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网红方建华
网红方建华 新浪个人认证
博客十周年地图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57积分
  • 博客访问:8,349
  • 关注人气:1,005
  • 获赠金笔:10
  • 赠出金笔:0
  • 荣誉徽章:点亮荣誉勋章图片博主兑换私密博文兑换金笔
正文 字体大小:

从心理学角度谈文章出轨

(2014-04-11 18:19:15)
标签:

微信运营

微信营销

微营销

微店

分类: 微信营销

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0003/2011-11-17/7J21B5DA00AJ0003.jpg

文章出轨被曝光以后,舆论界一片哗然,各种爆料、评论、预测、分析铺天而来,以至于很多提着海天促销装的路人、围观者也不禁捶胸顿足,开始怀疑爱情、怀疑人生。

  
  作为娱乐圈之前的模范夫妇,这一变故无疑成为很多情感工作者和文艺粉丝们研究的绝好案例。不少人从不同角度分析了文章出轨背后的深层动因,从情感历史到性格特质、从姐弟恋模式到雄性生物本能、从需求归属到环境诱惑等等。
  
  而下文则是我从心理学角度,基于子人格和人际关系理论给出的一种分析。为使条理更为清晰,本人进行了重新编辑。之所以觉得有分享价值,在于这种分析角度不仅只适用马文姚事件一个特例,同样也能给长期关系中的初始选择和同步成长带来些许启示。
  
  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有一些难以忘怀的往事,特别是那些能够触动心灵、引发无限情绪的个人生命史的瞬间。这些往事或许已经被我们遗忘,但它们却仍然会隐藏在我们特定情绪的背后,变着戏法地捉弄我们。我们通常将这样的心灵往事叫做情结。
  
  我们在生命历程中经由的各种因缘铸成了不同的情结,这些情结又会以特殊的方式融入我们的成长,分别发展成我们多样化的性格。而每个性格侧面似乎都有它独特的生命,与其他性格相互隔离、相互区分。这些具有独立个性的性格侧面就是子人格。
  
  在这里,我们认为婚姻中的配偶其实是你子人格的投影,是你被压抑了的另一半的象征体。每一场长期的婚恋关系都是为了满足我们子人格的均衡成长。根据伯恩斯的TA人际关系理论,人生是有脚本的。我们总是按照自己幼年时被家庭暗示所形成的脚本来成长,而亲密关系就是为了使我们那些被压抑了的子人格得到进一步成长,所以我们才会爱上某个人。爱的本质是为了自我成长。
  
  如果人生有脚本,那我们会爱上什么人是否也会有脚本呢?答案是有。
  
  爱的脚本主要有两个部分构成:一是潜意识里总在寻找的熟悉的感觉;二是潜意识里总在寻找的被压抑了的自己。
  
  你可能不太理解,我们继续往下。
  
  每个人都有多种性格,只是通常只会有一种人格能发展成主人格,其他的子人格被压抑了下去。但这些子人格并没有消失,只是暂时隐藏了。当我们在面对不同环境和情绪刺激的情况下,这些子人格很可能会被激发出来。它们会和主人格缠斗,最终只有一种人格胜出,其他的则被再次压抑了。(如果压抑失败造成两种或多种人格不相上下的情况,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人格分裂。)而在这些被压抑了的子人格中,也还存在斗争与角逐,也有高低之分。而我们爱上的那个人,往往就拥有着我们相比最明显的、被压抑了的那个子人格。
  
  所谓爱,首先是相遇。而相遇的过程,也就是彼此子人格碰撞的过程。你所遇见的形形色色的人群,你最先能够辨识的,总是那些似曾相识、能够带给你熟悉感的人。因为他们身上的一些特质唤醒了你隐藏的子人格。你有,所以你能认出他。举个例子,你受过伤,知道什么叫痛,你下次再遇到痛的时候你会很快地辨认这种感觉,而当一个正在经历着伤痛的人出现时,你也能很快地感受到他的痛楚。
  
