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

艺术品鉴定亟待拨乱反正

雷蕾 中投艺术
2014年03月03日 01:21

——从苏轼《功甫帖》的鉴定说起

《功甫帖》一石激起千层浪,从文物的进出口税到文物的真假鉴别,都牵动着业内人的每一根神经。艺术品市场鉴定乱象再一次呈现在世人的眼前,谁来鉴定,谁有资格鉴定,鉴定市场到底该怎么管理,一系列问题成了大家讨论的焦点。我们根据《功甫帖》各方表态进行剖析,强调了艺术品鉴定市场拨乱反正的急迫性和重要性,也提出了改进的思路和方法。我们抛砖引玉,希望业内有识之士能够共同探讨和呼吁!

■吕长宋

自2013年12月21日,上海博物馆的三位专家钟银兰、单国霖和凌利中在《新民晚报》对《功甫帖》的真伪提出质疑后,艺术品鉴定如何规范再次成了业内谈论的焦点。更有甚者,对体制内的博物馆专家有没有权力对民间收藏品进行研究提出了质疑。简直就是无稽之谈!难道文博界真正的专家不说话,假的就能变成真的啦?这简直就是自欺欺人、掩耳盗铃!不知道说这些话的人居心何在!难道是要堵住真正专家的嘴,便于假专家鱼目混珠、蒙骗世人吗?这是一个言论自由的社会,任何事物,不管是什么身份的人都可以发言,只要他说的有理有据,我们听之;无理无据,那只能是他自己丢人现眼的事情,我们可以一笑置之;二者兼有,我们明辨是非即可;如果违法,则依法治之。学术争鸣,应该百花齐放,做学问、搞收藏都要有一颗真诚、包容的心。真理是越辩越明,只要是真理就不要怕别人辩,怕辩的就不是真理,因为足见他底气不足,自己也是心里打鼓、没把握,遇到真神就慌了手脚。何况是在关乎真假国宝的大是大非面前,更要听取各类专家的不同意见。如果把赝品当国宝,岂不闹了国际笑话,华夏五千年的文明丢不起这个脸!国家文博界的专家学者也丢不起这个人!

为了规范艺术品鉴定市场,引导艺术品市场理性投资,我们深入分析此次事件中的各方表态,从他们的态度中剖析各方的观点和焦虑,借此呈现中国艺术品鉴定市场百态,从而证明艺术品鉴定拨乱反正的紧迫性。

一、体制内的专家学者有没有资格对民间交易的艺术品进行学术研究?这是一个伪命题!

这个问题从报道中可以看出,买家刘益谦、拍卖公司包括苏富比以及一些藏家,都对上博专家的行为提出了质疑。日前,在一个艺术品基金的成立仪式上,一位国内拍卖行业排名前五的国营拍卖公司总经理就此事件发言,核心思想就是对上博三位专家的行为进行声讨。他们的依据都是行业的潜规则,他们的论调是买家从拍卖场竞买什么东西、花多少钱、真品还是赝品,作为体制内的研究人员,没有必要说三道四。意思就是,我们拍卖行自娱自乐,即使坑蒙诈骗买家(其实还包括卖家),不干你们官家啥事。只要是买家、卖家心甘情愿,其买卖什么,花多少钱,从个案来说,不仅是官家,就是民间也没有几个人去关心的。但是,从行业规范和发展的角度和高度,行业内每一位有良知的从业人员都应该振臂疾呼,要勇于揭穿这种诈骗行为,敢于痛斥知假卖假的害群之马,维护公约良俗和坚守诚信经营的道德底线。更何况是把赝品当作国宝文物四处宣传,那就是谁都可以说了,何况是专家学者学术研究成果的公布于众,学术争鸣,以正视听呢。

首先,要说明一下什么是行业潜规则。潜规则顾名思义,就是见不得阳光的规则,之所以见不得阳光,就是因为它存在违法害人、损他利己的规则,在艺术品行业就是蒙人的规则,即内行蒙外行,外行蒙外行。何为蒙啊?就是利用信息不对称进行欺骗的行为。所以,潜规则是拿不到台面上来说事的。没想到这次上博的三位专家真是把拍卖界的不良商家及艺术品投机商给惹急了,口无遮拦,慌不择言,把潜规则也给搬到台上来了。真是为这些人汗颜啊!

