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终身教职”是怎样炼成的

2015年03月16日 05:39  国际金融报 微博 收藏本文     

  美“终身教职”是怎样炼成的

  基辛格第二次被哈佛拒绝的原因便是——所有在哈佛的大学教授必须直接给学生上课。当时基辛格已经从美国国务卿的位子上退下来了,他希望成为哈佛的教授,但只是进行研究不任课。对此,时任哈佛大学校长的博克教授解释道:“基辛格是个学识渊博的人,论私交,我和他的关系也不坏。但我要的是教授,不是不上课的大人物”

  钢铁是怎么炼成的?“终身教职”又是怎么炼成的?看看美国大学的一流商学院案例,或许你会明白,它比中国的公务员考试还要难。

  日前,《国际金融报》记者从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SAIF)了解到,随着三位全时教授和一位特聘教授的加盟,SAIF拥有的教授总数已达58位,他们全部拥有全球顶尖大学的博士学位,其中45名资深教授拥有国际一流商学院终身教职。

  要聚集这样的团队并不容易,事实上,不仅仅是SAIF,任何一所按照国际一流商学院模式办学的学院对“终身教职”的偏爱和渴望都是非常显著的。

  那么,“终身教职”到底有多牛?美国大学的“终身教职”是怎样炼成的呢?

  独特终身教职制度

  美国大学的教师分为两种,即终身教职(tenure)和非终身教职(non-tenure),其中又可细分为兼职讲师、讲师、访问教授、实践教授、助理教授、副教授、终身教授等。

  在美国许多大学,副教授和正教授都属于终身教授。终身教授制度是美国高等教育独具特色的一点,也是其教育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所谓终身教授制,就是一经聘任后,只要不违反法律和职业操守,聘期就自动延续到退休(退休没有强制的年龄限制,且完全自愿),不受学校各种阶段性教学、科研工作量的考核,而且没有被解聘的压力,同时他们还享受学校颁发的终身教授津贴。这是美国确保学术自由的一个重要制度保障。这种制度可以为教授们提供自由、宽松、无须担心生活与工作的学术环境,让他们专心致志地做好学术研究,从而多出大师级的人物。一些年轻有为、有重大独创研究成果的青年学者,30岁左右就能被聘为终身教授。可以说,美国的学术和研究水平之所以遥领全球,终身教职(Tenure)制度功不可没。

  “虽然这个晋升过程所需的时间因人而异,不过一名助理教授通常需要6年时间来证明自己是一名出色的教师、研究者和同事,这样他们才能获得晋升为终身副教授。”弗吉尼亚大学麦金太尔商学院院长Carl Zeithaml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这一晋升之后,才有资格成为终身教授,而这一晋升通常需要在成为终身副教授后五年到十年后。”

  此外,美国的大学还会优中择优,聘请极少数终身教授为“大学教授”(或译为“校级教授”)。在美国现有的高等教育制度下,“大学教授”是一所大学所能够给予一个教授的,名誉最高、待遇最优的头衔。“大学教授”的获得者不但学术上已经在全国或国际上极具威望,涉及的领域既深又广,有资格在一个以上的系开课,教学成绩公认卓越,而且还要对其所服务的大学、所从事的专业领域,以及所在的社区作出过突出贡献。比如,享誉全球的著名社会学教授乔纳森·H·特纳2010年就被其所任职的加利福尼亚大学河边分校任命为“大学教授”。他因此成为加州大学河边分校自1960年以来的第37位获此殊荣者,也是第二位获得这一殊荣的社会学教授。

  美国全国共有3000多所大大小小、公立或私立的正规大学。关于职称晋升并没有一套通行全国的绝对规则。例如,夏威夷大学就没有规定教授一定要有博士学位。不过,在实际操作中还是有一些共同的标准:必须是好的研究者,好的教师,热心于社区服务事业等。但这些标准相当抽象,也相当主观,在实践中有一定的随意性。尽管如此,作为教学质量与学术水平的重要保障,知名大学的职称评定标准和程序都非常严格、公正,从而使正副教授的门槛和水准保持得很高,进而使美国大学的学术质量领先世界。

