进步的时候,人被逼迫着做更高级的事情。所以对我们人来讲,视觉是那么的重要,我刚才也提到了人工智能。人工这一天要实现,我觉得电脑首先要具备自我学习能力,因为他只有自主学习了整个智能程度才可能呈现指数级的增长,而电脑今天有视觉吗?

  今天的电脑,绝大多数的计算机没有视觉,不管是我们用的高级智能手机还是现场专业的摄像机都没有视觉。大家说有,它有摄象头,不,那不是眼睛,不是视觉。现在99%的计算机所拍下来的内容是拍给人看的,这些内容电脑自己并看不懂,只有人能看得懂。为什么?其实很简单,我们知道几千年前我们发明了文字,人类可以通过书简传递信息,100年前可以通过电话把声音进行交流,十几年前当有网络带宽的时候我们才可以用视频传递信息,这是因为视频太难,太复杂了。但是今天实际上也有一些应用,开始可以让计算机看懂这个世界,比如说微软[微博]的软件,他可以看懂我们的行为,可以通过人机互动,肢体运动控制电脑,控制游戏机。2010年的美国医生已经用计算机视觉,可以在跳动的心脏上做手术了,因为心脏是跳动的,但是当计算机视觉可以把跳动的心脏稳定成稳定的图片的时候,医生就可以用机械笔在跳动的心脏上做手术。

  包括格灵深瞳做的事情,我们做安防监控有什么意义?大街上有成千上万的摄象头,摄象头背后只有一个人看硕大的屏幕。比如说北京T3航站楼有几万个摄象头,只有12个人在看这些屏幕,而且是分成三班。当我们找一个具体的人,具体的事件的时候,我们只能把每一个摄象头录下来的内容一遍遍的看,我们解决的是这个问题,这是我们已经做到的事情,而我想聊一聊计算机视觉对未来会有什么样的改变。

  实际上它会改变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前天奔驰中国CEO谈到了自动驾驶,刚才沈先生也谈到了自动驾驶,我也谈一谈。我说自动佳士得时候很多大佬不以为然,因为你有司机,现在有司机驾驶,我在后面睡觉。但是当自动驾驶这个技术真正成熟的时候,对我,对你,对我们这个社会的影响,难道真正只是可以在后面睡觉吗?

  首先,第一点我想大家如果汽车可以自动驾驶,我们会变得更加安全。我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家可能都还记得马航370,这是一个非常不幸的事件,一架波音737飞机失事了。如果每天都有一架飞机从天上掉下来,你还敢坐飞机吗?如果在中国每天有四架飞机从天上掉下来,你还敢坐飞机吗?可能这个答案就是否定的。但是大家知道吗?每天在中国有超过800个人因为车祸丧生或者重伤,这意味着超过了四架波音737满载乘客的量,但是我们还在开车,为什么?因为它似乎并没有在我们身边发生。

  我曾经跟谷歌[微博]的无人驾驶汽车项目负责人聊天,他就说,其实无人驾驶汽车要实现没有别的任何技术障碍,就是一点,计算机视觉。为什么?因为控制方向盘,控制刹车、油门,这些事情简单的机械传动就可以了,告诉汽车从A到B,GPS就可以搞定。最难的就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有行人穿行,什么时候加速,什么时候减速,这是计算机视觉应该做到的。但是谷歌的无人驾驶汽车现在已经在路上安全的跑了超过160万英里,这是什么概念。美国有一个保险公司的数据是说,在美国平均每一万英里,人类司机会有一个小的交通事故,而谷歌的无人驾驶汽车已经跑了160万英里。比如说发生了追尾,就是每个人开车的时候在单独独立做决策,追尾是为什么?就是你不知道前面的人突然停车,为什么他没打灯就转弯了。但是如果你知道,如果车知道,车跟车之间可以通信,车跟路之间可以通信,他上路的时候就知道他什么时候可以变道,什么时候加速,什么时候在什么出口出,如果这都通过一个中央神经系统控制呢?这是不是就意味着我们所有的道路,就像是一个隐形的轨道一样,我们的车可以向火车一样连成串在这个隐形轨道上行使,我相信车祸最终会被我们取缔掉,再也不会有车祸发生。

