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商情商网熵田园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weigang 数字之美,美于形式,更在内涵。

博文

网络研究新气象---第九届网络科学论坛侧记 精选

已有 5170 次阅读 2013-5-3 08:19 |个人分类:社交网络|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科学网, 微博, 网络科学论坛, 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

424-26日,第九届中国网络科学论坛在京召开,百余名专家、学者和研究生汇聚于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争相介绍和交流网络安全等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显示出中国网络科学研究的勃勃生机。在此之前,方锦清老师和李兵老师已在科学网和微博等平台先后多次通报会议筹备事项,例如:“2013年中国网络科学论坛》正式日程表”和2013年中国网络科学论坛报告下载等,这些工作对论坛的顺利召开功不可没!

应论坛组织者方锦清老师的邀请,本人借道法国公务之际和博士生郑建亚一起回国到会,介绍巴西利亚大学TransLab团队有关微博机制和信息查询的研究成果。会议期间,近距离接触一些参加会议的著名专家和同行学者,收获颇丰。在飞回巴西路途中,随笔总结一些体会,拾遗补缺,以侧记方式向大家进一步介绍这次论坛的精彩花絮,以飨搏友。

真人不露

24号下午是关于“互联网上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专题。由来自北京科技大学的赵耿教授等主持,他在演讲中,揭开了北京电子科技学院神秘的面纱,并系列介绍了该院应用混沌理论在密码研究和生产的最新成果。

由于时间等原因,最后的一位演讲者的名字和报告专题并没有列在方老师发布的会议正式公告上。这位保密安全专家的报告十分精彩,主要是系统地介绍了中国保密体系,并将其归纳为这样几个字: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共同负责。他的中文表达水平可以说达到登峰造极程度。例如在介绍中国的管理为何不能做到管事不管人时,他能把中国国情的法、理、情三者关系介绍的精辟贴切,入木三分。

老当益壮

北京应用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的李幼平院士于24日首开论坛第一讲,提出的“无线复制体现网络物理变革”等观点,十分新颖,引人侧目。李老师是本论坛的常客,这次带病前来,让与会者感动,唯一小小的遗憾是离开会场早了点。

25号下午是关于“社会网络、数据挖掘与微博等”专题。由来自上海交大的汪小帆老师和我一起主持。第一位上台演讲的是中科大的汪秉宏老师,介绍他们团队有关社会网络分析与当前传染病防控策略之研究。汪老师是此次参加论坛资历较深和年龄较长的专家,也是中国复杂系统和网络论坛发起人、组织者之一。在所有往届论坛上,都能看到汪老师的身影,而且这次携夫人参加每天的会议,直到26号闭幕式的最后一刻,这种科学奉献精神,令人钦佩。

由于微博和数据挖掘专题大都涉及网络信息转播和大数据研究方面,是个热门话题,参加人员较多,偌大会场,几乎满席。

精英辈出

这次论坛的另一个特点是,到会的专家学者来自国内著名科研教学单位,大都是科研团队的领军人士,例如中科院系统所的程代展老师、中科院计算所的程学旗老师、清华大学的任勇老师、上海交大的汪小帆老师、复旦大学的李翔老师、北师大的狄增如老师,浙江大学物理系的王新刚老师、武汉大学的李兵老师、传媒大学的沈浩老师、中科院系统所的吕金虎老师、杭州师范大学的张子珂老师、大连民族学院的许小可老师等等。他们带到论坛的介绍材料都是本人或团队的最新成果。

大部分学者的工作都是针对网络发展的实际问题,提出理论、建立模型、采集数据、计算分析,形成完整的研究周期。而且,这些研究的主要阶段性工作都有高水平的发表文章支撑。这些老师们都是亲自到会,倾心演讲,仅从制作的PPT文档和演示方式就可透视较高的研究水平和精湛的学术功底。这一点,从北京理工大学张华平老师关于“微博博主特征与行为大数据挖掘分析报告”,可略见一二。

前不久科学网一些博主对中国科技水平持怀疑态度。通过参加这次论坛,聆听各路人马的网络成果大展示,很受启发。本人深深感到,国内有一批科技人员是在扎扎实实搞科研,技艺高超,成就骄人。

后生可畏

这次论坛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一些较优秀的博士生也报告了他们的阶段性成果。一方面论坛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示才华和锻炼的机会;另一方面,他们也为会议注入青春气息,让这次活动全方位反映复杂系统和网络方向研究人才辈出,前程可观。

例如北京师大的闫小勇、成都电子科大的龚凯、中科大的魏宗文和周斌以及云南民族大学的金龙等都在论坛发言。巴西利亚大学的博士生郑建亚,将MapReduce理念和粉丝模型结合,并行查询Twitter内动态群组的相关信息,此项工作引起这方面专家程学旗老师等的关注。

网友欢聚

复杂网络和系统论坛和科学网有着天然的联系。方锦清老师等的各项重要通知都是通过科学网博客和新浪微博平台发布的。就本人对此论坛的了解,也是通过科学网日渐受益的。

25日晚上会议会餐时和碰巧和方老师、汪老师等人坐在一个饭桌。期间,来向方老、汪老等敬酒的同仁、晚辈络绎不绝,十分热闹。后来几个较熟的学生问我和这些老先生们一个桌子,会不会没话说?也许换个场合,的确可能会有点尴尬。但这次聚会不同,虽然与大家是首次因为论坛而见面,但由于同桌各位大都是科学网博主,谈话的话题源源不断,兴趣盎然。


网络科学论坛召集人方锦清老师利用微博平台推动社交网络

上面提到的一些老师的名字主要是根据在与会期间收到的名片,进行的不完全回忆。论坛上有好多老师的演讲都很精彩,限于时间原因,没进行直接交流,恕本文未能一一列出。在论坛上还遇到不少同行如曾宇怀老师、朱培栋老师、谢幸老师等。还有一些在科学网经常互动的好友,也是第一次见面,如唐朝生博主等等。

借此机会,再次感谢方锦清老师、吕金虎老师和论坛组委会的友好邀请以及对论坛的精心组织。这个活动没有任何营利目的,不仅不收注册费,而且利用有限的资源,资助部分参会人员特别是研究生,有效推动网络科技的持续发展。如果明年的论坛时间和机会合适,争取再次充分利用这个不可多得的平台,到会与同行进行深入交流。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52078-686235.html

上一篇:中信所演讲有感---兼谈文献的多学科分区
下一篇:从词条标签谈网络百科的挑战和机遇
收藏 IP: 189.72.233.*| 热度|

24 许培扬 曹聪 李学宽 唐朝生 武夷山 方锦清 胡明生 徐晓 赵美娣 李本先 罗春元 翟自洋 唐常杰 曾宇怀 戴德昌 庄世宇 苏德辰 李天成 徐大彬 曾新林 杨正瓴 傅贵 林涛 xqhua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5: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