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总有人希望公益人安守清贫?| 公益慈善论坛主编有话说

2015年10月4日 20:33 阅读 2482

作者:张以勋 来源:公益慈善论坛

很多在公益机构工作的同仁常会被人问起:你是做公益的?那你靠什么生活呢?告知他们有工资拿时,通常会一脸惊诧:做公益也能拿工资?可见,在很多人眼里,做公益是不应该拿工资的!

当公益成为一个职业,而非志愿服务,本质上与其他职业是平等的,都应该通过薪酬体现工作能力与绩效的正相关性。不过,现实中,网络上,总有人以道德之名,要求职业公益人发扬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安守清贫的生活,无欲无求,认为公益人不应该拿工资,要拿也只能拿低工资,如果拿高了就是借公益敛财。殊不知,这种期望,这种要求,本身就是不道德的。

他们提出的理由千奇百怪,常令人哭笑不得。总结起来,大致可分为三类:

1、我的捐款是给穷人的,怎么能用来给你们发工资?

前不久的腾讯“9.9公益日”之际,我发起了《众筹公益传播官工资》的项目,为自己众筹一年工资,及公益传播人才培育资金。之所以发起这个项目,初衷之一,就是想结束业余自媒体人的状态,转型为全职公益人,出任广东济德文化公益服务中心的公益传播总监一职,而作为民办非企业,济德的经费也都来自对外筹款,在没有相关项目可以支持的情况下,不如为自己众筹工资,也算是减轻机构的经济压力;初衷之二,正好自己在负责华南地区公益机构上腾讯乐捐平台筹款的辅导工作,借此机会当一回“小白鼠”,亲自体验下众筹,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可积累些宝贵的经验,总结点有益的教训,以便将来为大家提供更好的众筹辅导,也算好事一桩;初衷之三,就是“希望通过众筹,针对当前社会上“公益人不该拿工资或只能拿低工资”的偏见,倡导职业公益人也能凭借专业能力和工作绩效取得合理薪酬的理念。”

果不其然。某天一网友加了我微信,跟我索要捐款链接。我没多想就把我的项目链接给了他,以为他是来给我的项目捐款的。下午的时候,他跟我说他捐错了,他是要捐给穷人的,哪有做公益还给自己筹工资的?要我退还他的捐款,还骂我是骗子,并威胁我要去网上公开这件事。我说你为啥没看项目的标题和内容就捐了?他又说自己是农民,没文化。我告诉他,捐款并不是直接到我的口袋的,而是进入认领项目的公募基金会账上的,而且按法律规定捐款是不能退的。又问他捐了多少钱?他说一笔8.88元,一笔9.99元。钱并不算多,我便用微信红包给了他18.87元,就当是自己捐给自己的项目了。

另外一个好友在朋友圈分享这个项目时,也碰到有人质疑。对方甚至表示以公益之名给自己筹工资是在作恶!好友与他的沟通,自然没什么好结果。更有网友在项目页面留言评论:“公益变味了,以后还是少捐或者不捐款了,第一次听说这样的事!”

实际上,这几年我也经常会遇到一些人,表示宁可亲自把钱送到穷人手上,也不想捐给慈善机构。一方面,显然是因为各种丑闻导致人们对慈善机构的不信任,倾向于选择个人点对点的捐助(实际上风险更大,成本更高);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一些机构为吸引捐款,宣称自己是“零成本公益/慈善”,不会将公众的捐款当作管理费用于机构的行政开支,自己赚了眼球得了好处,却陷无数同行于“不义”之境地。加上一些机构透明度确实不够,尤其对自己的工资讳莫如深,很少有机构公开自己的薪酬状况,所以公众并不了解机构的真实运营成本,也不希望自己的捐款成为管理费,而是希望自己的捐款百分百到达受助人手上。归根结底,是希望公益机构或从业者成为“不吃草的千里马”。但,这可能吗?尽管大家都知道一句俗语:“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但当常识无力,便难敌误导、误解与成见的“生猛”。

2、做公益,就该无欲无求,无私奉献,守得住清贫。

在《众筹公益传播官工资》项目页面,有人留言说:“公益本是一个人内心无欲无求的一种社会活动,当一个人打着公益的名号为自己的公益向社会索要报酬时,公益是否还是原先的公益?”公益人的形象,在他的心目中是如此的“美好”,却因为我众筹工资这种“乞讨”而受损,简直就是一种“罪过”了。可是,一个无欲无求之人,何苦来趟这浑水,做这出力不讨好的事呢?难道一个人选择以公益为职业,就变身为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了?