其次,法理不容。如果卖家或拍卖公司公开卖假,那就是扰乱市场、破坏交易秩序、违背诚信原则,而且是一种违法行为。如果是在我国境内发生,不仅专家学者,包括业界都可以而且应该声讨,工商管理部门和其它有关执法部门还有权依法查处和打击这种不法行为。如果查实是知假卖假,可以以诈骗罪依法起诉,金额大的还可以追究相关责任人的刑事责任。我国拍卖法中规定“瑕疵不担保”,不是知假卖假的卖家或拍卖公司坑蒙诈骗买家及其违法犯罪行为的护身符。拍卖交易也是一种经济行为,各方利益更是受到我国相关经济合同法律法规的保护的。只是在拍卖交易过程中,没有太多的人去认真研究相关法律,而且这么多年来,拍卖行业为了自身的利益而向买家灌输了一种不能维权的错误思想而已。当然,这里面存在一个卖家以及拍卖公司“知假”取证难的问题,但并不是说取证难它就可以大言不惭,它就是合法的。

第三,于理不通。不知道哪位投资人愿意花大把的票子到拍卖行去买假货,难道还真的有像买家刘益谦所说“钱多、人傻”的,跑到拍卖公司去花成百上千万买个假的回来自娱自乐吗?除了变相行贿的,相信没有第二人了。当然,如果买家是抱着我被别人骗了,我不能吃亏,得遮着掩着,好去骗下一个买家,那就另当别论了。这种事情比比皆是。

第四,国宝必须要经得起权威鉴定。既然将所买卖东西上升到国宝级文物来四处宣传,特别是准备公开展览,那就已经不是个人私下收藏问题了。业界的专家学者,就有责任和义务来进行学术研究,辨明真假国宝,以正视听,对社会负责,对历史负责。作为国有体制内的专家学者,在公共利益面前要敢于说话,说真话。否则,他们拿着纳税人的钱干什么啊。

第五,与事实不符。正如买家刘益谦在自己第一份声明中所说,他聘请了单国霖先生为自己的学术顾问,专门负责作品的挑选和展览的学术把控,而且其龙美术馆(浦东馆)的开馆之展也是聘请单国霖先生主持的。这恰恰说明刘益谦这位体制外的民间买家实际上是聘请了体制内的专家给他出谋划策、提供学术支持的。不要说有实力的大藏家,就是一般的手头有个一件两件自以为是文物古董、艺术品的人,不都想找一两个权威的专家学者给他鉴定吗?真正有实力的大藏家、大买家,哪个身后没有十个八个体制内的权威专家学者给他做顾问,帮他掌眼把关啊?哪家够实力的拍卖公司、典当行、美术馆不请了一批体制内的专家学者给自己做顾问吗?苏富比拍卖公司不是也有很多国际顶级博物馆的专家担任自己的学术顾问吗?从苏富比的介绍看,这次报告的出炉不是也邀请了很多博物馆级的专家参与吗?此时为什么不讲潜规则啦!

当然,体制内的专家学者也是良莠不齐,有些行为不检点,为了钱乱鉴定的也比比皆是,搞得艺术品鉴定市场是更加浑浊,鉴定市场的最后一方净土也不是很干净了。诚信缺失、道德沦丧,是这个艺术品鉴定市场的悲哀!

我们的结论是:体制内的专家学者很有必要而且有责任和义务利用自己的专业所长和国家机构的庞大资源优势,对各种具有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文物进行学术研究,辨明真伪,发掘价值,供全社会学习交流。特别是对所谓的国宝,必须要鉴定清楚,以正视听,对社会负责,对历史负责。

二、辨明真伪,难道真的就是对藏家的打击和对中国古代书画交易市场的摧毁吗?这是本末倒置、无稽之谈!

