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66
需用时 04:55
也谈“全民喝奶该不该”

编者按: “ 蒙牛牛奶黄曲霉素事件曝光之后,果壳网在第一时间发出了“蒙牛牛奶中的致癌黄曲霉素为什么会超标?”,分析了牛奶中含黄曲霉素的原因。此后,针对蒙牛对此事件的声明,又接连发出了乳品博士少个螺丝的帖子“蒙牛,你到底是要闹哪样?_”和食品安全博士云无心的文章“来,跟蒙牛的声明较较真”,指出了声明的不诚之处。与此同时,也有其他媒体对此事表示了高度关注,比如近日网易推出的专题。”

网易做了一个专题《全民喝奶?没必要!》[1],认为“按乳品安全和品质要求,要满足全民族喝牛奶,中国现有条件根本无法完成。这也为出现三聚氰胺、黄曲霉素、疫病牛奶提供了存在空间;而从营养性价比来看,全民喝奶真是没有这个必要。”

对于这个专题,首先我们要说,“全民族喝牛奶”本身就是一件“想象中的事情”。米饭都不见得全民族每个人都喜欢吃,何况是牛奶。因为饮食喜好、经济状况以及生活习惯等因素,牛奶本来就只可能被一部分人所消费——没有任何一种食物是不可替代的,也就没有任何一种食物,“有必要”让“全民”都去吃。

不过这个口号的意思当然不是如此。它的意思应该是“要不要提倡人们喝奶”,而答案是“不应该”。为了避免无谓的“语义之争”,我们一一来分析这个专题的论据与逻辑。(题图来自http://www.wallcoo.com)

中国乳业需求持续爆炸性增长

在这里,该专题论述了两点:一是“中国牛奶总产量占世界6%,排名世界第三”;二是“中国人均年乳制品消费支出达277元,奶制品进口额也近20亿人民币”。

不管这里的数字是否准确,它都跟人民要不要喝奶没有关系。

中国牛奶总产量占世界6%,排名世界第三。而中国人口接近世界总量的20%, 排名世界第一。如果认为中国的牛产量和消耗量要达到“国际平均水平”,那么反倒是还需要更多的牛奶。

“中国人均年乳制品消费支出达277元”是“36个大中城市调查”的结果。这样的调查结果跟全国平均值相差甚远,完全不理解这个数字能够说明什么。一项商品的进出口总额20亿人民币可以用微不足道来形容。中国每年进口的大豆有几千万吨,还能因此说不该吃大豆了?

中国资源负担不起全民喝奶

专题对于这部分的计算没有太大的问题。但其逻辑缺陷在于:

首先,假定所有的人都要喝奶,如果不能实现“全民喝奶”,那么就该反对喝奶。这就相当于如果每个家庭都拥有汽车,需要多少资源、会产生多少污染,所以要反对人们拥有汽车。而现实是,既不可能每个家庭都拥有汽车,也不可能每个人都想喝奶。随着需要量与供给量的失衡,产品价格会增加到二者达到新的平衡。

其次,牛奶只是一种食物,我们不应该只计算它需要多少资源,产生了多少污染——因为当人们不吃这种食物,就必然要吃那种食物,需要比较的是它和它的替代品在这些方面的差异,才有意义。牛奶主要提供的是优质的蛋白质。与植物蛋白质相比,牛奶的能量消耗率、资源消耗率以及污染确实要高。但是,饮食并不仅仅是满足营养需求,还要考虑味道等因素,不可能希望多数人都用植物蛋白来代替动物蛋白。所以,当人们不喝牛奶,就会寻求别的动物蛋白。而在动物蛋白的生产中,牛奶还算是高效的。下图是生产同样量的动物蛋白所需要的“非再生能源”比较。

美国几种动物农产品产量以及制造1千焦动物蛋白所需要的化石能源(已汉化)[2]。

美国几种动物农产品产量以及制造1千焦动物蛋白所需要的化石能源(已汉化)[2]。

其他方面的比较,趋势也基本相同。如果要从这样的角度来分析,认为“中国资源负担不起全民喝奶”,那么“中国资源”更承担不起“全民吃羊肉”、“全民吃牛肉”、“全民吃猪肉”甚至“全民吃鸡蛋”。中国人民,大概也就只能吃素了。