  残酷晋升之路

  对于一个美国的博士毕业生来说,未来想要获得终身教职,首先必须要通过层层筛选,受聘成为终身教职轨(Tenure Track)的助理教授。而美国助理教授又分为终身教职轨和合同制。通常来说,受聘终身教职轨的助理教授必须拥有名校的博士学位。

  聚焦于美国的金融教职市场,以美国排名前50的大学为例,这些大学的金融系每年平均最多只有一个教职招聘名额。这些名额大多是来自于老教授退休、过世,或是该院系需要扩大规模等原因。但与这50个名额相对应的,是上千名来自各个顶尖大学的金融学博士、经济学博士毕业生的角逐。(通常来说,一个学校每届的金融学博士会有3—5位,而经济学博士会有至少5位,至多七八十位)。这上千名明日精英竞聘区区50个教职,竞争之激烈残酷可想而知,说是头破血流也不为过。

  晋升“终身教职”的第一道关卡便是5至8年的“魔鬼试用期”。所谓试用期,即美国大学给到新雇佣助理教授的“终身轨道”期限,各个大学规定不尽相同,但通常来说,这段试用期会有5至8年。

  这期间,每年都会对助理教授进行年度评审——助理教授每年都需要提交详细的“portfolio”材料,陈述自己本年度的教学材料、课程评分、论文发表、服务成绩等,经由系人事委员会、系主任、院长、校人事委员会、学术副校长、校长等层层审核,才会决定是否可以留任。

  学术论文发表是试用期年度评审中最重要的一项考核指标,通常全球一流名校要求助理教授每年在世界顶尖学术杂志发表一篇论文,而一般来说,美国A类学术杂志的文章接受率仅为3%-4%。在这3%被接受的文章中,从选题酝酿、收集数据,到大样板数据分析,再到最终形成逻辑缜密、条理清晰的论文,最顺利的也要经过2-3轮的修改,前前后后大约需要两到三年的时间。假如在此期间有相似论文发表,就前功尽弃了。何况最终是否能够发表还需要通过极为严苛的匿名评审员审议。

  在试用期的最后一年,助理教授将要经受最终评议的终极考验。除了年度评审中的常规审查外,是否能够晋升终身教职的重中之重是要接受国际同行评议。以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全球顶尖名校为例,十几名、乃至二十名由资深终身教授组成的专家委员会将对受审人的学术水准及其他指标进行综合评议。为保证相对公平,受审人并不知晓专家委员会的具体成员名单,其权威性和严苛程度可见一斑。

  根据哥伦比亚大学曾做过的统计显示,所有被哥大招收的助理教授中,最后能拿到终身教职的只占10%-20%。从博士到终身,可谓是百里挑一的超级遴选。

  一旦通过最终评议,晋升为副教授(终身教职),便可谓端上了“24K金饭碗”,除获得高额年薪、自由学术保障外,很多人还将获得担任其他学校客座或访问教授、企业咨询顾问、学术期刊编辑等工作机会,一举成为公众眼中的“人上人”。

  晋升成功只是始点

  竞争成功获得永久教职的副教授们是否可以“松口气”?事实上,成功晋升只是漫长学术生涯的另一个开始。副教授们不但要为学校承担授课、学术服务等工作,更要在学术领域投入极大精力以期获得重大成果,同时还要为终身教授、讲席教授而奋斗。

  同时,作为一个已经取得一定成就的副教授也不会因为自己获得了“铁饭碗”而懒散下来。

  首先,拿到终身教职的教授已经尝到了做科学研究的快感和成就感,这犹如已经驶上高速公路的跑车,是很难停下来的。

  其次,经过助理教授阶段的几年历练,其中有的人会开始思考一些顶尖科学研究问题。因为这个阶段固定职位到手,许多人不必再像助理教授阶段那样为了晋升副教授而身不由己地为拼凑论文数量而奔波。所以,这一阶段往往是美国大学产生高水平学术成果的阶段。因此,往往一位著名的教授都会有两个科学研究阶段:助理教授阶段和晋升终身教职后,两者各有特色,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助理教授阶段主要成就了美国大学学术成果的数量,永久教职的副教授及以后阶段成就了美国学术成果的质量。两个阶段相得益彰,成就了辉煌的美国大学科学成就,这些已经通过很多案例得到印证。例如普林斯顿大学的经济学诺贝尔奖得主纳什的经历就是个典型。他提出博弈论的博士论文24年后才被同行认识到是一个“牛”成果。纳什性情古怪,放荡不羁,可以说有些“不太会做人”,但一直被普林斯顿大学容忍。因此,许多人称在纳什身上体现了普林斯顿大学的“大爱”精神。

