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图说事】中越边境之战:为了忘却的纪念

2014年02月18日09:40  品图专栏  作者:萧沉  
1985—1987年老山前线照片。摄影|王红

文|萧沉

  关于本图集的第一张照片,摄影师王红说:

  这是我在战地留念最得意的照片之一

  衣服一个月没洗

  背心酸臭就扔了

  光着膀子采访

  挨了我们处长的批

  背景是“特功五连”突击队首次模拟演练后

  领导在讲评

  短暂休息一会儿

  激战即将来临

  腰间别着五四式手枪还挺忽悠人吧

  其实在战地我只开过一次枪

  打了六发子弹

  是为一个朋友送行

  我真正的武器是我手中这台佳能A-1的相机

  中越边境之战,始于1979年,终于1989年。战争进行了十年之久,但国内媒体在那十年中,对战事并未有太多报道,零星的图文消息也多限于军队的《解放军报》或《解放军画报》三两家,普通国民很少知道战争的持续时间与进程,许多人甚至误以为中越之战也就打了一两年……那十年,媒体对战争的控制性报道或许是有道理的,国家毕竟已转入改革开放的经济轨道,不能因此而分散国民的注意力。况且,越南一弹丸小国的边境挑衅,用不着惊动全中国人民,派点儿解放军教训一下就是了。然而,没人能想到竟持续了十年,战争结果乃至双方的伤亡数字之类,国民也很少有知情者。而1990年北京亚运会期间,伴随越军大将武元甲的来访,中越之战的那一页似乎也没什么说法就掀过去了。此后中越重归于好,贸易互通,直至今日,民间商人们也开始频繁往来起来,感觉那场战争好像从未发生过似的……

  王红这一大批摄于1985—1987年间的老山战地照片,据他讲是那时以参战部队摄影干事的身份赴老山前线拍摄的,他在那里前后工作了18个月,使用佳能A-1型相机拍下了800多个胶卷约28000多张照片。这批照片的部分公开则是在 2007年后,陕西摄影家胡武功与评论家巩志明等人曾撰文有所评介。摄影界的专业报刊《中国摄影报》《映像》《中国摄影家》等也相继给予了专题推介;此外,还有《南方人物周刊》《青年文摘》《三月风》《凤凰周刊》与《凤凰卫视》等报刊媒体也对其进行了专题介绍与访谈。加之澳门出版社在2007年也结集出版了《生命记忆——王红老山战地影像》一书,于平遥摄影节也展览过,在推广宣传上,可说很是充分了。而我这一篇文字,炒冷饭而已,其实已不重要。王红之所以给我寄来他的这些照片并相关资料(包括一封长达4页纸的热情洋溢的手写信),主要是基于赵利文的推荐,讲我前一度曾搜集、整理、推介八十年代的摄影作品。而他的这批战地照片,就题材而言,在八十年代中国摄影史中是非常特殊的产物,我以为应当予以特别收入。

  凡从六、七、八十年代走过来的摄影人,大都知道尤其在军队里做摄影,限制很多,且八成以上的摄影“作品”皆为高调舆论宣传之用的摆拍;许多官兵训练、作业、学习、劳动与生活之类的场景,都不是在自然真实的状态下抓拍的(当年宣传雷锋的那些照片便是很典型的案例)。军旅摄影师吃军队饭,领军队工资,受军队培养,一切摄影设备乃至开销也均由军队提供,又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所以其摄影往往鲜有能体现自由意志的个性。王红的这些战地照片里,不少也有为宣传而拍摄的倾向与痕迹,这当然是很正常的。王红自己后来也非常坦诚地反思说,当年在车站拍摄那些妻子送丈夫、父母送儿子奔赴老山前线的场景时——“仅为当时因袭了“高、大、全”与“军人流血不流泪”等思维定式和习惯模式,导致自己对许多像《出征》(侯登科、潘科作品)这样看似“非主流”却洋溢着人性光辉的感人情景漠然置之。这才是今天想来最为遗憾的事……

  难得的是,那时他因与西安摄影家侯登科、胡武功、潘科等人常有书信交流,受到大家不少的“影响、鼓励、支持、鞭策”,所以他的战地摄影也还有相当一部分很能看出他的个人立场、摄影态度、人生观与审美观,诸如一些阵地上的战斗场景、战地迪斯科场景、跪写家信场景、男女官兵在大战前聚会与分别场景等。不过据王红讲,他最感遗憾的还是他负伤后所丢失的许多照片(包括一批彩色照片等),诸如那些实打实、硬碰硬、真刀真枪的情景——“排雷开辟通道时被炸到空中的战友、趴在地上示意可以前进的工兵、满脸鲜血染红了绷带仅露出期待眼神求救的战友”……这些拿命换来的照片应该是他28000多张照片中最精彩的一部分,但我们却没能看到。而这些精彩之照在未来还会有看到的可能么?它们究竟在谁手里?还能物归原主么?我想王红一定非常期待这一天的到来!作为关心此事的读者,我也期待这一天!

  生命是无比宝贵的,而王红拿命换回的这些照片同样弥足珍贵。它们以纪实与报道的角度 (部分照片也有一定的艺术性)记录了那场局部战争中的各个方面,使我们得以看见并了解到八十年代中国军人在一线战场上的精神风貌,并通过照片重新反思正义与人性、战争与和平、国家与个人、理想与生命等问题,这本身已证明了王红这批战地图片的重要意义与价值。而今天,在远离了那场战争硝烟之后,王红以及许多 “过来人”的心虽都已淡定了,但记忆亦如留在底片上的影像,已成为永远抹不去的历史及一种“为了忘却的纪念”,更会被后人反复提起。

栏目编辑|马俊岩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中越边境之战 对越自卫反击战 老山战役 老山前线 王红 战地摄影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他不相信我是喀什人,更不相信我在这里生活了18年。后来还是google告诉我,哪里是喀什老城,哪里是高台民居。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定义着喀什。

如果摄影真的能够改变世界,一定是从改变人心开始的。因为人性中的丑陋和不美好才是这个世界上一切社会弊病的根源。

那些带血的GDP不仅肮脏,如再不制止,还会像毒瘤一样蔓延。

我在新闻摄影上经历了“抓拍”—“摆拍”—“摆中抓”—“抓中摆”,在“S”形弯道上摇摆着一路走来,不知对错。

1944 年长衡会战时,胡宗煊所在师部奉命增援广西柳州,当时陈喜梅因有了身孕不能继续随军,留在了湘阴。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