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河南|新闻|视频|城市|旅游|汽车|财经

|邮箱|注册

新浪河南

南阳> 同城>正文

日报读者栽植2014棵“京宛林”为绿化献力量

A-A+2014年3月10日09:01南阳日报1 条评论

 渠首“京宛林”火热的植树现场 本报记者 崔培林 摄 渠首“京宛林”火热的植树现场 本报记者 崔培林 摄
 参加渠首共植“京宛林”活动的本报读者植树现场合影本报记者 陈大公 摄 参加渠首共植“京宛林”活动的本报读者植树现场合影本报记者 陈大公 摄

   >>>核心提示<<<

  春光明媚去植绿,共为调水添把力。3月9日,本报与中国南水北调报、淅川县绿化委、淅川县委宣传部联合,邀请市城区居民,到渠首参加2014棵“京宛林”植树活动,为绿化美化渠首、确保一库清水送京津贡献一份力量。

  这是本报连续第12年开展大型公益植树活动,特别是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年举办这次活动,更具有特殊的意义。从3月3日发出共为渠首添绿的倡议后,广大居民、企业踊跃报名,参与热情不断高涨,大家纷纷以实际行动为水质保护和添绿渠首作贡献。

  在植树大军中,有白发苍苍的老者,也有蹒跚学步的幼儿;有意气风发的年轻人,更有在渠首洒过汗水的建设者。在渠首新坝左岸的山坡上,数百人争先恐后,干劲十足。他们挥锹培土,精心浇灌,在挥汗播种爱心树的同时,也领略了渠首风光,感受到世纪工程的恢弘气势。活动结束时,不少人仍意犹未尽。(记者韩冰)

  >>>活动花絮<<<

  大坝新姿惹人叹

  当日上午10点多,参加活动的居民到达渠首,宏伟的大坝引得众人惊叹。“太壮观了,回家后我要告诉好朋友们。”小女孩朱星棹第一次来到渠首,惊叹不已。“跟老坝完全不一样。”参加当年引丹灌溉工程建设的王大中感叹道。据介绍,这里是南水北调中线输水总干渠的“水龙头”,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标志性建筑物,担负着向北京、天津、河北、河南等地城市输水的任务,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场,大家纷纷拿出手机、相机合影留念。(记者石张楠)

  亲近自然欢乐多

  平时,张女士就喜欢带着儿子参加户外活动或外出旅游,让其开阔视野。在去淅川县九重镇的途中,张女士向儿子讲起植树的意义:植树造林可保持水土,增加土壤的蓄水能力,防治水土流失,改善自然环境。“孩子们周末来植树,不仅能远离水泥森林,呼吸到新鲜空气,还让他们亲近自然,有了不同以往的生活体验。”张女士和儿子还商量着活动结束后写一篇植树活动的作文。(记者范志钦)

  >>>活动花絮<<<

  情系渠首细呵护

  当气势恢宏的渠首新坝展现在眼前,年过花甲的罗殿群老人感慨万千:“我是看着这一工程从无到有,又从旧貌换新颜的。”罗殿群说,自己老家就在渠首旁,当兵那年,正是引丹灌溉工程动工的第一年,他们也是渠首第一批移民。他每年总要回来看几次。罗殿群说着指向渠首新坝附近一个废弃的水泥厂告诉记者:“为了保护渠首水质,这家水泥厂关闭了。咱们植树为的也就是保护水质啊。”正是因为对家乡、对渠首有着这样一份感情,当他看到植树活动的消息,便毫不犹豫地报名参与。(记者韩冰)志愿植绿倡环保

  在植树大军中,一行16人的团体格外引人注意。他们头戴小红帽,分工合作,有条不紊。“我们是中国人民银行南阳市中心支行的志愿者。”“央行志愿者”赵黎告诉记者,他们与邓州市“编外雷锋团”紧密合作,常年参与各项公益活动。“得知报社组织这样有意义的活动,我们就赶忙报名参加。”志愿者们纷纷表示,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护家园环境,也希望报社能够多组织这样的活动,号召更多人参与环保,为建设美丽家园贡献力量。(记者韩冰)

  挂上卡片留纪念

  栽树,培土,浇水……当日上午11点多,植树现场一派繁忙景象。小姑娘王琬挺,在母亲刘娟的指导下,小心翼翼地给树浇水。随后,小姑娘拿出了自己亲手制作的黄色卡片,写上名字,挂在树上。记者采访得知,今年5岁的王琬挺是第一次参加植树活动,活动开始前,她就早早准备好了卡片,目的就是为了留下纪念。“这是我亲手栽种的,等到明年春暖花开,我还要来看看小树。”小姑娘高兴地说。(记者石张楠)

保存|打印|关闭

查看评论 1评论

感谢您发表评论,您发表的评论将在管理员审核后发布

发 表 |注册 |退出同步到我的微博

新浪简介 | 新浪河南简介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联系我们  | 客户投诉 | 诚聘英才 | 网站律师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网河南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