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编辑:马俊岩 SN112
2014年02月27日 00:15
2014年02月26日 23:55
2014年02月26日 23:55
2014年02月26日 23:55
2014年02月26日 23:56
2014年02月26日 23:56
2014年02月26日 23:56
2014年02月26日 23:56
2014年02月26日 23:56
2014年02月26日 23:56
2014年02月26日 23:56
2014年02月26日 23:56
2014年02月26日 23:56
2014年02月26日 23:56
2014年02月26日 23:56
2014年02月26日 23:56
2014年02月26日 23:56
2014年02月26日 23:56
2014年02月26日 23:56
2014年02月26日 23:56
2014年02月26日 23:56
2014年02月26日 23:56
2014年02月26日 23:56
2014年02月26日 23:56
2014年02月26日 23:57
2014年02月26日 23:57
2014年02月26日 23:57
2014年02月26日 23:57
2014年02月26日 23:57
2014年02月26日 23:57
2014年02月26日 23:57
2014年02月26日 23:57
2014年02月26日 23:57
2014年02月26日 23:57
2014年02月26日 23:57
2014年02月26日 23:57
2014年02月26日 23:57
2014年02月26日 23:57
2014年02月26日 23:57
2014年02月26日 23:57
2014年02月26日 23:58
2014年02月26日 23:58
2014年02月26日 23:57
2014年02月26日 23:58
2014年02月27日 00:18
文 | 李夏恩
溥仪被赶出深宫、客居天津之时,唯一对这位落魄皇帝伸出实实在在橄榄枝的,是日本。只有日本人,会安静地听他倾诉对民国的不满和对昔日祖先荣光的向往,也只有日本人,向他许诺,他们“诚心诚意要帮助满洲人民建立自己独立的国家”而溥仪作为这个国家的皇帝“一切可以自主。”
于是,在1931年11月8日的那个深夜,这位前清的皇帝,“国民一分子”,将他的三条冠以仇敌名字的狗抛在身后,踏上了前往其祖先龙兴之地的白山黑水之间的满洲。而即将离开天津的溥仪之妻,中国末代皇后婉容,却在日记上留下了这样一句话:
“别时容易见时难”。
皇帝?
1934年3月的第一天,长春,或者按照日本人给它冠以的新名字“新京”,德国记者恩斯特·柯德士见证了一个历史时刻——“满洲国皇帝”的首次阅兵大典。10点钟,四辆红色的大林肯轿车在围观人群肃穆的注目下驶到金黄的帐篷前,阅兵大典的主角溥仪终于出场了。“皇帝和其他人一样身穿海蓝色军装,只是军装上缀有更多的金星和勋章,头戴银色黑漆的盔帽,盔帽上海插上了威严的羽毛花翎”,在柯德士看来,这位“不具军人气质,但帝王风范十足”的满洲国皇帝,就像“以前的德国轻骑兵”。
柯德士并不知道,眼前站在检阅台上面的“皇帝”对他的这身行头并不满意,甚至充满怨恨,尽管他心许的乃是清朝列祖列宗穿戴的龙袍衮冕,但他只能默默地接受这一切。3月1日的登基大典上,他就是穿戴这身海陆军大元帅服,在众人的欢呼声和在场记者不间断地闪光灯中登上帝位的,身穿这身行头的满洲国皇帝照片很快被配上赞扬、平和或讥讽的说明文字,刊登在各大报纸的头版,但这一天清晨,举行祭天仪式时身穿清朝龙袍,头戴珠冠的溥仪,却没有留下任何一张照片和影像资料,甚至没有记者在场,日本人禁止任何人见证这场仪式——因为这不是复辟清朝基业,而是一个新的国家——“满洲国”。
是“满洲国皇帝”还是“大清皇帝”,从溥仪抵达日本人控制下东北的那一刻起,这场争斗就开始了。当板垣征四郎将《满蒙人民宣言书》和一面新的“满洲国国旗”递送到溥仪面前时,溥仪感到愤怒,他受骗了,板垣告诉他,这“自然不是”大清帝国,而是一个新的国家。当初许下的“当然是帝国,没有问题”的诺言,此时也被一句“一致推戴‘阁下’为新国家的元首,也就是‘执政’”轻描淡写的推翻了。溥仪意识到,“皇帝陛下”的称谓,甚至也被他们取消了。
“我激动得几乎都坐不住了。”溥仪后来在他的回忆录《我的前半生》中写道,但他最终还是接受了日本人的建议,甚至签署了《日满议定书》。溥仪当时希望借助日本人的势力,来成就他的帝业迷梦,溥仪与日本人的关系,就像罹患了斯德哥尔摩综合征,作为人质的溥仪既愤恨、畏惧日本,又在心理上对其产生了一种依赖。从板垣征四郎,到后来的“满洲劳伦斯”土肥原贤二,再到关东军司令官武藤信义,以致那位时刻监护在他身边的“御用挂”吉冈安直,溥仪既恐惧他们,又依恃他们。
1934年4月对日本的友好访问更是让他一国之君的虚荣心得到了满足,两万名日本人在港口热烈欢迎的场面,55艘日本军舰的仪仗队,还有日本裕仁天皇亲自到东京车站致敬的贵宾礼仪,都使溥仪心花怒放,为了这次出行,他特意穿上了订制的高跟皮鞋——“和裕仁见面时,象现在这样就能显出我高他矮了吧?”
