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目录
声明:百度百科是免费编辑平台,无收费代编服务
详情
正在收听 :
花毛茛:花大色艳的洋牡丹 30.8万 1'39"
花毛茛
  • 毛茛科毛茛属的一种植物

花毛茛(学名:Ranunculus asiaticus L.),别名波斯毛茛、芹菜花、陆莲花[2][3],是毛茛科(Ranunculaceae)毛茛属Ranunculus)下的一种多年生球根草本植物[1][2]。花毛茛块根纺锤形,茎单生或少数分枝。基生叶轮廓为阔卵形,具长柄,为三出复叶。茎生叶小,近无柄,羽状细裂,花单生或数朵聚生于茎顶,花有红、黄、白及紫等多色,重瓣或半重瓣[1][4],花期4-5月[4]

花毛茛产于亚洲西南部和欧洲东南部,世界各地广为种植,中国自20世纪90 年代开始引进栽培[1][2][5]。花毛茛性喜冷凉环境,喜光,也耐荫,忌酷热,喜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土[1]

花毛茛花大秀美,且花色丰富,具有牡丹的风韵,因此在昆明等地俗称“洋牡丹”,可片植于林下、林缘、小径边或庭院中,也可数株点缀于草地边、假山石旁或用于花坛、花台等处,是花境、花带不可或缺的观花草本[1]。此外,花毛茛可作为冬春季鲜切花生产上市,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6]

  • 中文名
    花毛茛
  • 拉丁学名
    Ranunculus asiaticus L. [1]  
  • 别名
    波斯毛茛、芹菜花、陆莲花[2]  [3]  
  • 植物界(Plantae)[1]  
  • 维管植物门(Tracheophyta)[1]  
  • 木兰纲(Magnoliopsida)[1]  
  • 毛茛目(Ranunculales)[1]  
  • 毛茛科(Ranunculaceae)[1]  
  • 毛茛属(Ranunculus[1]  
  • 花毛茛(Ranunculus asiaticus L.)[1]  
  • 分布区域
    产于亚洲西南部和欧洲东南部,世界各地广为种植[1]  [2]  

植物学史

名称来源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茛,乃草乌头之苗,此草形状及毒皆似之,故名。” “毛茛”是指该植物叶片上长有细毛,花毛茛因其植物有毒,形状又似我国传统植物毛茛,故称之阀束趋为花毛茛[7]

栽培历史

花毛莨原产于欧洲等地,在十三世纪,十字军东征时将其带回法国栽培,也有资料称其是1596年由英国人引入欧洲进行栽培的。18世纪末期已有800多个品种出售。因其栽培的品种花美色艳而传遍全世界,在园林和切花中很常见[8] 。现在各国多有栽培,尤以日本、荷兰、法国、英国、美国等栽培较多,并且培育出许多切花和盆栽品种。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从日本、荷兰等国引种,作为盆栽、切花与春季花卉展览霸主愚用花,在泪盛请立各大城市大量栽培[7]

形态特征

花毛茛是一种多年生球根草本植物,株高20-50cm[1]

根和茎

块根纺锤形,常数个聚生于根颈部,长约2cm,直径1cm。茎单生,或少数分枝,茎长纤细而直立,分枝少,具刚毛[1]

基生叶轮廓为阔卵形,具长柄,为三出复叶。茎生叶小,近无柄,椭圆形,羽状细裂,裂片5-6枚,叶缘有钝锯齿[1]

花单生或数朵聚生于茎顶,或子叶腋间抽生出很长的花梗。花冠丰圆。花瓣平展,每轮8枚,错落叠层,花径5-10cm,花有红、黄、白、橙及紫等多色,重瓣或半重瓣[1]
花毛茛图片来源https://www.cfh.ac.cn/a

果实与种子

由瘦果紧密排列而成青色聚合果,聚合果由青变黄,种子发育成熟[13] 。花毛茛种子每克约1300-1600粒,种子扁平,半透明[15]

分布范围

花毛茛产于亚洲西南部和欧洲东南部,世界各地广为种植。[1] [2]

生长习性

花毛茛喜向阳环境和凉爽气候,可耐-9℃的低温,温度高于10℃,低于25℃时生长良好。花毛茛喜湿润,畏积水,怕干旱,喜肥,适于排水良好、肥沃疏松、pH值在6-7.5的砂质壤土。花期4-5月,6月份地上部分枯死,进入休眠[5]

繁殖方式

种子繁殖

种子用温水浸泡12小时,再用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或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处理10分钟,洗净后放入冰箱(3~5℃)中冷藏7-10天,经低温预处理的花毛茛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均显著高于常温贮藏种子,而且萌芽时间提前[9]

