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郭世邦
郭世邦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79,111
  • 关注人气:1,25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看余额宝

(2014-02-23 17:20:45)
标签:

余额宝

支付宝

商业银行

券商

财经

分类: 财经观点

    余额宝是由阿里旗下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联合天弘基金推出的一项余额增值服务。通过余额宝,支付宝用户不仅能够直接购买货币市场基金,得到较高的收益,还能随时用于网上购物、支付宝转账等支付功能。余额宝一经推出,即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最近又因为一篇文章,再次把余额宝推到了风口浪尖。

    客观地说,余额宝本身没有任何金融创新成份在内,余额宝的做法也不是首创。早在多年前,就有商业银行与证券公司合作,为证券客户提供一款专属理财产品。收市后,客户存放在券商处的保证金将自动归集到银行,享受银行专属理财产品收益;第二天开市前,资金又自动回流到券商保证金账户,从而实现炒股、理财两不误。之所以这项业务没有得到大规模推广,主要是因为合作方之一券商的积极性不高。客户存放在券商的保证金,券商支付的只是活期存款利息,而券商得到的却是同业存款利息,两者之差构成了券商的收入。一旦与银行合作,为客户证券保证金提供理财服务,券商的收入将大大缩水。(参见我2011年8月11日发表的博文《银行券商将失万亿蛋糕》)

    如果非要找寻余额宝的创新之处,那就是余额宝对于用户的最低购买金额没有限制,一元钱就能起买。而货币市场基金和银行理财,都有最低购买起点限制。由于没有最低购买起点限制,从而实现了普惠金融的目标,用户哪怕只有一两元、一两百元,也都能享受到理财的快乐。我不知道货币市场基金和银行理财设置最低购买起点,是监管部门的意思还是商业银行的意思?如果是监管部门的意思,那为什么可以允许余额宝没有最低购买起点?是不是意味着其他货币市场基金甚至银行理财产品也将会在不久的将来取消最低购买起点?如果是商业银行的意思,那可能还是顾忌一旦门槛全部放开,存款都变成了理财,如果果真如此的话,那现在有了余额宝,商业银行自然要着急了。

    从这个意义上说,余额宝不仅让普惠金融得以实现,而且搅动了一池春水。因而余额宝的正面意义更大。但余额宝的成功,是通过革自己的命来实现的。如果支付宝不推出余额宝,相信支付宝也只需要向用户支付活期存款利息,支付宝可以像券商一样享受稳定的利差收入,但支付宝主动放弃了。在这点上,券商不敢,商业银行更不敢。虽然目前已有一些商业银行推出类似余额宝的电子银行产品,但依然不敢让客户在银行的活期存款直接享受类似余额宝的便利理财服务。因为,如果商业银行这样做了,那真是革了商业银行自己的命。商业银行的筹资成本将大幅度上升,商业银行如果不能成功地将提高的筹资成本通过诸如提高贷款利率等方式转移出去,那么商业银行躺着也赚钱的模式将彻底改变。所以,商业银行对余额宝的出现,如临大敌,就是很正常的事情。

    那么,余额宝是不是真的革了支付宝的命呢?这个问题需要换一个角度来看。上帝关闭了一扇门,必然打开一扇窗。阿里虽然失去了用户放在支付宝里面余钱的利差,但由于余额宝规模的不断扩大,已远远超过原有支付宝存款余额,因而即使余额宝费率较低(据称只有0.63%),但其得到的总收益并不低。

    由于余额宝赎回可以T+0,故人们担心余额宝的流动性风险。应该说,这种担心是非常正常的。但余额宝好就好在其单户购买金额小,没有购买起点限制,但有购买上限限制,这与其他基金以及理财产品不同。余额宝户数多,单户金额小,充分体现了大数法则。除非出现系统性风险,否则集中性的挤兑情况就是不可能出现的(但垫资压力是存在的)。余额宝的流动性风险不会出现在自家身上,而会出现在交易对手身上。一旦交易对手兑付不了协议存款,将直接影响到余额宝。因此,只要交易对手选择恰当,余额宝的流动性风险可能比老式货币市场基金要小得多。

    有人说,余额宝的出现,推高了整个社会的融资成本,这个说法是有可能的。正如上所说,余额宝迫使商业银行改变自己,不管商业银行情愿或不情愿,不管在多大范围内、多大程度上,商业银行都将给储户一个说法,而这必将提高商业银行的揽储成本。而且余额宝的收益来源于商业银行,余额宝的高收益就是商业银行的高成本。商业银行必然会想方设法把这部分高成本转嫁出去。在目前社会整体存在资金饥渴症的环境下,转嫁的最方便路径就是提高贷款等价格,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融资成本。目前余额宝的体量相对于整个社会的融资量而言,仍然是微不足道,故目前余额宝对社会融资成本的提升影响是微小的,更多的是心理层面的,以及带来的示范效应。示范效应一旦形成“羊群效应”,社会融资成本提高就将成为必然,这将直接威胁到大型企业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利益,为了阻止这种情况发生,这些既得利益者都有可能站到余额宝的对立面。

    故余额宝也不是没有风险。余额宝的风险在于其过于高调,从而导致同行、银行等部门对其的羡慕嫉妒恨,同时这种羡慕嫉妒恨很可能倒逼监管部门出台监管政策。比如大家普遍提及的与银行协议存款提前支取的利率风险,如果余额宝低调行事,商业银行与余额宝的这种默契会一直保持下去;但如今余额宝高调登场,商业银行就有可能不再同意和遵守这一规则,谁会支持自己的掘墓人呢(但也不好说。余额宝之所以能够提供给客户高收益,还不是拜商业银行之赐?前些年,同业协议存款利率并不高,货币基金多数购买票据或短期融资券,正是自去年以来,银行自己闹钱荒,把协议存款利率提高上去了。再说,如果银行能够像阿里那样,自己革自己的命,真正让利于民,哪还有余额宝的机会?)?甚至在舆论压力之下,银行监管部门也有可能出面阻止这一规则的继续。这不?银行监管部门还没有出手,基金监管部门先说话了,说将出台一份管理规定,对货币基金的风险准备金提出更高要求,以确保能够覆盖银行协议存款的未支付利息潜在风险。

    阿里应该放下身段,同银行合作,而不是成天想着怎么样去颠覆银行。事实上,单凭一个阿里,无论如何也是颠覆不了庞大的银行系统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