  回到马文姚事件中,先看他们性格。
  
  不难了解,马伊琍是个很严谨的人,大气,勤俭,理智,曾被评为娱乐圈最没有星味的明星,终年穿T恤和布鞋。而文章呢,则是一个私下比较痞,持才傲物的人(有次录节目,在后台休息室,他在那儿抽烟,工作人员要他把烟掐了,他就直接掐在了沙发上)。
  
  那么是什么样的成长经历造成了他俩这样的性格呢?来看看他们的原生家庭。
  
  最近新浪微博上有一篇伊利父亲发的微博。里面提到伊利的双亲都是中学就下乡当了知青,返城后,中年又下岗,家里生活条件一直很差。他们家生活条件好起来,完全是靠伊利演戏慢慢出名后的收入提高。 而且从伊利父亲这篇微博和下面的评论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她父母都算是本分的老百姓,就想息事宁人,自己受点委屈也没关系。马伊利就是成长在这样的家庭里。
  
  根据萨提亚的沟通模型,我们可以理解到,父母强势孩子就弱势,父母弱势孩子就强势。家庭的这种模式是配合式的。打个比方,在沟通模型中,强势和弱势是两个极端,大家会发现,凡是强势的人,他沟通的对象往往是弱势的,因为只有这样双方才能沟通得起来。马伊琍成长在一个父母都比较弱势的家庭,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所以她从小就很懂事,她特别会承当生活中的事情,所有事情,大大小小事情都是她自己承担,她没有一般女孩的娇气,因为她成长的环境就指不上别人。而且她心疼她爸妈的遭遇,她想强大,想付出,想照顾人。
  
  而文章从以往一些访谈节目可以看到,他从小就特别叛逆。叛逆的孩子一般成长在一个父母管教严格的,不懂体贴他情绪的家庭里。一个孩子如果从小父母有关怀他的情绪,懂得体贴他,那么这个孩子应该是对人有安全感的,热情的,性格很NICE的,很好与人打交道的。原因在于,首先,他的成长过程没有挤压什么情绪,其次,
 
他在原生家庭中学到了与人打交道的能力。反过来,如果一个孩子,父母从小对他很严厉的,不体贴他的情绪,只知道“镇压他”,逼迫他上进,那么他长大以后往往容易脾气急躁,甚至是暴躁,而且他与人打交道的方式也往往是用征服而不是示好。这样的人进入到一个群体中,常常会激起大家的反感。所以有时候我们在群里碰到一个攻击性比较强的新群友,大家先不要武断,认为是他人品有问题。他可能是想与大家建交,是想融入这个集体
 
的,只是他不懂怎么用正确的方式进行。当有些人不幸被踢了,有些人留了下来,慢慢大家接纳他了,他的攻击性可能也就没那么强了——他不是为了要攻击谁,而是他与人建交的方式就是——征服——他不会别的方式。其实文章也属于这种类型,他攻击性强,不容易被接纳,常常引起怨恨。看看有多少媒体都说跟文章没法合作就知道了。其实,一个真正成熟的人是平和的。这种攻击性强的人,其内在都是一个没有长大的小孩,而正是因为没长大,他才总是想显示他的强大——用幼稚的方式。
  
  再回到子人格的问题上。
  
  一个平时总是省吃俭用的人其实是向往潇洒花钱的,一个工作忙碌的人其实是向往休闲度假的。那马伊琍这样一个懂事的女孩,其实是希望自己能任性能放纵的——但她不能。而文章这样一个叛逆的,痞性的男孩,其实也是希望自己有特别成熟稳重的一面——只是他做不到。这就是他俩互相吸引的第一点,在对方身上存在自己被压抑了的子人格,他们通过对方看到了完整的自己。
  
  第二点,看李静对马伊琍的访谈,问马伊琍为什么爱上文章,最欣赏文章什么地方?马伊琍说,最欣赏文章有才。这一点可能是马伊琍熟悉的,因为她一直很努力地想要自己成为一个有能力有才的人。我们爱的都是潜意识中那种熟悉的感觉。这种熟悉感,可能来自于父母的某些特质,也可能来源于自我,或者某个在个人生命史里很重要的人。
  
  而文章这方面他没有特别说明。但是我们可以看到文章在马伊琍面前表现很乖,很儿子,因为他面对的是那个缺失的成熟稳重的自己,而文章的母亲也可能是个妥帖的女人,从小就把儿子的一切安排得好好的。这个时候,他俩就这样相爱着,很幸福。
  
  然而他俩的感情又是怎么发生变化的呢?
  