接受了日本隆重礼仪的溥仪心中满怀皇帝尊荣的美好愿景,日本人也乐于用仪仗、庆典、巡幸这些繁文缛节来满足这位“皇帝”的虚荣心。但这一切不过是一场戏法,就像柯德士在土肥原贤二那里看到的一场魔术表演一样,魔术师将一面中国国旗团成一团,再打开,就变成一面日本国旗。
傀儡?
当盛放着象征日本神道至高神祗天照大神的三件“神器”:勾玉、剑和铜镜的匣子被呈递到溥仪手中时,他心中感到无比的凄凉和苦痛:
“我心里想,听说在北京琉璃厂,这种玩意很多。这就是无比神圣的大神吗?这就是祖宗吗?”
1940年,满洲国成立六年之际,溥仪进行了第二次日本之行,但这一次再没有欢呼涌动的人群,他只是作为一名儿皇帝来向天皇表示效忠,同时,迎接自己新的“祖宗”——日本的天照大神。日本计划强迫溥仪放弃他满洲的列祖列宗,甚至包括中国人所遵循的儒家礼教,而采用日本神道作为满洲国的“国教”。
再回到“新京”时,原先走在前列的皇帝车队也让位给盛有“神器”的匣子,溥仪只能跟在后面亦步亦趋。奉祀“神器”的建国神庙在整个满洲境内被建立起来了。一月两次,溥仪都要在满洲国大臣和日本人的陪同下,前往“建国忠灵庙”去祭祀“天照大神”和那些为满洲国建立死亡的忠烈——他们大部分都是日本人。那身清朝皇帝的龙袍,也被小心收在库中,只有在正月元旦时,它才被小心地请出来,穿在身上,在一间避过监视的日本人的耳目的房间里,作贼般地举行祭祀仪式。
日本人对溥仪的加紧监视在中日战争爆发后愈演愈烈,溥仪的随身卫队护卫军遭到解散,身边陌生的面孔越来越多,到处是日本人的眼睛,复辟大清的希望也随着时间流逝而一去不返。他染上了嗜睡症,每天在中午十二点起床,在简单的用膳后,又开始了午睡。所谓的“国事”越来越徒有其表,而私生活则占据了他的全部时间,溥仪越来越嗜好在“帝宫”这个封闭的小世界而不是整个“满洲国”里扮演独断“皇帝”的角色。
他会在仔细地检查宫廷的账本,关注厨房的卫生事务,“公正”地处罚不听话的仆从,并且规定了一整套上下有别的“打人”规则。他有时也会体现自己的帝王的“鸿格慈恩”,当一个叫周博仁的听差因为打瞌睡而受到处罚,打断双腿时,溥仪特传御医给其诊治,又赏赐糕点牛奶,但当初下达重责谕令的,也正是他;另一名叫孙博仁的听差则在严加管教的谕令下被打死,溥仪告诉他的贴身侍卫李国雄,他为这个成了冤鬼的听差念了往生咒,烧了纸钱,同时责令打死他的随从受罚。
终于,溥仪感到自己这个傀儡的生命也很可能会走向终结,日本人胁迫下的《帝位继承法》的颁布,使溥仪发现自己已经处于一个随时可以被替换的位置上,一种恐怖的受害癖歇斯底里开始注满他的全身,他相信到处都藏有窃听器,饭菜里可能藏有毒药,到了后期,他开始乞灵于神佛,漫长斋期中,他成了一个素食主义者和一个有洁癖的怪物,在满洲国末期他接见那些充当“肉弹”的日本神风特攻队员后,都会立刻刷牙漱口洗脸。
“帝宫”既是一个杀机四伏的地方,也是这个傀儡唯一的避难所,直到1945年,这种担惊受怕的傀儡生涯才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被打破,日本战败,南下的苏军俘虏了这位曾三次登基的“皇帝”,溥仪终于不再是傀儡,但却成了这场战争的“罪人”。
罪人?
“二号首长,罪人叩禀,首长训导如同救命良药,您指点我答的报纸已拜读,毛主席,共产党胜过在天宗亲……深知民族发指,国耻难弥,思绪万千,不能自拔,恳请求教诲……罪人爱新觉罗·溥仪上。”
1954年,当这张恭恭敬敬地请罪书被递交到抚顺看守所讯审员赵世诚那时,他面前的溥仪,早已是一名身陷囹圄的囚徒,一名“罪人”。
当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囚犯溥仪,面临的指控很多——他出身于满清皇帝家庭,就是罪恶;他企图复辟封建王朝,也是罪恶;他与日本人勾结,更是罪恶,是他的阶级本性决定了他的罪恶,这是他与生俱来的“原罪”。
经过改造的溥仪,在后来与李文达合作的《我的前半生》中,细细的描述了他的各种罪行,从他出身的封建皇族,到他的复辟理想,等等。
在贝托鲁奇获得奥斯卡奖的影片《末代皇帝》中,溥仪被描述为一个受时代裹挟身不由己的悲剧人物。但这个身不由己的人,至少有很多次可以拒绝诱惑,选择命运的机会,但他还是最终选择了已经经历过的这一种。
真的是无能为力吗?
图片部分选自《皇朝落日》 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年11月版 林京著
参考资料:溥仪、李文达:《我的前半生》
吉林省档案馆编:《溥仪宫廷活动录,1932-1945》
爱德华·贝尔:《中国末代皇帝》
恩斯特·柯德士:《最后的帝国:沉睡与惊醒的“满洲国”》
中田整一:《溥仪的另一种真相:秘藏在日本的伪满皇宫最高机密》
栏目编辑|马俊岩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25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