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纪云:近距离感受胡耀邦 |
在这里我想着重指出的是,在我与胡耀邦同志的接触中,感受最深的是他的民主作风。 |
|
对于胡耀邦的民主作风,凡与胡耀邦同志接触过的人无不交口称赞。他让人说话,敢让人说话,动员人说话,“不戴帽子,不打棍子,不抓辫子,不装袋子”这是胡耀邦同志身体力行的名言。凡是他主持的会议,与会的人都比较轻松,发言热烈,有时甚至争论得面红耳赤,胡耀邦同志全不在乎。所以,在中央工作的人,包括一些老同志,都认为胡耀邦同志主持中央工作期间,是中国共产党最民主,政治生活最正常、最活跃的一个时期。 |
 |
胡耀邦同志在他任总书记期间,一有空就深入基层,访贫问苦,调查研究。那些有名的穷山恶水、荒漠边陲、严寒高原、世界屋脊他大都到了。1986年5月,我陪他去甘肃考察工作,他告诉我:全国2000多个县他已去过1500多个,甘肃省地市一级还有两个未到,即平凉地区和甘南自治州,这一次就是来补这一课的。作为总书记他身上的担子有多重,是可以想象的,但他还抽空挤时间阅读大量人民来信。在他任职总书记期间批处的人民来信不下数千封,是其他领导人无法与之相比的。 |
|
在1984年7月30日的书记处会议上,胡耀邦同志说:“前天我向小平同志汇报了三中全会的问题,我讲三中全会的一个议题是明年召开党的代表会议的问题。党代会的议题是:1、‘六五’计划与‘七五’计划问题;2、人事安排问题。中委要退一些人,进一些人。现在的中委60岁以下的不到100人。补充中委的条件是:一是对经济工作真正懂行的人,二是作出了突出贡献的人,三是优秀的55岁以下的年轻干部。” |
|
他常对人说:“我12岁在家乡文家市里仁学校上学时,正值毛主席领导秋收起义的部队在文家市集中。那天早晨在里仁学校操场上,我第一次看到身材魁梧的毛主席给起义部队讲话,听到他说:‘我们现在力量还小,还是一块小石头,可是总有一天能够打烂蒋介石反动派的那口大缸!’”这是胡耀邦第一次见到毛泽东,当时他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的命运与事业竟会和这个高个子的毛委员紧紧联系在一起。 |
胡耀邦是“抗大”第二期学员,该期学员大部分是红军高级干部,除胡耀邦外,重要人物有陈赓、何长工、杨得志、姬鹏飞、康克清、黄春圃、余秋里等。陈赓被任命为队长。胡耀邦经学生选举担任第一队党支部书记,这表明他在那时已被看做革命力量精英中的精英。
经过“抗大”的学习和洗礼,胡耀邦在革命道路上迅速成长。他学习成绩居全队之冠,短期内被调升为一大队政治委员,深得知识青年学员的爱戴,并以善做知识分子工作而闻名。在中央开展对张国焘的错误的批判中,他表现出了杰出的政治才能。
|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