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第一个国内官方主办婴儿观察小组,有幸成为第一组成员,虽然每周只实行1小时的婴儿观察主体任务,却因为离市区远而每人要花3一5小时来赶路;回来后再凭记忆撰写观察记录并翻译成英文发给英国资深儿童心理治疗师、牛津大学心理学硕士导师路易斯.菲利普老师阅读;每周我们还要聚在一起与老师交流讨论。
不知不觉孩子们已经半岁了,我们也成了亲密的朋友,期待每周与孩子家庭、同学、老师的相会,婴儿观察成了我生活中非常重要、占有相当比重的一个重要事件!伴随一个新生命成长中的种种焦虑、感动、努力和顽强的生长,我们也在路易斯老师的抱持、启发、引导下成熟、成长起来……感恩一切。
每周都是通过视频与老师遥遥相望,这一次从屏幕走下来,突然离得很近,还真的很不适应呢!当情感需求被激活,大脑心智化能力将下降,我就真切的体会了一把,呵呵,还好在换了位置,并在老师的关切下很快恢复了思考状态。
老师可以用中文叫出我们的名字,每次督导都回叫,突然想起,这3个中文名字(另两位是英文名)或许是她说得最好的中文吧!感觉好幸福,被滋养……
照片中穿白衣的是路易斯老师,黑衣黄头发的是英国安娜.弗洛伊德研究所培训部主任薇薇安.格林,帅哥是已经出版两本著作的儿童心理治疗师Nick,很多美女的偶像噢,我呢,照相凑热闹,哈哈,不过有机会一起玩,肯定会很搭,童趣!











婴儿观察训练对成人和儿童精神分析治疗培训及其它取向治疗培训的意义
婴儿观察训练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婴幼儿行为的含义。学员会有机会观察婴幼儿及其家人,作为观察员进入并参与家庭里面;并参与连续的研讨,对观察报告进行讨论。学员通过观察婴幼儿与照料者之间的非语言沟通,可以帮助学员确立观察者的立场,更加深入细致地组织材料和应用理论,对临床工作会有极大的帮助:
1.通过婴幼儿观察训练,学员可以掌握婴幼儿成长的知识。实践表明:婴儿观察会深入影响治疗者的思想;了解婴幼儿的成长过程,掌握儿童成长的知识,将在临床实践中对儿童青少年和成人病人的理解有很大帮助。培训能够提供给学员一种新的模式,对病人的表述更加深入细致地去理解。
2.通过婴幼儿观察训练,学员可以掌握先于理论框架的“观察”的能力;发展信心并学习反思。婴幼儿观察训练提供给学员独特的系统观察能力,使之能在互动中更好的观察自己和别人:帮助治疗者发展出更强的意识,去关注来访者的反应。
3.通过婴幼儿观察训练,学员可以在倾听和理解能力上获得很大提高:婴儿观察会加深对于儿童和成年病人的倾听、理解和组织材料的能力,治疗者可以更清晰地运用到治疗中。
4.通过婴幼儿观察训练,学员会对治疗者-来访者合作创造的“当下”互动有更强的意识,对治疗者-来访者之间的关系有更深的认识,包括非言语行为和言语行为。
“中英婴儿观察及儿童青少年心智化情绪发展培训项目”(简称中英培训)是国内第一个关于婴儿、儿童及青少年发展与治疗技术的精神分析取向培训项目。项目由国家外国专家局精神分析引智示范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北京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心理学系共同主办。项目被认定为国际精神分析协会中国委员会推荐的应用精神分析连续培训项目、中华医学会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以及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注册系统继续教育项目课程。
在快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以及在对情绪发展路径对中国儿童的特殊影响的重新审视下,该项目于2012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心理学系杨蕴萍教授及王倩医生的带领下顺利启动,项目还邀请到英国伦敦安娜·弗洛伊德中心前培训部主任、英国伦敦大学伯克贝克大学Viviane
Green教授及国际精神分析协会新发展组委员会主席Maria Teresa
Hooke女士担任项目外方顾问。项目集合了强大的中外方教师团队,为促进项目的发展与帮助学员专业的全面提升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项目的高级顾问,Viviane
Green提到项目课程会遵循两个原则:一是方法不断发展;二是致力于对精神分析学派中不同范式的广泛基础介绍。这两大原则阐明了项目对于持续而全面地提升学员专业的追求。2014年,将进一步邀请到安娜·弗洛伊德中心的两位著名教授Nick
Midgley
(英国伦敦安娜·弗洛伊德中心精神分析发展心理学和临床实践硕士课程的项目负责人)与Angela
Joyce(安娜·弗洛伊德中心儿童心理治疗部负责人、精神分析母婴心理治疗和婴儿期关系创伤治疗创始人)共同提供更多关于安娜·
弗洛伊德及其临床工作、心智化以及关于青少年发展的讲座。
“这是一个十分重要且高品质的项目,其致力于对儿童发展的精神分析式理解,同时探究中国文化在教养方面的实践。对于所有从业的心理治疗师以及其他与家庭开展工作的心理卫生领域工作者而言,它都是值得推荐的。”
——SVERRE VARVIN
IPA中国委员会主席 挪威精神分析协会主席
国家外国专家局首位临床心理学领域的高端外国专家
“在我与IPA中国委员会培训候选人的临床研讨会中,我清晰地记得我们的讨论是如何周而复始地回到患者的早年、分离和丧失以及女性与她们混乱的生活的;针对专业人士和社会大众,我们时常思考为他们提供关于早年发展及母婴(关系)的课程、讲座、电视节目。因此,我带着极大的热情接受了王倩医生关于开展早年情绪发展相关课程的想法,此课程将与来自安娜·弗洛伊德中心及塔维斯托克诊所的老师们合作开展。当我与其(王倩医生)工作的时候,我强烈意识到此项目在中国作为第一个关于婴儿、儿童和青少年的培训项目的重要性。此项目目前包含三个婴儿观察小组并且使得Esther
Bick的遗产得以延伸,同时丰富了中国人看待他们家庭中的婴儿的方式,这尤其使我感动。我认为对此项目的成功至关重要的是时机:一个快速社会变革的时刻,它为个体开放了一个空间并随之带来了对理解精神生活的需要。”
——MARIA TERESA SAVIO HOOKE
IPA New
Group委员会主席
前澳大利亚精神分析协会主席 培训精神分析师
“依恋这一议题长期以来吸引着我。自从2012年以来,与Viviane
Green教授及王倩医生的合作收获了丰富的成果。英国老师所作的贡献加强了中国在理解儿童与青少年的心理和行为方面专业实践的发展。”
——杨蕴萍教授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
国家外国专家局精神分析引智示范单位项目总负责人
更多儿童心理专业文章请搜索“儿童心理师非比”新浪博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