分株繁殖

花毛茛分株繁通常在秋季9-10月份进行,以上一年播种培育的小块根为繁殖材料进行栽培[10] 。在母株挖掘后,用手顺块根自然长势掰开,每一部分带有一段根颈,栽植时覆土要浅,以刚把根颈部埋住为准[14]

块根繁殖

花毛茛的块根在休眠度夏的贮藏过程中会进行干燥处理[10] ,因此,在块根栽培前要对其进行吸水处理。块根缓慢吸水后,将其放在凉爽处,晾干块根外皮再洒狼种植,或者置于适宜温度的冰箱中,用湿纱布包好催芽,待中心芽萌动后种植[11]

组培繁殖

以花毛茛叶片作为外植体,进行消毒横切和接种,将接种后的组培苗进行初代培养,之后将不定芽接入增殖培养基进行增殖培养,随后选取适宜的增殖培养苗进行生根培养,后期进行炼苗与移栽[10]

栽培技术

整地

整地时,每平方米苗床施腐熟有机肥、三元复合肥、多菌灵原粉,以防病虫为害。随即深翻碎土后耙盛踏枣细整平,浇一遍透水,待畦面明水渗完后,将萌动的花毛茛种子均匀地撒在苗床上,再覆盖一层过筛细土[13]

定植

10月中、下旬,当植株长出3-5枚真叶时,即可定植在花盆内或不加热日光大棚的栽植床内。移苗后,及时浇定根水,并加盖遮阳网,以利缓苗。每隔15天,结合浇水和用尿素、磷酸二氢钾等肥料浇灌。冬季当气温低于5℃时,加盖塑料薄膜保湿,将大棚温度控制在5℃-10℃,让幼苗处于缓慢生长状态。翌年早春,花苗冠径达到10厘米左右时,移栽到花坛或塑料盆中婚乃漏[13]

田间管理

温度管理
花毛茛性喜冷凉,最适宜生长温度为昼温为15℃-20℃,夜温为5℃-10℃,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花毛茛的生长发育与花的发生数量和质量[13]
水肥管理
在花毛茛生长初期至花才拘戏欠芽形成时,土壤不能干旱缺水,否则会影响花芽形成。春季生长旺盛期,应经常浇水,现蕾后减少浇水量。栽植前施足基肥,常用腐熟的饼肥或鸡粪、牛粪等。移栽缓苗待新根长出后,可选用液态复合肥或者尿素与磷酸二氢钾的混合液喷施或浇灌做追肥,以保证植株越冬前的营养生长。次年春天花茎开始伸长,植株进入旺盛生长期,要增大肥水的补充,一般10天左右追肥一次,以磷、钾肥为主。进入孕蕾开花期后应少浇水,并增加喷施磷酸二氢钾的次数,促进开花,延长花期[13]

病虫防治

花毛茛整个生长期都会有潜叶蝇为害,开花期需注意防治蚜虫。潜叶蝇可用灭蝇胺可湿性粉剂喷施防治,蚜虫可用吡虫啉可湿性粉剂防治,每隔4-5天进行1次,连续3次。病害主要有灰霉病,菌核病和黑斑病,可用百菌清可湿性粉剂进行防治,以预防为主[9]

采收

当花序上的花蕾充分透色时为采收适期,采下的切花可10-20枝一把捆缚,套上玻璃纸后装箱上市[12]

主要价值

观赏价值

花毛茛花大秀美,且花色丰富,具有牡丹的风韵,因此在昆明等地俗称“洋牡丹”,可片植于林下、林缘、小径边或庭院中,也可数株点缀于草地边、假山石旁或用于花坛、花台等处,是花境、花带不可或缺的观花草本[1]

经济价值

花毛茛可作为冬春季鲜切花生产上市,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也是家庭重要的春天盆花及公园的春季花坛用花[6] [11]

延伸文化

花毛莨所纪念的人物是公元13世纪的法兰西斯科教会修士——圣安索尼,他每次在宣扬基督教义或传福音时,总会吸引众多信徒聆听,所以花毛茛花语为受欢迎[7]
正在加载 展开全文
正在加载 加载更多
查看更多
打开百度App阅读全文
猜你关注
广告
猜你关注
广告
以上商家均已加入百度信誉V保障计划
分享你的世界
我要说
词条目录
  1. 百科名片
  2. 植物学史
  3. 名称来源
  4. 栽培历史
  5. 形态特征
  6. 根和茎
  7. 果实与种子
  8. 分布范围
  9. 生长习性
  10. 繁殖方式
  11. 种子繁殖
  12. 分株繁殖
  13. 块根繁殖
  14. 组培繁殖
  15. 栽培技术
  16. 整地
  17. 定植
  18. 田间管理
  19. 病虫防治
  20. 采收
  21. 主要价值
  22. 观赏价值
  23. 经济价值
  24. 延伸文化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参考资料详情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