据媒体报道,在第四届中国艺术品市场高峰论坛上,一些藏家和拍卖界人士对此事也发表了各自的意见。有藏家说到:上博为什么要高调介入这件事情,总会是有原因的,但如果把刘益谦这个在中国古代书画收藏市场指标性的、风向标式的人物打垮,我们的市场还有我们民族的文化恐怕就没有一个薪火传递的人物了,这个事情(指上博专家研究《功甫帖》)是不应该发生的。有拍卖公司的老总说到:公众通过这个事情关注古代书画,这是一件好事,但是不希望通过这个事情让大家觉得,古代书画市场太复杂,东西不能买了,古代书画市场通过过去二十年的拍卖培养了这么一批收藏家,真的是很不容易的,还是应该保护他们的。

还有那位在艺术品投资基金成立仪式上发言的拍卖公司老总说,艺术品拍卖市场在真假问题上可以“量化宽松”,其对“量化宽松”一词解释是,在拍卖时可以根据市场需要适当放宽真假标准,目的是为了满足买家的需要,其意思就是在拍卖时可以鱼目混珠,以假充真。这真是荒唐!可以说是厚颜无耻!

暂不论《功甫帖》的真假,因还没有最后定论。但真不明白这些藏家和拍卖公司的老总是怎么想的,是不是为了维护市场就不需要讲原则、诚信和真假呢?拍品真假就可以“量化宽松”啊?如果真是这样,这样的市场没有也不可惜!这真是本末倒置!而且,按照他们的推理逻辑,河北衡水冀宝斋的老板更是代表中国收藏界的一面旗帜、更能代表我们民族文化的薪火传递者!无稽之谈!

我们的观点是:辨明真伪,才是真正对藏家负责,对市场负责,更是对社会负责,对历史负责。只有辨明藏品的真伪,交易、拍卖的都是真品,才会吸引更多的局外人参与到文物古董艺术品的收藏中来,促进这个行业健康、理性、可持续发展。当前艺术品交易市场就是因为假货充斥、炒家横行、哄抬价格、投机过多等市场乱象,导致很多真正想收藏的个人和机构不敢也不愿踏入的一个主要原因,也是很多老藏家慢慢退出这个圈子的重要原因。所以,只有辨明真伪才是对藏家和中国古代书画市场乃至整个艺术品市场最好的保护。

三、发表不同意见的学术研究就是阴谋吗?阴谋论者包藏阴谋!

拍卖公司是阴谋论的最主要支持者,从网上看到《上海博物馆三位专家为啥要质疑<功甫帖>真伪》一文,可以明显看出阴谋论:《功甫帖》就是上博三位专家代表文博界专家与力挺拍卖界专家的祝君波负气斗法的阴谋的牺牲品。在一些好事的阴谋论分析家的推动下,从买家刘益谦的声明中也能够明显感受到,他认为上博此次事件是具有不可告人的目的和阴谋,自己是躺着中枪,所以他的声明是一次严过一次,最后是连击带讽,字字见刀。刘益谦作为当事者,有些言辞过激,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自己花了几千万元买回的东西被人怀疑为赝品,搁谁也一样。当然,这也说明他只是一个艺术品的买家。

阴谋论是一种狭隘的思想。我们相信上博三位专家就此事没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或者是阴谋,反倒体现了他们君子坦荡荡的胸怀。上博也不会拿他们当枪使,上博还是知道爱惜自己羽毛的。何况单国霖老先生还是买家刘益谦的艺术顾问,更不可能出头给人当枪,得罪自己的老朋友。作为文博界的资深专家,他们个人修养都是很高的,相信文博界、艺术界的所有参与者是光明磊落的,不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我们欣赏、收藏文物古董和艺术品,是为了欣赏它们所呈现出来的那种美,读懂并感受创作者的艺术思想和创作技巧完美结合所带来的视觉冲击和心灵的享受,有些文物古董是为了感悟它的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更重要的是修身养性、陶冶情操。

拍卖公司为什么对此事叫得最凶,纷纷站出来讲潜规则、讲阴谋论,但只知抨击,而拿不出辩驳的依据。这次即使是已经进入国内市场面对面竞争的对手苏富比可能卖假,国内拍卖行好像是代表正义,要为竞争对手出面义正词严的声讨。唇亡齿寒,这个道理他们很懂。其实,他们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维护国内拍卖公司知假卖假的违法行为,不要被市场、法律给清盘。这才是阴谋论者的包藏真正阴谋。

