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图说事】台湾退伍老兵回大陆探亲

2013年10月09日09:42  品图专栏  作者:萧沉  
1987年,浙江舟山。一位台湾退伍老兵回大陆探亲。他良久地伫立于既熟悉又陌生的家人与家门前。摄影|袁学军   1987年,浙江舟山。一位台湾退伍老兵回大陆探亲。摄影|袁学军

文|萧沉

  军队摄影师袁学军拍摄的这幅台湾72岁的老兵回到浙江舟山老家探亲的照片,摄于1987年;我想,应是那年的11月以后吧。因为台湾红十字会是1987年11月2日才开始受理台胞回大陆探亲事宜的,据台湾红十字会记录,11月2日当天便受理了1300多位登记回大陆探亲人的申请。而这位当年的国军士兵又是何时离开舟山老家的呢?据国军《舟山撤退机密档案》记载,是在1950年5月13日到16日,这样算起来,照片中的这位老兵当年离开舟山老家时,是35岁。而当年从舟山撤到台湾的军民数量,据相关史料记载,约为14.8万人。

  早在1978年大陆开始改革开放后,台湾的一些老兵便有通过书信方式(辗转美国寄往大陆)探问大陆亲人的,极少数胆大者甚或也有转道香港或美国秘密潜身回大陆探望的。当潜身回大陆探亲的老兵在台湾越来越多时,终于也就在1987年春天爆发为众多老兵联合起来公开向台湾国民政府请愿的“老兵返乡运动”。时任蒋经国秘书的马英九先生,对促成蒋经国同意老兵回大陆探亲事宜,起到了很大的说服作用。1987年10月15日,台湾国民政府正式宣布开放台湾居民可以赴大陆探亲;次日,大陆政府也立即作出回应,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了《关于台湾同胞来祖国大陆探亲旅游接待办法的通知》。半个月后的11月2日,台湾红字会便及时开通了办理台胞回大陆探亲的登记事宜……

  自1949年到1987,整整38年----而人啊,一生有几个38年!在与家乡和亲人如此漫长的、早已超出人的思念情感极限的离散之后,突然相见,我真的无法体会照片中这位台湾老兵五味杂陈的交集百感,亦非能用语言文字施以形容。此时此刻,语言文字无效了,连空气都凝固了,像他良久呆立在家门前的木雕般的身影。

  “搴帏别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这是清人黄仲则的一首绝句《别老母》。是啊,站在母亲的情感立场上说,若长年见不到儿子,还不如没有这个儿子。而此时此刻,照片中这位呆立在家门前的台湾老兵也会有这样的换位感受么?虽然那门里的老妇人并非他的母亲,而是等了他38年的妻子……有关这幅动人心魄的照片,我不能再多说什么了,它是能给我心灵狠狠一击的、为数不多的好照片之一。而照片中的这一瞬,既是这位台湾回乡探亲老兵自己的一瞬,也是1987年台湾与大陆开始互通往来的历史的一瞬。

 

栏目编辑|马俊岩

 

   

文章关键词: 台湾退伍老兵 回大陆探亲 浙江舟山 老兵返乡运动 《关于台湾同胞来祖国大陆探亲旅游接待办法的通知》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他不相信我是喀什人,更不相信我在这里生活了18年。后来还是google告诉我,哪里是喀什老城,哪里是高台民居。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定义着喀什。

如果摄影真的能够改变世界,一定是从改变人心开始的。因为人性中的丑陋和不美好才是这个世界上一切社会弊病的根源。

那些带血的GDP不仅肮脏,如再不制止,还会像毒瘤一样蔓延。

我在新闻摄影上经历了“抓拍”—“摆拍”—“摆中抓”—“抓中摆”,在“S”形弯道上摇摆着一路走来,不知对错。

1944 年长衡会战时,胡宗煊所在师部奉命增援广西柳州,当时陈喜梅因有了身孕不能继续随军,留在了湘阴。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