  我们说,男人的成长跟孩子的成长是一样的,要遵循他的自然规律。你不能只告诉他教育他怎么避开危险,不能只是照看他,盯着他,在他遇到坎的时候就小心地把他拉开。而是应该让他充分地去尝试去做自己,让他自己得出结论。尊重他的探索能力,培养他的判断力,培养他对自己负责的态度。而我们很多父母的暗示就是让孩子按照自己指引的、自认为安全平坦的道路去走。这样长大的孩子要么强烈的叛逆想体现自我,要么懦弱的失去自我,迷失自我。
  
  文章从小是缺乏安全感的,他的情绪不被父母体谅。缺乏安全感的人潜意识是向往权威的,他渴望有人为他做指引,甚至依赖这种指引。而从小父母对文章的控制,虽然造成了他叛逆的性格,但也让他非常熟悉被控制、被指引这个环节。我们在李静的访谈节目中可以看到,文章在婚后是很服马伊琍管的,还叫她马司令。
  
  他们彼此的子人格就这样成长着,而随着文章事业的丰收,他内在的小男孩--那个希望成熟稳重的子性格,开始快速成长。直到某个阶段,他开始渴望强大,渴望有人崇拜他、仰望他、依赖他,他需要由他来给与,需要当一个真正的男人来保护他的女人和他的家庭。而他的婚姻却还处在原来的环境中。马伊琍有她自己的特色,并且无法只为了他全盘地改变自己,去背离原来强势的主性格。这样矛盾就必然产生了。就像一颗在栽种之初用铁丝绑着支架撑着树干的小树,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长大,人们拿掉了支架却忘了拿掉铁丝,于是铁丝勒进了树干里。
  
  许多问题的产生,都是因为相处模式的陈旧与过时。当一个人已经进入了另一个成长阶段,而另一个仍然停留或滞后于他的成长,原来的环境就显得不再舒适了。在这种心理背景下,矛盾产生了,破裂显现了。如果相处环境不做出相应的改变,马伊琍还是用原来的一套与文章相处的方式,他俩就没法继续过下去。而很多时候,特别当这种改变或成长太过迅速时,及时地相互调整会变得很难。
  
  童年缺失的东西被压抑成了子人格,就会一直追求,得到满足之后,就开始向主人格挑战,试图成为另一个自己。从这方面来说,文章是成长得比马伊琍快的,所以文章想离开马伊琍。如果他俩是同步成长的,那马应该会改变自己与文章的相处的方式。
  
  其实婚恋关系的结束往往都是这样,双方成长不同步了,心理动力不一样了,再相处时,什么鸡毛蒜皮的事都能变得严重起来。
  
  那么,走到这个阶段了,该如何应对呢?
  
  首先,我们要尊重分离焦虑。有分离焦虑是很正常的,接纳对方在分离焦虑中的痛苦表现。
  
  然后,我们要知道对方陪自己走过人生中最重要的阶段,因为对方给我们的滋养,我们成长了,对方对我们是很重要的。
  
  再来,通过了解这些过程来接受分或者合都是为了完善自己,让我们接下来有获得幸福的能力。
  
  最后看两人彼此的意愿。因为每个人所处的程度都不同,能不能在一起,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不过更重要的是,自己还拥有幸福的能力,幸不幸福,取决于自己是谁,而不是对方是谁。
  
  爱情是真实存在的,但是我们有不同的成长阶段,所以我们分手,离婚,都是正常的。原生家庭多多少少都会带给我们一些童年的伤痛,这成为我们后天需要不断补习的功课。分手或离婚都是过程,最后是为了完成自我的成长以一个更完整的自我迎接下一站幸福。
阅读(175) 收藏(0)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幻灯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