四、需要澄清一个概念——民营美术馆不是公益机构。

在这场讨论中,有人强调,刘益谦买艺术品是为龙美术馆展览,是在做公益事业,其实是不了解民营美术馆的功能定位。有的民营美术馆是以对外租赁场地办展览和进行艺术品交易为收入来源的企业化经营单位,如北京的今日美术馆、美丽道美术馆等等;有的民营美术馆是满足个人、企业收藏并对外宣传展示的一个窗口,如龙美术馆、亿利美术馆等等。如果按严格意义来讲,中国的国立美术馆也不是完全的公益机构,包括中国美术馆,它虽然对参观者免费开放,但它收的是参展方的钱。一个纯粹的公益美术馆,它应该是自己选题并策划各类学术性展览,而不对外出租场地,开展商业性展览。

五、买家刘益谦可以稳赚不赔。坦然应对是关键!

买家刘益谦应该心里很明白,上博的研究报告对他是一件天大的好事情。如果是真品,通过此番学术辩论,《功甫帖》更具学术价值和市场价值了。如果是赝品,正如他自己所讲,苏富比会给他一个交代,简单理解就是苏富比可以给他退货,他没有任何损失。对买家刘益谦来说,两头不亏,是一个多赢的局面,稳赚不赔!

其实,通过这次及时的学术辩论,如果发现《功甫帖》确实有问题,由于业内外都高度关注苏富比的态度,如果是赝品,是否退货,关系到苏富比的信誉和其在中国巨大市场的未来发展,苏富比即使不想退货也不得不退货了。如果这次没有上博的专家研究论证,将来再被论证是赝品,那就只有砸在买家自己的手上了。买家刘益谦在这方面是有过教训的。其总计花费2000万元购买的齐白石《松柏高立篆书四言联》,虽然曾经以4.255亿元高价拍出,但因买家最后鉴定该作品是赝品而没有最终成交,至今,该作品还躺在某个仓库里,不了了之。所以,刘益谦应该要感恩而不仅是感谢上博的三位专家及时公布了自己的学术成果,为自己避免了可能的风险。而且通过此次事件,上海龙美术馆可以说是名满天下,媒体报道至少抵得上10个亿的广告费,刘益谦就偷着乐吧。

六、拍卖公司苏富比可以名利双收。危机应对是关键!

如果最后确定是真品,苏富比通过过程中虚心听取各方专家和市场的意见,并积极组织专家进行重新研究论证,而给人留下很好的企业形象;如果确定是赝品,从长远战略考虑,苏富比会而且应该积极主动退货,并做好一切售后服务和对买家的安抚赔偿事宜。如果苏富比在此次危机事件中,能够如此应对,这说明苏富比是以买家利益为重,各方都会对苏富比另眼相看。其实以买家利益为重也就是以卖家利益为重,这是辩证的。所以说,不管是真品还是赝品,如果苏富比处理得当,将给市场留下一个极好的印像,对其塑造讲诚信的良好品牌形象将产生积极的作用,并极大地提高其在中国内地市场的美誉度,为苏富比中国公司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市场氛围,树立诚信经营的品牌形象。这将无形中为其带来了很多忠实的买家和卖家,其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将是无往不胜,未来的利益将会远远大于这次退货所造成的几千万元的损失。这才是国内那些还忙于利用法律空子知假卖假而偷偷沾沾自喜的大小拍卖公司最大的威胁,这将真的是狼来了!

所以说,苏富比拍卖公司在这场学术大讨论中,如果处理得当,能够化危为机,将是名利双收。

七、逻辑推理:徐邦达老先生未必见过《功甫帖》真迹或墨本。

从徐邦达老先生在1992年02期《故宫博物院院刊》中发表的《苏轼<宣德郎刘锡勒草>一页》文章中“曾见赐《宣德郎刘锡勒草》一通,在《苏米翰札》合册中,见之《书画鉴影》卷一O,闻今已分拆。其中苏书《功甫帖》,米芾书《恶札贴》,现藏上海博物馆,兼真迹无疑。”其中“曾见赐《宣德郎刘锡勒草》一通,在《苏米翰札》合册中,见之《书画鉴影》卷一O”已经明确表述徐老只是亲眼看到“《宣德郎刘锡勒草》一通”,而“《苏米翰札》合册”其它各册是“见之《书画鉴影》卷一O”。如果他见到的是《苏米翰札》合册全部,就没有必要写“见之《书画鉴影》卷一O”这句话了。同时可以看出,徐邦达老先生只是听闻分拆,而且“现藏上海博物馆”不知从何说起,应该也是道听途说的吧,那么其所谓的“兼真迹无疑”也就不咋可信了。