在冯永锋《“零成本公益”,想欺骗谁?》一文,有一位网友评论道:“如果你选择了这一行,就得接受这一现实。我承认很多从业者的能力、技术、学识配得上百万年薪,但你们面对的是谁?大部分是吃不饱、穿不暖、上不起学的社会最底层民众,面对这样一个群体,如果你抱着这个职业能让你过上光鲜亮丽体面生活的心态,如果你们这个群体也确实过上了光鲜亮丽体面的生活,请你们试想一下,大众会如何评说?”“要干公益的人,或者说大众需要公益事业从业人员,在生活得到保障的前提下,也必须守得住清贫!!”听起来有些道理,他也不认为是道德绑架,可实际上就是道德绑架。清贫,本是个人的生活价值选择,属于私人权利,可当要求一个职业群体安守清贫的时候,就变成了一种道德强制。如果把这个想法变成现实,公益人活生生把自己变成一个穷人,以满足某些人的道德想像,是一件非常恐怖的事;而且,按此逻辑,应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务员,教书育人的教师,救死扶伤的医生,匡扶正义的律师……等等所有有机会为穷人服务的职业,都不应该自己先过上“光鲜亮丽体面的生活”!

好吧,你希望自己的工资越高越好,却认为职业公益人应该拿低工资,最好不要拿工资;你喜欢吃大餐住大房子开豪车,却觉得公益人就该艰苦朴素过着清贫的日子,省下喝咖啡吃大餐坐飞机的钱来帮助别人;和公益沾了边,就不能和你一样过体面生活?贫穷不是共产主义,贫穷更不是公益人的标配!

没错,公益人是自愿为了理想,以一腔热情和专长、学识谋求公平正义与社会福祉,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比你高尚,成为你眼中不食人间烟火无欲无求的异类。他们也是普通人,他们也会和你一样享受生活,他们也希望看得起病,结得起婚,然后养家糊口,让家人生活得更幸福。

最重要的是,他们中的绝大部分都不是靠“道德优越感”来索取报酬的,而是靠自己的专业能力、勤奋甚至拼命的工作来换取略显微薄的工资,他们的付出,常常超过所得的回报,他们创造的价值却不一定为世人所见。

3、想挣钱?去企业!等你有钱的时候再来做公益吧!

持这种想法的人应该不少,从普通公众到大学教授都有。按照这些人的思路,职业公益人在进来公益组织做全职时,首先应该在其他行业挣够了钱,或者其他家庭成员的收入富余到能够为他提供充分的经济支持,让他在低薪甚至零薪的职业生涯中不需要为生活发愁;其次,还应该是一个各方面能力很强的杰出精英,能够高效率地开展工作;第三,人品高尚靠谱,没有明显的坏毛病,更不会借公益敛财。说实话,这样的人才,公益组织求之不得,多多益善!可是,打着灯笼也找不到几个啊!

然而,工作还得有人干不是?工资还得发,人才培养工作还得努力抓,制度还得健全并严格执行。可旁观者往往看不到这些,他们只管提要求,质疑和批评,然后失望地表示:连自己都养不活还做什么公益?想挣钱?去企业啊!嫌公益机构工资低?你可以选择不做啊,又没人逼你做!

