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从科幻到现实

2015年9月7日 15:26 阅读 515
(7)从科幻到现实

前面几节,有人说比较科幻。其实在我看来,这些都不再是研究问题,而是工程问题。这里面没有太多当前的技术不能解决的点,而是有太多需要考虑成本和规模化的点。这最需要的是设计好一个产品的演进路径,如何从某些单点先突破,在某一个点上保持足够大的市场压强,然后bootstrap。早期一些语义项目的失败,就在于压强不够大,想一下子吃一个特别大的市场,这个很困难。


记忆的互联和Web发明人Tim Berners-Lee(这个名字以后还会出现很多次)提出的两个概念都有关系。这两个都是在他1999年的自传Weaving the Web里提出的。第一个是Social Machine(社会机器),就是人和机器协作,人做有创造性的部分,机器来做枯燥的那部分。他和我在RPI的博士后导师Jim Hendler有一篇文章 "From the Semantic Web to social machines: A research challenge for AI on the World WideWeb" (2009 Artificial Intelligence)详细说了这个理念。最近几年办了好几次这个话题的研讨会。这个乍听起来很科幻的想法,现在一直在做工程化的努力,感兴趣的可以去看看//sociam.org/ 。记忆的互联可以看作社会机器的一个子任务,用机器和人一起来完成记忆的分级存储和交换。


另一个概念就是Semantic Web(语义网)。2001年Tim,Jim和Ora Lassila 发表了那篇著名的“The Semantic Web”科学美国人论文,描述了当数据在网上可以被软件代理自动阅读,并自动分析帮助你决策的时候,现在的Web如何会演进为一个更智能的Web。当时大家低估了实现这个设想的困难程度,以为有了一个表达语言就可以完成这个工作。后来发现不是,Nova Spivack在2007年估计可能到2030年才可能实现2001年文章里提到的那些设想。他是估计2020年我们可以实现Data Web,就是把网页里面提取数据,嵌入数据实现,这个设想按现在的进步看来是可以实现了,也就是Knowledge Graph(知识图谱)。记忆的互联本质上就是构造一个个人知识的图谱,再把这些图谱切成碎片在人和人之间交换。


另一个比较科幻的概念是Personal Data Locker(个人数据仓库),是David Siegel 在Pull: The Power of the Semantic Web to Transform Your Business这本书提到的。他设想每个人从生到死,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数据仓库在云里(虽然写这书时还没云这个概念)。然后人和人之间可以相互交换数据。他的书里写了很多如果这个技术实现了,那商业会有什么惊人的变化。不过他没有深入讲如何工程化这个设想。这和上面两个科幻概念不同,Social Machine和Semantic Web都有大量的研究者、程序员、公司来做开发,有政府大量的钱砸进来,大家不断在试错,来工程化、商业化。所以才会有懂这个技术的工程师被培养出来,现在被谷歌和微软这些大公司招去发展各种神奇的应用。个人数据仓库有几个小公司试过,很快也就死了。这个现在商业上还做不到。


把一个设想从科幻变成现实,需要的是工程上和商业上一步步的拆分、培育。我当年学带电子工程的时候,老师讲到随时随地任何人任何媒体的通信,神乎其神,大家都觉得是科幻,结果十多年以后,智能手机把设个科幻给实现出来了。记忆的互联也是这样一种设想,是十年左右可以实现的。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如何从其中剥离出一小块现在就可以做的技术来,切入一个细分市场,垄断这个细分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