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启东视野
启东视野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524
  • 关注人气:69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温岭“严打”行动的负面效应

(2014-02-21 06:18:25)
标签:

财经

温岭事件

经济转型

政府转变职能

时评

分类: 媒体采访

温岭“严打”行动的负面效应

 

温岭注定要出名

温岭2014年注定要出名。为什么会出名?我认为,至少有五个因素:

温岭因有名而出名。没到过温岭,但看其市情资料,得知温岭是全国人口密度最高的县,是全国第一家股份合作制企业的诞生地,具有中国泵业名城小型空压机之都中国果蔗之乡中国大棚西瓜之乡中国大棚葡萄之乡等称号。历史悠久,名人辈出,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位居全国县级城市旅游竞争力20强。

温岭因鞋而出名。作为浙江省台州市的一个县级市,却是中国鞋业的领军城市之一,拥有“浙江省鞋业工业专业区”、“中国鞋类出口基地”、“中国鞋业名城”、“中国鞋类出口基地”等多个称号。

温岭因“火”而出名。 114,温岭大东鞋业的一场惨烈的大火,瞬间吞噬了16条生命。

温岭因“严打”而出名。温岭地方政府因火灾引发了大规模的整治行动,当地人称之为“严打”。针对有些经济领域的不良现象进行“严打”,不是温岭的发明,但是谁使用“严打”手段谁出名。

温岭因中小微企业抗议而出名。217,温岭数千中小鞋企业主围在温岭市横峰街道政府门口,抗议政府在“1·14”火灾后,强制关停鞋厂的行动。

大火之后的“严打”

不仅“1.14大火”火势惨烈,当地政府由此展开的一场鞋企整治风暴,其严厉更是超出当地人的想象。据《21世纪经济报道》等媒体披露,由大火引发的、被当地人称之为“严打”的地方政府整治行动在春节前就已经展开,整治行动在春节后依然延续。

“严打”应该说“打”出了效果。火灾发生后,温岭就开始像人口普查那样开展了对违章建筑的普查,特别是违法用地上的违章建筑,政府坚决予以拆除。同时,温岭市政府成立的整顿小组建立了“一户一表”、“一日一报”、“一村一验”制度。

温岭市委副书记王加潮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截至春节前,被关停的鞋企4559家,关停出租私房3805家,行政拘留48人,传唤184人,拆除违法违章及消防安全隐患的建筑26.26万平方米。如此高强度的整治,确实体现了行政效率。

“严打”发生在温岭,其实可以理解。这其中有自身的压力,也有来自上面的声音。据新华网等媒体报道,大火后的121上午,在浙江全省政法工作会议上,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痛斥温岭市贪小利吃大亏,为了GDP不主动解决低小散制鞋产业的安全生产问题,刚开年就着了大火,死亡16人。并表示,经济转型升级多少年了,仍迟迟不解决低小散制鞋产业的安全生产问题,非得遇到如此重大火灾才痛下决心关停低小散企业。

“严打”的负面效应始料未及

多地的实践证明,“严打”都会产生负面效应。温岭也不例外。由“严打”带来的负面效应也让当地政府始料未及。

政府希望通过这次整治行动,迅速淘汰落后产业,倒逼鞋业企业转型升级。而对于温岭的那些以小作坊为主体的中小企业来说,一缺资金二缺技能三缺人才,转型升级是一个可望不可即的话题,对一些小微企业更是天方夜谭,他们更关心的是员工的饭碗和企业的生存。一家小作坊往往汇集了一个家庭的劳动力,是全家的生计所在,是赖以生存的支柱。强制关闭这些企业,实际上是把他们逼上了走投无路的境地,所以这一行动,激起了当地企业主大大小小的“反弹”,上访、上街就成为他们的选择。所以,就酿成了217数千中小鞋企业主的抗议行动。可以想象,企业主的集体抗议,数千人的上街,无疑也让当地政府承受了巨大的外部压力。

温岭“严打”行动的反思

反思之一:政府行政行为的动机效果要统一

这起抗议风波,源于小微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诉求,与政府淘汰落后产业、实现经济转型的管理思路之间的矛盾。根据温岭市政府部门统计,目前6000多家鞋企中,80%以上是小作坊。通过产业升级来带动整体经济的转型,这个大方向是没错的,也符合经济发展规律。但是目的和方向的正确,却不一定意味着结果就会有效。在被关停的4000多家企业中,有的一直在“带病”生产,但却看不到有关主管部门监督,平时不防微杜渐、常抓不懈,只等“养痈成患”之后再大张旗鼓地“关停”,给企业和从业者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实在值得当地政府认真反思。

反思之二:经济转型的成本应谁来负?

