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枣庄刘鹏
枣庄刘鹏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1,097
  • 关注人气:30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秋夜读易》-摘自《听梅味道(鸿之)》

(2013-10-08 21:41:20)
标签:

古琴

文化

分类: 古琴

    胥桐华女士传梅曰强。

    梅曰强老师当年从胥桐华女士那里学到《秋夜读易》与《耕莘钓渭》两支曲子。关于这两曲的来历,梅老师说当年胥桐华先生不愿说。只讲“高人传授”。查胥先生师承,《今虞琴刊》“琴人问讯录”的记录是“从蜀中郑老先生学,后在扬从胡氏习琴”,“胡氏”指广陵琴家胡滋甫先生,至于“蜀中郑老先生”不知何人。《秋夜读易》与《耕莘钓渭》在广陵一系的五种琴谱中都未见录,《蕉庵琴谱》中《秋夜读易》一曲,乃清代王元伯作曲,与胥先生所传《读易》不相干。历来以“读易”为题材创制琴曲很多。孔子乃万世师表,据《史记》记载:“孔子晚而喜《易》,读《易》,至韦编三绝。”后世出现了不少表达这样主题的琴曲,旋律绝不相同。梅老师晚年最乐弹《读易》。他曾说:每逢秋夜、神清气爽、最宜读书。此曲与《古琴曲集》收录的《韦编三绝》和王元伯作的《孔子读易》完全不同。

    历来以“读易”为题材创制琴曲的不在少数。孔子乃天下读书人的祖师,又据《史记》载:“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由“读”而联系到孔子,复由孔子而涉及《易》,于是出现了不少这类标题的琴曲,却是各有各的旋律。我所耳闻,有前辈琴家乐瑛弹奏的〖苇编三绝〗录音存世,与胥氏所传之[读易]颇有渊源。梅老还曾叙及当年学弹[读易]时的一个小插曲:此曲共有四段,头一天胥只教了前两段,梅先生回去后却根据当时听胥氏演奏的印象把全曲都摸会了,第二天再见面时弹给老师听,胥高兴得直夸“小鬼聪明”。

    套用太史公的语体,也可说“梅公晚而喜[易]”,因他到了晚年越发地爱弹此曲了,并且给标题改了两个字,叫做〖秋夜读易〗,按照老爷子的意思:道是每逢秋夜,神清气爽,最宜读书。印象中后几年移云斋每有新客过访、或是在一些雅集场合,听到最多的就是[读易]与[平沙]了。如果兴致好的话,在弹[读易]之前,老爷子还会摇头晃脑地吟上一段唐诗,那声韵较之通常所闻之“吟诵”,旋律感更强一些;而区别于纯旋律性的歌曲或是戏曲唱段,其吐字行腔间“吟”的意味尤浓,我以为可称之为“吟唱”。

    梅老之所以常用吟唱的示范来代替弹奏[读易]之前给听者的解说,是因他很看重此曲的形象性,在他的演绎中用了很浓的笔墨来表现回环往复、高低有致的朗朗书声。王元伯《治心斋琴学练要》中的〖读易〗后记云:“昔友人秋夜读易,其声悠扬婉转,足洽人心,余闻而心赏之,至晓余音犹在耳也。因谱入弦徽……”可说是不谋而合。

 

    至于胥氏所传的另一曲〖耕莘钓渭〗,则可当作一小帧颇有情趣的“册页”来欣赏之,“闲笔淡墨”间大有古隐者自足安闲之态,曲中偶出两声悠然的双弦“淌下”以模拟抛丝放钓,便生出了几分俏皮诙谐,颇有点睛之妙。近年梅老的实际演奏中又加上了一句原曲本无的泛音结尾,更添一分疏阔。

 

    [耕莘]、[读易]两曲的作曲手法十分类同,甚至一些特征性的音型也有雷同之处,再结合曲名来看,很像是同一作者取“渔、樵、耕、读”这样的配套题材而创作,并且拉上了孔子(读易)、伊尹(耕莘)、姜太公(钓渭)这些先贤来做主角,只是同一套里是否还曾有其它曲目则不得而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