牛奶是可以替代的,不值得付出巨大的代价

在这部分中,该专题论述了四个要点,分别为:一、牛奶的营养丰富,但不独特,其它食物完全可以替代;二、对亚洲人来说,牛奶易引起乳糖不耐症;三、牛奶并不是完美食物,所含饱和脂肪酸会增加健康风险;四、牛奶是一种常见的过敏原。

从技术角度说,这几个要点都是对的。关于牛奶的营养以及能否被取代的问题,"不喝牛奶行不行"有详细讨论。关于乳糖不耐受,在"是“毒牛奶”还是“乳糖不耐症”?"也做过深入解释。牛奶确实不是“完美食物”,但所谓的完美食物在世上根本不存在。牛奶含有较多的饱和脂肪和胆固醇,对于心血管健康比较不利——这正是现在一般推荐喝脱脂奶的原因。牛奶也确实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源,但花生、鱼、大豆、坚果、小麦等食物也都是常见过敏源。

“牛奶是一种完美的食物”只是夸大其词的商业营销,不符合客观事实。各种食物都有优越和不足的地方,存在不足并不意味着那种食物就不可取。可以替代也不意味着就替代方案就一定更好。综合考虑,牛奶还是一种很好的食物。"牛奶致癌?"中引用了学术界比较主流的观点,而"喝奶不如去吃菜,牛奶越喝越缺钙?"则对牛奶导致缺钙的流言进行了澄清。

网易专题中这一部分的逻辑是“牛奶可以替代”而且“喝牛奶代价巨大”,所以“喝牛奶没必要”。“牛奶可以替代”、“牛奶不是完美食物”这两点都没有问题,但是“付出巨大代价”并不符合实情。如上所述,“代价巨大”只是跟植物蛋白比较的结果。如果跟其他的动物蛋白相比,并不能说牛奶“代价巨大”。因为推理的两条前提中有一条并不成立,所以整个的推论也就不合理。

结论

网易专题的结论是:“在中国,要实现‘全民喝奶’不但资源硬件上难以负荷,而且牛奶的可替代性也不值得我们去付出那么巨大的代价来达成所谓的‘全民喝奶’。‘全民喝奶’只是滥用了营养学的结论,一味地鼓吹‘乳业大跃进’,只能把中国乳业搞成全世界标准最低的笑柄。”

结论的前一句在前一部分已经分析过,不再重复。“全民喝奶”本身是一个“伪概念”,它也不可能成为事实。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推荐,牛奶应该作为均衡饮食的一部分。如果把这样的推荐理解为“全民喝奶”,那么就不能算“滥用营养学的结论”,而是“基于科学事实的推荐”。鼓吹“乳业大跃进”确实不对,但“发展乳业”本身并没有错。“把中国乳业搞成全世界标准最低”,是产业结构落后的体现,而不是乳业发展的结果。法规制定是否合理可以质疑,可以讨论,但“全民不喝牛奶”了,或者“不全民喝牛奶”了,并不能解决标准是高是低的问题。提高标准的根本是改善它的发展方式,而不是遏制它的发展。

同样,在专题导语中所说的“这也为出现三聚氰胺、黄曲霉素、疫病牛奶提供了存在空间”,同样是混淆因果。这些乱象的出现,说明监管和产业发展还存在许多问题。如果因为出现乱象,就号召大家不吃这种食物。那么猪肉问题也出了多次,我们还吃不吃猪肉?地沟油问题也闹得人心惶惶,我们还吃不吃油?

作为物质意义的牛奶,虽然不完美,但还是一种很好的食品。作为“中国市场上的一种商品”意义上的牛奶,确实有许多不靠谱、值得大家质疑的地方。反对与质疑具体的“商品”,跟反对和质疑它所属的“食品”,是应该分清楚的。固然,没有一种食品是非吃不可的,但是多一种选择,总还是不错。我们需要做的,是促进监管与行业自律,从而生产出合格的食品。

参考资料:

[1] 网易新发现专题《全民喝奶?没必要!》

[2] David Pimentel and Marcia Pimentel, Sustainability of meat-based and plant-based diets and the environment,Am J Clin Nutr 2003;78(suppl):660S–3S

拓展阅读:

罗云波:明天,你还敢喝奶吗?

The End

发布于2011-12-31,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果壳

举报这篇文章

云无心

食品工程博士,《吃的真相》作者

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