  人才流动理性

  “争取最优秀教授是一场很激烈的竞争,学校除了提供有竞争力的薪资和福利,吸引最优秀的教授的因素,还要确保教授面对的是优秀的学生和同样优秀的同事。”Carl Zeithaml告诉记者,美国大学在优秀师资争夺上,需要下的功夫可不少。

  麦金太尔商学院(McIntire School of Commerce)是弗吉尼亚大学本科生商学院。而弗吉尼亚大学是由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于1819年创建的美国历史上首个独立于教会的高校。自U.S.News开始颁布全美大学排名以来,弗吉尼亚大学始终名列全美最佳公立大学的第一或第二名,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齐名。

  “优秀的教授不仅仅希望拥有学校有力的财政、技术和行政支持,从而开展研究和各类职业服务,他们还希望拥有必要的空余时间来开展学术活动。他们期待与其他杰出的学者共事,重视在课堂内外进行创新的机会。他们也重视学校高层优秀的领导和良好的设施,希望商学院之外还有一所出色的综合大学。”Carl Zeithaml告诉记者。

  同时,记者了解到,和其他美国著名商学院一样,麦金太尔商学院也有着很完善的年度教学人员计划,对审核程序进行评估,并以此为根据,仔细地评估每一位教员的教学表现和创新、研究和论文发表记录、参与学院、大学和职业活动的情况。

  Carl Zeithaml强调,“这一系统运行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组建一支高水平的教学团队,尤其可以帮助他们的事业获得建设性的发展。”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为了保证大学人才流动比较理性,美国高校聘请教师有一条不成文但普遍应用的规定,即为避免在学术上近亲繁殖或从年限上论资排辈,各大学一般不招聘刚从本校毕业的学生。

  例如,哈佛大学在学院(先为哈佛学院,后成哈佛大学)成立之初便有这么一个规矩:哈佛的毕业生不能直接留校任教。因为在哈佛看来,再优秀的学生也有必要到“外面的世界充电、去吸收更加新鲜的空气”。因此,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第一次申请加入哈佛的教师队伍被拒绝的原因,正是基辛格博士才毕业,不符合条件。

  而基辛格第二次被哈佛拒绝的原因便是——所有在哈佛的大学教授必须直接给学生上课。当时基辛格已经从美国国务卿的位子上退下来了,他希望成为哈佛的教授,但只是进行研究不任课。对此,时任哈佛大学校长的博克教授解释道:“基辛格是个学识渊博的人,论私交,我和他的关系也不坏。但我要的是教授,不是不上课的大人物。”

  像著名公众人物说“不”,只用对自己学校和学生有用的教师,这样良性循环的人才引进机制是美国大学教育水平走在世界前端的有力保障。正如美国高等教育家弗莱克斯纳指出:“大学不是风向标,不能什么流行就迎合什么。大学必须经常给予社会一些东西,这些东西不是社会所想要的,而是社会所需要的。”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云南副书记仇和被查 曾长期任职江苏
  • 体育CBA-辽宁客胜北京总分2-1 英超-曼联3-0
  • 娱乐成龙昔日外遇吴绮莉被控涉藏毒虐女
  • 财经工程院院士王梦恕:我提议高铁尽快提速
  • 科技“自拍神器”惹麻烦:多地博物馆禁用
  • 博客陶短房:香港反水客粗暴行为无异于自残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大学生男扮女装卖卫生巾月入过万
  • 专栏李银河:官员通奸与任职资格的三种关系
  • 苏鑫:创新房地产2015正当时
  • 王福重:消协和打假都是扯淡
  • 冉学东:财政部债务置换背后站着央行
  • 陈思进:中国可能是货币战争的赢家
  • 张化桥:亚马逊的内幕
  • 水皮:中国版QE释放银行风险
  • 李锦:国资改革将以效益为落脚点
  • 徐斌:管制放松易 国企改革难
  • 余丰慧:地方债务置换对银行不是利好
  • 冉学东:地方债置换计划不是QE胜似Q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