  还会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其实60%的能量在做一件事情,就是对抗风阻。当时我们为了实现,说风阻给汽车油耗带的影响,他开大SUV,我就开了一个跑车,我们开的很快,离得很近。当我的车接近他一两米的时候,我的瞬时油耗一下会降低80%,我也不知道这个数据准不准确。但是毋庸置疑,当汽车可以在隐形的轨道连成串行使的时候,我们的能源消耗会大大降低。为什么这一切为我们这么重要?大家知道吗?我曾经看过一本书,他讲在美国,在汽车生命当中只有5%的时间在行使,95%的时间是停在停车场的。而在仅仅5%的时间内,有差不多30%要么是在找停车位,要么是堵在路上,我估计在中国,特别是在北京这个比例会更高。就是汽车5%行使的时间,有50%是找停车位或者堵在路上,这是非常不合理的。

  大家想一想,如果说汽车可以自动驾驶,汽车可以在所有道路上,像隐形轨道一样召之即来麾之即去。随着我们城镇化不断的进步,人口越来越多,到那天会有一件事情,拥有汽车会变得无比昂贵,但是使用汽车会变得异常简单。如果当这一天来临的时候,昨天晚上我还在跟奔驰CEO说,我其实是很看好这个市场的,未来人类可能不需要这么多车,我们甚至只需要1/3,1/5的车就够全人类出行了,因为我们可以把分享做得更加简单。同时我们还可以畅想一下,汽车除了载人以外还可以载物,未来快递物流体系实际上可以应用私家车的后备厢,我们可以在后备厢装一个模块,通过微信扫个码就可以取快递了。当这些事情都可以实现的时候,我们的生活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而且我刚才也谈到了机器人,李教授也在这儿,他是香港科技大学机器人实验室的主任,在他面前说这个有点班门弄斧。但是就我个人来看,接下来对人类生活产生重大影响,并且大规模为人类使用的机器人,就将是自动驾驶汽车。

  大家觉得自动驾驶离我们很远,但是大家如果关注1月份在拉斯维加斯的消费电子展的话,你就会发现各大车场都发布了自动驾驶汽车的消息。这不是技术的问题,更多的是政策法规的问题,我相信这件事情三年、五年可能就开始了先了,而2015年就是自动驾驶汽车的元年。我不想谈得特别远,我觉得这是即将发生的未来,我希望大家跟我一起。我们做的事情是给计算机安上一双眼睛,今天我是希望给我们大家装上一个新的眼睛,让我们能够看上未来,未来一定会发生,我们能做的就是做好准备,谢谢大家!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会议主办方提供,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财经会议》报道你看不见的会场实况,传播会议精华内容,会议直播提前预告,不定期送出免费超值会议门票。官方微博:财经会议,微信号:caijinghy。扫码更方便。

财经会议

文章关键词: 亚布力企业家论坛前沿科技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深圳机场车祸致9死 肇事女司机身亡
  • 体育NBA哈登33+8火箭胜骑士 切尔西夺联赛杯
  • 娱乐三天两夜!范冰冰李晨甜蜜过情人节(图)
  • 财经国人所买日本马桶盖产自国内 谁该脸红
  • 科技MWC2015前夕 三星S6等手机新品发布
  • 博客香港“自由行”到底该不该收紧?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班主任的反思:我怎么劝小学生作假
  • 叶檀:中国人买日产马桶盖 产能过剩
  • 杨玲:降息让蓝筹股大牛市将持续
  • 杨红旭:3月1日绝非房价大跌的开始
  • 张庭宾:人民币2015年可能跌10%以上
  • 易宪容:央行降息实质要解决三大问题
  • 麒元:如何破解中国经济的难题
  • 冉学东:央行何必忌言货币政策转变
  • 凯恩斯:央行这是逼着股市上涨节奏
  • 水皮:央妈何必犹抱琵琶半遮面?
  • 李锦:国企改革硬骨头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