经济转型必然和改革相伴生,必然经历一场阵痛,但这种阵痛究竟谁来承受?转型的成本究竟谁来承担?我认为,成本不应该仅仅让企业独自承担,政府同样有责任、有义务共承风险、共担成本。在经济起步阶段,那些作坊,那些小微企业,为当地提供了税源和就业岗位;在经济转型阶段,那些作坊,那些小微企业的作用不能被忘记,当地政府不能只成为红利的分享者,而不成为改革成本的承担者。政府应该为企业的发展培育环境,提供扶持,当好服务员。

反思之三:高度重视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的社会震荡

经济转型涉及社会各方利益格局的调整。尤其是使中小微企业升级换代,往往涉及成千上万从业者的就业,涉及千家万户农民家庭的利益,涉及社会低收入者的生计。在贫富差距扩大、社会心态浮躁的背景下,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酿成群体性事件。任何一项政府决策都可能在社会上产生预期影响,近年来许多地区因生态问题、警民关系问题、征地拆迁问题等,出现了突发性群体事件,说明政府决策要合乎民情,政府人员的行为要顺乎民意,有关部门的执法要真正依法合法。温岭此次关闭四千多家鞋企,几乎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展开的,而这些企业有些已经经营了十几年、几十年。这其中有许多是用营业执照、合法经营的,其中更涉及许多家庭的生活。引发社会骚乱就不难理解了。可见,重拳治理带来的社会振荡不容忽视。

反思之四:经济转型是否适合采用“严打”的手段?

多年以来,政府都是强势的手段、强势的形象,遇到刑事犯罪高发、社会秩序混乱,就采取“严打”的办法。遇到“假冒伪劣”等食品安全等问题,也往往采取“严打”的行动。某地区曾为整顿市场秩序,大搞运动,出现了全域性大规模店铺关门事件。“严打”是“搞运动”式的思维,在全面深化改革,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背景下,越来越不适用于政府日常工作,特别是不适用于涉及市场的内容和行为。经济转型有其自身规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问题,不是仅仅依靠整治行动就可以解决问题。搞“运动”可以得到一时的成绩,但却不能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效果。如何设计各利益方都能接受的公共安全治理机制,构建完善、统一、有序的社会治理体系,考验着地方政府的智慧。

反思之五:经济转型的同时,政府的职能和运作模式要转变

温岭事件发生后,有专家直言,因为安全整治而强制关停本小利薄的鞋企,给人因噎废食之感。当这些小微企业能够解决就业、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带动GDP上升的时候,他们是政府的坐上宾,各种荣誉纷至沓来;而当政府谋求经济转型的时候,他们又被迅速地扫地出门。那么人们就会问,事先政府在哪里?是不是有监管缺位的情况?是不是“严打”的“战绩”越大,越说明平时不作为或作为不力?强制关闭四千多家小微企业,从程序上看有没有违行政理性?如果说落后的产业是粗放型经济的话,那么政府对企业和成千上万从业者利益的漠视就是一种粗放型的管理思维。所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方式要转变,企业商业模式要转型。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政府的职能和运作模式更要转变。

反思之六:中小微作坊模式还有没有前景?

温岭大多数作坊用自家的房子作为鞋厂,厂里布局相对合理。据媒体报道,一些业主反映,这样既节省了高昂的房租,又符合生产要求。尤其是电商时代,因为这类加工场结合淘宝、阿里巴巴网络营销形成产销一体的作坊,因为投入成本低,也成了当地年轻一代或者外来务工人员创业的新模式。实际上,信息化时代,国外的大工业、大型工厂、流水式大生产线,逐渐被小型化生产、家庭作坊式布局、柔性化制造所取代。实践证明,中小微作坊式模式只要在技术上、业态上、管理方式上有一定的创新,还是有开发潜力和发展前景的。这可能为温岭等地区的产业转型带来一定的启迪意义。

反思之七:地方政府急需培育危机公关意识

针对小微企业业主“要出路”、外来务工人员“要开工”、“要就业”,温岭市政府急需出面,给予安抚,拿出规划,更好地进行安置;针对国内外媒体对“严打”措施的质疑,温岭市政府也急需出面,拿出权威的声音予以说明;针对“2.17”上访事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温岭市政府更需要出面,说明事情的原委,出台处理事件的办法,说明未来经济转型的思路,把事件的负面效应转化为正面影响。

温岭市官方的表态

针对上述反思,我们欣喜地看到,20日,温岭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发布了该市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永兵针对市民关心的问题作出了解答。

张永兵说,现在整治到了最关键时期,原先停产的企业都要进入整改、验收、复工阶段,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也开始返程。经征求意见和讨论修改,消防安全整治标准已出台,对于生产经营用房、合用场所、居住出租房三类消防安全整治标准都做了明确的说明。对于无证照经营的企业还是要予以打击取缔,存在较大安全隐患且整治不达标的企业不予开工,违法建筑不得用于生产经营,新增的制鞋等行业企业一律不得在民房内开办。对于隐患较小的企业,允许其边做复工准备边加快整改,但必须承诺在规定时间内整改到位。

针对关停企业的开工复工标准问题,温岭市委、市政府出台了解决办法,各镇(街道)将结合实际设定开工标准和办理流程。所有制鞋企业均应登记为个人独资、合伙企业或有限责任公司。此外,鞋企被关停后,随之产生了房租退租纠纷。市政府决定,房子不能租了的屋主,对于已付的租金要按实退还。

我们期待,温岭市的这些举措能够尽快生效,温岭市的鞋业企业尽快恢复生产,温岭市的鞋业市场尽快恢复正常。利用2014年开年的“出名”机会,温岭市变坏事为好事,把“严打”带来的负效应转化为正效应,更好地巩固“中国鞋业名城”的地位,在打造县域经济升级版的道路上走得更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