典型的站着说话不腰痛啊!如果一个职业不能为从业者提供体面的、合理的工资待遇,幻想以道德诉求、信仰与理想来感召人们加入时,注定应者廖廖。结果就是所在的行业停滞不前,甚至走向萎缩、消亡,甚至从一开始就无法成为一个行业。

综上所述,究其原因,无非如下:

1、他们环顾四周,所见之“公益”,皆是形形色色的志愿服务,自然无“薪酬”之需;又因为国内公益组织本身数量不多,公益事业并没有发达到遍及社区各个角落的程度,普通民众绝少机会接触拥有全职人员的公益组织,以为做公益就是做志愿者/义工的刻板印象便顺理成章。

2、现有的公益组织缺乏公开薪酬的积极性。有些机构是担心公开薪酬后更加招不到人,有些机构是害怕公众或其他资助方不认可机构的薪酬水平影响筹款效果,有些机构本身就对自身薪酬体系的公平性没有信心,对内也不敢公开。凡此种种,使得公众对公益组织的薪酬状况缺乏了解,轻视其重要性。

3、公益界内部存在主动压低从业者薪酬的“传统”。一方面,很多基金会作为资助方只愿意提供公益项目的执行费用,而不愿意资助机构的行政办公及人力经费,一些机构也没有把项目人员的工资等成本纳入项目经费当中,结果自然是经费拮据;另一方面,一些机构管理者也认为员工应该具备无私奉献的精神,不应该跟机构提出“涨工资”的要求,用道德感召员工接受低薪的现实,甚至不给员工依法购买社保,有些机构为了节约成本,甚至会要求新入职员工做一段时间的“志愿者”。于是,“血汗公益”之说在坊间流传开来,引发争议。于是,机构招不到人,员工流失严重。也因此,工作成效不佳,项目缺乏可持续性,影响筹款效果,最终陷入恶性循环之中不能自拔。

事实是,当下的中国公益人,清贫得让人心碎!

中国的公益人到底有多清贫呢?空口无凭,咱们用数据说话。

2014年9月发布的《2014中国公益行业人才发展现状调查》显示,公益行业从业人员的平均月薪为3998元(指的是税前工资,包括实际拿到的工资、奖金、实物等一切收入,也包括机构支付的社会保险和公积金收入)。无论是发达的京沪地区还是西部欠发达地区,公益行业平均薪酬水平整体均低于当地城镇职工的平均薪酬水平。而3998这个数字,还是遭到了不少行业内一线员工的集体“吐槽”。

另据益宝计划2015年7月发布的《中国公益从业者保障状况专题调研报告》,公益从业者收入水平普遍较低,56.5%的全职公益创业者月收入(包括工资、奖金、补贴等收入的税前总和)低于全国平均工资,其中15.2%月收入不到2000元,37.3%调查对象月收入低于3000元。38.0%的公益从业者2014年个人收支平衡“入不敷出”,个人存款低于1万元的高达66.9%,家庭存款低于1万元的也达到36.6%,超过80%的个人存款低于全国人均存款金额(5.7万),其中无个人与家庭存款的公益从业者比例占比约1/4。

数据是有力的,甚至触目惊心的,现实更是残酷的,无情的。在柴米油盐、衣食住行这些基本的生活需求面前,即便梦想再美好,情怀再高尚,那也是苍白无力的,更高层的精神需求,自我价值的实现更是困难重重,容易中断或夭折。于是,一些朋友提出“解决方案”:就让这些鼓吹“零成本公益”、标榜无私奉献、无欲无求、安守清贫者来做全职公益吧,而且不能自带干粮,所有资源都要自己筹集,然后像他们所希望的那样,不领薪或只领低薪地工作。看你能坚持多长时间,硬气多久?

【为什么总有人希望公益人安守清贫?| 公益慈善论坛主编...】张以勋 来源:公益慈善论坛很多在公益机构工作的同仁常会被人问起:你是做公益的?那你靠什么生活呢?告知他们有工资拿时,通常... 原文:°为什么总有人希望公益人安守清贫?| 公益慈善... (分享自@微博搜索) ​​​​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传播公益慈善资讯,普及公益慈善常识,聪明干公益,有效做慈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