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职称“商品化”困局当破解

【案例】职称“商品化”困局当破解

【网络舆情】

【事件介绍】

1

安徽宿州一小学校长标价万元卖职称 已被停职

老师想要评职称,得先和校长花钱买名额,这样匪夷所思的事情在安徽省宿州市第十九小学已成为在校老师之间心照不宣的秘密。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按照“惯例”,职称名额由校长“标价”,但遇到特殊情况,还可以“打折”。

记者近日从宿州市埇桥区教育局获悉,该校涉事校长刘某目前已经被停职,接受纪委调查。

这层“窗户纸”被捅破,还要从第十九小学一名老师评职称的经历说起。据了解,这名老师在去年具备了评小教高级职称的条件,但由于名额有限,他所面临的竞争压力很大。就在这时,校长刘某给他指了一条“明路”。

据他回忆,刘某于去年8月将他叫到办公室,称向教育部门要到了一个小教高级职称的名额。他要是想评,需要交1万元,并暗示这个名额很抢手,已经有其他老师说要购买。由于该老师经济条件有限,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他以8000元的“成交价”获得了名额,并顺利评上小教高级职称。事后,他与同事交流发现,这个“潜规则”在学校已经存在许久,便向媒体反映了此事。

买卖教师职称一事经曝光后,在当地引起很大反响。宿州市委常委、埇桥区委书记孙勇作批示:“迅速严查此事,对违法违规现象,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埇桥区教育局负责人也表示,在教师职称评审中,对出现弄虚作假等违规、违纪事情,他们绝不姑息。

3月12日,宿州市埇桥区教育局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对该事件调查处理结果。目前,涉事校长刘某被停职,正在接受区纪委调查。

教师职称不仅是教师业务能力的具体体现,也是教师提高薪资待遇的重要标准,与其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从国家到地方,对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都作出了一系列规定。那么,在评审过程中,人为操作的空间到底有多大?

正在评小学高级职称的合肥市一公办学校老师告诉记者,以前教师职称实行评聘分离,即先申报教育主管部门评,评上后,教师为了被学校聘为所申请职称而再竞争。如今,教师职称改为评聘合一,即学校按照主管部门分配的指标,确定参评教师名额,再上报符合条件的老师,评下来即可聘用。

“小学一级、二级职称没有固定指标,而小学高级职称指标则相对有限。比方说学校分配到50个小高指标名额,但均已占满,那就要等获得该职称的老师退休,退一个补一个。”合肥市屯溪路小学校长陈罡进一步解释说。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