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主动来到家门口给我们解决纠纷,真是太好了。”4月8日,福建省长汀县人民法院大同人民法庭在该县庵杰乡成功调解了一起排除妨碍纠纷案,原、被告双方均向法官表示感谢。
大同法庭不断强化服务意识,通过各项措施将审判工作延伸至百姓身旁。这个仅有7名法官和工作人员的法庭,担负着全县10个乡镇157个行政村26万多人口的民事纠纷审理工作,年均结案1000余件。上述案件正是该法庭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践行司法为民宗旨的一个缩影。
巡回办案化解涉农纠纷
“把群众的事当做自己的事来办,就没有办不好的事。”这是大同法庭庭长范庆昌常说的话。针对辖区地广、山多、交通不便的实际,该法庭不断加大巡回审判力度,最大限度地减少当事人诉累。
2013年以来,大同法庭开展巡回办案418次,巡回审结各类案件298件,调解涉农纠纷128件,被群众亲切地称为“贴心法庭”。“农村问题多涉及土地、宅基等邻里纠纷。把法庭搬到争议现场,能使案情更直观、更明了。同时,也方便群众诉讼。”法庭汤法官介绍说。
开展巡回审判的同时,大同法庭还注重开展送法下乡活动,向群众发放便民联系卡,为群众送去法律知识,解答法律咨询,提供法律帮助。去年以来,大同法庭开展法律宣传10场次,发放法律宣传资料600多份、便民服务卡1200多张,组织举办人民调解员、司法联络员培训班4次,受到群众好评。
假日法庭惠及乡里乡亲
“太好了,我周末有时间回去开庭!”2月28日,当在厦门打工的张某正为无法请假应诉而苦恼时,大同法庭的梁法官打来电话,告知他可以把开庭时间确定在周末。
节假日,许多单位都不上班了,可是大同法庭里却时常有不少人,法官或在接待群众,或在组织调解,或在开庭审案,忙得不亦乐乎。考虑到有的当事人农耕、上班、在外地等实际情况,今年初,大同法庭增设了“夜间法庭”、“午间法庭”、“节假日法庭”,形成了“假日法庭”这一惠民举措,最大限度为当事人参加诉讼活动提供便利。
近日,亲眼看到大同法庭法官到本村就一起民间借贷纠纷进行夜间调解的一位村干部动情地说:“法官牺牲休息时间,实心实意为我们老百姓办实事,我们从心底佩服!”
庭所共建联手疏导矛盾
“感谢你们的帮忙,化解了我们邻里间多年的恩怨。”3月1日,一起纠纷案的当事人赖某、张某共同将一面锦旗送到大同法庭罗法官手中。
赖某与张某本是好邻居,2010年却因生活排水等小事引起纠纷。法庭对案件作出判决后,双方矛盾有所缓和。但今年1月,双方又因道路通行问题引发了斗殴,造成双方都有人受伤住院。此案是邻里纠纷,若简单地一判了事,可能引发更大的矛盾。
与辖区司法所、派出所建立“庭所”对接模式,构建多元纠纷解决机制,是大同法庭的工作亮点。办理此案的罗法官联合当地派出所、司法所人员,多次实地查看,并绘制勘验图和拍摄现场照片,通过多方反复说服教育,双方当事人终于达成了调解协议,和好如初。
两年来,通过“庭所共建”,共化解矛盾纠纷413件,实现了诉调无缝对接和调解全程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