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辜晓进
辜晓进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977
  • 关注人气:26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悉心揣摸马勒的生死境界

(2014-04-06 11:10:12)
标签:

马勒第五交响曲

深圳交响乐团

深圳音乐厅

林大叶

文化

分类: 乐评

肃穆中,响起冷峻而悲凉的小号声,来自天边,又分明近在眼前。马勒的《升C小调第五交响曲》(以下简称“马五”)就此拉开帷幕。吹奏者是深圳交响乐团年轻的首席小号代东宇。看上去也很年轻且英俊的,是80后指挥翘楚林大叶。台上坐得满满的乐手,将跟随大叶的指挥棒,探寻马勒音乐的博大精深。

上周五在深圳音乐厅演奏的“马五”,对深交和指挥都是一次考验。马勒交响曲,个个规模庞大,结构复杂,配器丰满,色彩多变,乐章多在五个以上。最长的达90分钟(第三交响曲),参演人数最多的近千人(第八交响曲)。不仅如此,马勒简直就是个哲学家,其一生都在思考“我从哪儿来”这样的哲学命题,并将其嵌入自己的音乐,因而其作品往往构思宏伟,包罗万象,深不可测。

而此次演奏的“马五”,虽然60分钟的时长在马勒作品中尚属分量偏轻,却是马勒10部交响曲中最经典的纯器乐作品。作曲期间,马勒突患肠出血,险些送命,却又戏剧性地结识美女艾尔玛,不久成婚。于是,死与生这两大极端,便在这部交响曲中纠结缠绕,相互冲突,营造出巨大的情绪落差和微妙的感官响应。演奏“马五”,在个人技术、声部协同、乐队控制特别是音乐表现力等方面都存在较大难度。而且,演奏马勒作品,从来都是个力气活。据悉,深交近期将以此曲作为年度个人考核曲目,考核的结果将决定乐手的最新座次。

回到第一乐章,一个被标注为“葬礼进行曲”的著名乐段。小号的Solo多次出现,徐缓内敛,音色饱满,气息平稳却不乏爆发力,时而可闻凄厉之声。正是这小号,为该“葬礼”打下了独特的印记。自贝多芬在其“英雄”交响曲中首创葬礼乐章后,作曲大师纷纷爱上这一题材,马勒就是热衷者之一。除这首“马五”外,其第一交响曲的第四乐章和第二交响曲的首乐章都是经典的葬礼音乐。大师们的葬礼乐章大都悲伤忧郁,肝肠寸断。如“马一”的“葬礼”,低音乐器描摹出的送葬队伍,步履沉重,情绪低落,一步三回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马二”的“葬礼”虽有短暂的爆发,但双簧管、英国管等呜呜咽咽,也有化不开的浓重悲情。但这首马五,在笔者听来,其“葬礼”乐章却是悲少壮多,突出的是绝望、孤独和愤懑,甚至还掺合着片刻的欢愉,流露出对未来的憧憬。

死中有生,这是马勒的辩证法,或如西方传记者所说,是他分裂人格在音乐中的表现。

第二乐章,马勒在乐谱上标明要“如暴风雨般的激烈,并更加激烈”,定下了该乐章的基调,深交加强三管的百人超大编制也因此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复杂的节奏切换,剧烈的跌宕起伏,指挥林大叶节拍清晰并表现出较强的控制力。在其调动和引导下,乐队一开始就进入亢奋状态。在随后的一段欲扬先抑的弦乐,特别是温柔而暗含张力的大提琴齐奏后,各声部相继发力,排山倒海,雷霆万钧。兴奋的乐手们全力以赴而并未失控,直至乐章末那三声渐弱、极弱的定音鼓,乐队与听众紧绷的神经才松弛下来。

1907年秋,马勒与西贝柳斯聊天时曾说:“交响曲就是这个世界!交响曲必须无所不包!”这可以解释为何马勒的作品都是鸿篇巨制且错综复杂。马勒一生创作宏富,却几乎不写室内乐,也从未写过协奏曲,大概也是因为这些体裁容量较小的缘故吧?有趣的是,在“马五”第三乐章中,他为圆号写了很多独奏段落,令该乐章几乎成为一首圆号协奏曲;而第四乐章又是一首可单独演奏的纯粹的弦乐曲,等同室内乐。

此次演奏第三乐章时,大叶干脆将担任独奏的首席圆号徐毅奇请到台前。徐是深圳乐迷早已熟悉的杰出的青年圆号演奏家,但独自在这么大的乐队前演奏,似还有点不自在,遇较长的休止,总是侧背对听众摆弄着乐器。乐章在其圆号先声夺人的雄壮主题中开始,其音量因靠近听众而明显增大,音质也愈加浑厚沉稳。接下来的乐段,在华尔兹的节奏下,各声部轮番演奏出优美谐谑的旋律。当独奏圆号再次出现时,情绪突然大变,沉缓而哀伤,余音袅袅,挥之不去。这情绪很快蔓延到其他声部,小号与之的轮奏,更扩大了忧郁的氛围。直至弦乐拨奏及大管、双簧管、单簧管等相继出现,音乐才渐渐重新俏皮起来。

马勒对圆号有明显偏好,这在“马五”中尤其突出,圆号声部在第四乐章之外的各乐章都屡屡崭露头角。此次深交加上借来的两把共七把圆号,总体表现出色。该乐团的木管一直较为强悍,长期偏弱的铜管近年也有了很大起色。徐毅奇成功的独奏,加上代东宇的突出效果,一不小心便成为深交铜管实力的一次有力展示。

第四乐章,林大叶扔掉指挥棒,徒手指挥。这是一段深受乐迷喜爱的著名柔板,由竖琴和弦乐队演奏,电影《魂断威尼斯》曾采用其中片段。曾留学德国、从深交走出去并于2012年荣获第六届乔治·索尔蒂国际指挥大赛冠军的林大叶,显然希望自己的双手得到完全解放,甚至十根手指都能发挥作用,以令细腻的音乐展现更多层次。在叮咚作响的竖琴伴奏下,提琴家族奏出朦胧厚重的缓慢旋律,这旋律延绵起伏,熔融和谐,时而激越,时而至柔,仿佛很多人在同哼一首无词歌。这一乐章演奏得饱满丰富,韵味十足,引发无涯遐思。

第五乐章不再赘述。大约10年前,深交曾在俞峰的指挥下演奏过“马五”。这10年,深交又有了长足进步,乐团实力明显增强,各声部首席几乎换了一遍,其中不乏全国顶尖的演奏高手。此次再演“马五”,虽由张国勇、俞峰学生辈的林大叶指挥,总体水平已今非昔比,听来十分过瘾。当然,也非无懈可击。无论指挥还是乐队,在理解和表现马勒的音乐思想上,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第二乐章在气势磅薄之余,似还应有更丰富的层次。第五乐章特别是后半段,则暴露出排练还不够充分。

另悉,乐团将在林大叶的老师、乐团德国总监克里斯蒂安·爱华德的指挥下继续排练“马五”,准备进京展演。只不知我等乐迷能否再次欣赏到深交的精彩“马五”?


(原载:2014年4约3日《深圳特区报》,刊登时略有删节)

http://s2/mw690/001sLGoXgy6HT9niBq1e1&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