因为如今事实已经证明,苏轼的《功甫帖》应该没有被上海博物馆收藏,否则就没有如今的争论了。因为国立博物馆有明文规定,只进不出,特别像《功甫帖》,如果鉴定是真,就是国宝级重要藏品,怎么可能外流呢?如果《功甫帖》在1992年之前就被上博收藏,今天怎么可能会被苏富比公司拿来拍卖呢?还有,如果上博确实藏有徐邦达老先生所说的《功甫帖》真迹,那苏富比拍卖的肯定就是赝品了。如果是这样,也就进一步说明了上博专家为什么要站出来公布自己的研究成果,以正视听了。如果是这样,苏富比的笑话可就闹大了。

当然也有可能,上博当年鉴定《功甫帖》是伪本,拒绝收藏,如今又被当做真迹来拍卖,为了证明自己当年拒绝收藏是对的,所以需要站出来证明真伪。这种仅限于学术交流是可以的,而且应该提倡,作为上博更是很有必要。即使最后借助高科技手段和海量信息综合证明《功甫帖》是真迹,也没有必要对上博有任何的苛责。因为时代在进步,技术手段在进步,掌握的信息量更多,对很多事物都会有重新的认识,包括对古董文物的鉴定,但这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的成果。对的没有必要沾沾自喜,错的也没有必要过度自责,辩论清楚了,共同进步了,就是我们每一个人对社会做的最大的贡献。

任何一方要想证明《功甫帖》的真伪,不要拿徐邦达老先生1992年的文章说事。因为从以上文章分析可知,无法确定徐老在1992年发表文章之前是否见过《功甫帖》真迹,甚至是墨本。

八、艺术品买家要有买家的风范。打铁还需自身硬!

不管是艺术品收藏家还是投资人,都要有一颗平和的艺术品欣赏、收藏之心。我们收藏或投资艺术品,首先要热爱和喜欢艺术品,其次要研究和提高自己的艺术鉴赏能力和眼光,要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收藏和投资都需要去研究艺术品的内涵和外延,即艺术品内在的美即艺术价值和外在的历史信息,修身养性、陶冶情操、提高境界。我们面对混乱的艺术品鉴定和交易市场,要拿得起还要放得下,只有自己苦练内功,才能收藏到更多的艺术精品,体悟收藏的过程并从中获得更多的收藏乐趣。才能够不被艺术品掮客和拍卖公司给忽悠了。

如果买家只是一个投机客,任何东西在他眼里,那都只是炒作的工具而已,真假都是次要的,学术那就跟他更扯不上关系了,就像网络盛行虚拟的比特币一样。只要假的不被戳穿,击鼓传花,最后东西不砸在自己手上,自己赚到钱就可以了。拍卖行更是乐此不疲,只要赚到佣金就可以了,所以他们是极力维护市场的潜规则,就怕明白人出来戳穿他们的假把戏。

就本次事件而言,买家如果是一位真正藏家的话,此时,他既要组织专家从学术的角度,研究论证藏品本身到底是真是假,而且还要从藏品的收藏轨迹出发,特别是近百年的收藏轨迹,查出该件《功甫帖》是否就是坊间传说的上世纪八十年代被上博否定的那件。追根溯源,解开疑惑,并将研究成果公之于众,供大家学术交流,以正视听。而不是十天三声明(声讨),这是本末倒置,不是收藏家的风范和所为。因为真的就是真的,不怕说;假的就是假的,不说也是假的。至于最后论证拍品确是赝品,是不是要追究拍卖公司的责任,或者是退拍,则要根据拍卖时实际情况、交易约定以及交易地的法律法规来决定。

《功甫帖》是真是伪,这是艺术品鉴定和拍卖市场的一件个案,结果不是我们在此研究的重点,因为那是买家、卖家、拍卖公司以及鉴定专家的事情。当然上博三位专家还需要根据苏富比报告中提出的论据和观点继续研究,要有始有终,为自己的观点找出更多的论据,为研究苏轼这位伟大的文学家、书法家做出更多的贡献。我们还希望有更多的专家学者参与到《功甫帖》或者其它文物艺术品的学术讨论中来。

