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美好赖以坚强的城市系统
导语:“百年一遇”似乎成为中国各地灾难发生时的一句百搭词,不管是东北的水灾还是上海、浙江的台风。城市的管理者习惯性地将城市脆弱的原因归结于天灾或百姓行为。

经济观察报 评论员 谢良兵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Better Life)”,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的主题语言犹在耳。这句出自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话,曾承载了人们对于城市的期望: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

但事实上呢?国庆期间,台风菲特登陆中国东南沿海,2010世博会的主办地上海瞬间成为“海上西湖”,道路上的公交车也成了水中“潜艇”;而不远处的浙江余姚市则几乎全城淹没;北方也不甘寂寞,华北大地雾霾数日不散,北京等多个城市陷入重度污染。

曾经给人们带来便利、舒适生活的城市,似乎已然走向了反面——拥挤不堪的人群、令人窒息的空气、水泄不通的交通、日益匮乏的用水、疯狂飞涨的房价、频繁发生的地陷、恐怖袭击的威胁……凡此种种,让人们感受到的是,城市正在变得越来越糟。

但更糟的是,倘若对城市的每一个“器官”进行认真审视,你会发现,我们所生活的城市就像一个筛子,漏洞百出,脆弱无比。但凡有一点点的风雨,就易使之崩溃:在北京,一场不大的雪便能让全城拥堵;吹向福建的台风却使浙江的余姚全城沦陷。

放眼世界,城市的脆弱正变成人类发展的共性。最近,瑞士再保险公司发布了一份“全球最易遭灾城市及区域”的报告。在全世界最脆弱的10座城市(地区)中,日本的东京-横滨区高居榜首,而中国的珠三角地区和上海分列第三和第八的位置。

作为人们争相涌入的城市为何变得如此脆弱?天灾犹堪怜,但除此之外呢?

浙江余姚全城淹没之后,出现了停水停电、救灾物资短缺、灾民与志愿者发生冲突、哄抢救灾物资等现象。当地民众质疑政府的应急能力,对此,余姚市委书记毛宏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这次台风很诡异,真是百年一遇。“百年一遇”似乎成为中国各地灾难发生时的一句百搭词,不管是东北的水灾还是上海、浙江的台风。城市的管理者习惯性地将城市脆弱的原因归结于天灾或百姓行为。比如,最近北京官员口中的“开车发微博微信导致堵车”、“烹饪是雾霾原因之一”等言论。

不可否认,这些官员的言论在经过媒体的转述之后或许偏离了其本意,有断章取义之嫌,但同样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官员的确说过类似话语,让人没法不怀疑这是“懒政”行为。

在政绩冲动及经济利益的驱使之下,我们会发现,城市管理者更看重短期的城市建设效果,而很少去考虑这座城市的未来。于是,“重地上、轻地下”、“重建设、轻维护”的短视行为比比皆是。这正是近年来中国诸多城市逢大雨就易发生内涝的重要原因。

城市化正以不同的速度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扩张。联合国预计,时至2050年,生活在城市地区的总人口将达63亿,占全世界总人口的68%。而在中国,城市也在野蛮生长,官方公布的城镇化率已超过50%。这意味着,绝大部分的人未来都将生活在城市。城市化,让我们习惯了各色交通工具带来的便利,习惯了用水用电的便捷生活,习惯了在附近的超市便利店购买日常用品……如果这一切因为城市的脆弱而突然消失,我们该往哪里去?

美好的城市,必须是要成为能够让我们过上有尊严的、安全、幸福和充满希望的生活的地方。因此,这要求我们的城市管理者们思考如何与市民共建一个坚强的城市系统,而非直接提供一个表面光鲜亮丽却难经风雨的脆弱的城市系统。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