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按钮
从河北正定县委书记到福建省省长、从浙江省委书记到上海市委书记,习近平的政治生涯一路走来处处展现着其经济智慧。
  • 河北省
  • 上海市
  • 浙江省
  • 福建省

正定县(1982-1985年):“荣国府”开创“正定旅游模式”

1983央视筹拍《红楼梦》,打算投资80万搭建“荣国府”临时场景。时任正定县委书记的习近平力排众议贷款200多万在正定建成了荣国府实景,成功将红楼梦剧组吸引到正定,也由此打开了当地旅游市场。

荣国府在1986年建成,此时习近平已前往厦门任职。红楼梦之后又有170余部影视剧在此拍摄,荣国府一度被誉为“东方好莱坞”,年接待游客最高时达150万人次,各地考察团蜂拥而至,创下“中国旅游正定模式”。[详细]

上海市(2007年):力促上海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临危受命调任上海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到任伊始便展开了为期60天的密集调研。对上海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他提出要抓住“两个机遇”——世博会和浦东综合配套改革,以及创造“两个格局”——提升服务业,加强民营经济。

习近平着力打破上海国资强民资弱的既有格局,在中共上海第九次代表大会上,他明确提出上海要建立国资、民资、外资共同发展的经济格局,非公有制经济占全市比重要达到50%以上。[详细]

浙江省(2002-2007年):引领浙江“攀龙附凤”

习近平调任浙江后便迅速确定了经济发展方向,提出“八八战略”,凭借浙江民营经济的优势,他主动接轨上海、江苏,积极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一体化,进而带动周边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

面对浙江工业不行、外资不行的两大软肋。他一方面多次带队出访吸引外资,另一方面推出“五大百亿”工程,大力发展重工业项目,为后来浙江省的产业升级打下了坚实的资源基础。[详细]

福建省(1985-2002年):打造福建服务型政府

习近平在福建任职十七年,历任厦门副市长、宁德地委书记、福州市委书记、福建省长,在他的努力下,福建成为继浙江之后的另一个民营经济大省。

在福建任职时,习近平着力打造“马上就办”的效能政府,提出要强化政府的服务意识,建设有限政府,提供有效服务,后来,他又将建立服务型政府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详细]

正定县(1982-1985年):“荣国府”开创“正定旅游模式”

1983央视筹拍《红楼梦》,打算投资80万搭建“荣国府”临时场景。时任正定县位书记的习近平力主在正定建成了荣国府的实景,并为此贷款200多万,希望借此打开当地的旅游市场。

荣国府在1986年建成,此时习近平已前往厦门任职。红楼梦之后又有170余部影视剧在此拍摄,荣国府一度被誉为“东方好莱坞”。[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