从《功甫帖》的各方表态中可以看出,艺术品鉴定和拍卖行业已经到了岌岌可危的时刻了,为了维护利益集团和个人之私利,不惜指鹿为马,打压学术研究。艺术品交易市场包括拍卖市场没有诚信,没有道德底线,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这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表面只是艺术品行业诚信和道德问题,其实这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诚信危机、道德危机问题。因为艺术品市场参与者,也都是社会活动的参与者,他能够在艺术品交易过程中,为了利益不讲诚信和道德,难道能寄希望于他在其它社会活动中讲诚信、讲道德吗?诚信和道德,不是孤立的。这正是艺术品鉴定行业亟待拨乱反正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们对《功甫帖》个案的深入分析,目的是剖析艺术品鉴定市场现状,引导鉴定行业的规范和未来的发展。我们要正确对待艺术品鉴定,要将辨别真伪上升到行业存亡的高度来认真对待。否则文物古董艺术品交易市场将是越走越窄,最终会走向一个死胡同,谁也不敢参与了。因此,艺术品鉴定行业需要加强制度建设、规范管理和行业自律,重塑诚信形象,树立道德标准。

首先,国家管理部门要加强鉴定行业法律法规、管理制度和鉴定规范建设。

其次,建立国家文物艺术品电子档案资料库。将故宫博物院、各级博物馆和其它单位收藏的具有社会价值的文物艺术品,利用高清摄影成像手段和电子技术建立电子档案资料库,分门别类的管理,网上免费开放,以便社会鉴定时对比参照。

第三,加强鉴定师的培训、考核和管理。鉴定师实行分级管理,比如分初级、中级和高级鉴定师,持证上岗,注明鉴定类别。国家文博研究单位内获得副高级以上职称的专职研究员可以申请相应级别的鉴定师资质证书。

第四,成立中国文物艺术品鉴定师行业协会。行业协会要加强行业自律和管理,提出建议并督促国家管理部门完善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加强行业自身管理制度和规范建设,弘扬诚信鉴定,鼓励学术争鸣。

中国投资协会艺术品投资交流中心作为艺术品投资方即买家的行业组织,我们要求国家相关管理部门要承担起顶层设计的职责和任务,加快各项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建设或完善,用法律法规和制度来规范和约束市场交易各方的行为,指导市场活动有序进行,维护市场的公平和正义。我们有责任和义务要求和督促艺术品拍卖行业、鉴定行业以及创作者行业的协会,加强行业规范管理和自律,维护艺术品交易市场的诚信和各方利益。我们呼吁并要求参与艺术品交易的各类机构和个人要诚信、守法经营,共同维护市场健康、理性、可持续发展。否则,没有了买家,就没有了市场!

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为拥有或呼吁真理、正义与公平的群体出头,这也是党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对行业组织提出的“明确权责、依法自治、发挥作用”要求的具体落实,我们将主动去维护他们的利益和尊严。如果苏富比公司正像某拍卖公司老总所言,投机取巧,在美国纽约起诉中国上博的三位专家,以为上博专家不会费力不讨好的去跨国应诉,想利用司法鉴定的方式来证明《功甫帖》的真伪,那是一种自欺欺人、掩耳盗铃的行为。为了维护市场的正义和真理,维护中国艺术品鉴定市场这难得的学术争鸣氛围,中国投资协会艺术品投资交流中心愿意无条件出资帮助上博三位专家打这场跨国官司。否则,以后谁还敢对艺术品市场中的假货赝品说话啊?那将来中国艺术品交易市场将是假货赝品横行,其后果将是不堪设想。

为了行业的发展,我们责无旁贷!

 

(更多内容请点击阅读原文)

 

如果您觉得此文实用,请分享到朋友圈,让更多的朋友知道。
谢谢关注中投艺术网!
新朋友 返回对话框,左上角点击小人形标志可查看历史消息
老朋友 点击右上角【…】和【→】在弹出菜单中选择“发送给朋友”或者“分享到朋友圈”
更多惊喜尽在中投艺术!

 

 




中投艺术网官方微信:artcia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投艺术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