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豫:该在意的,是脸上微笑的弧度

2014年5月5日 15:11 阅读 123

她吃羊肉、吃生的大蒜和洋葱,惹得潘越云嫌弃地抱怨:请跟我保持距离。

除了波西米亚风格的服装之外,她还会穿着不同款的拖鞋上台,她说不穿拖鞋不会唱歌。

听到她的声音,大家都会点头,那是一场意外的来自远方的奇遇。

李泰祥说:齐豫是活在这世界上的星星,那个光亮,一直存在,永远都在的。

作家三毛说:在台湾,只有三个女人适合穿波西米亚风格的大花裙,这三个女人就是她、潘越云和齐豫。三毛还界定了其他两位的身份——齐豫是天使,潘越云是埃及艳后。我觉得艳后形容得贴切,但齐豫的模样也算不得天使,倒像个上了年纪的巫婆,穿着宽大的袍子。

出海的人全都无法抵御她声音里的妖娆和魅惑。

生命,沉潜在海底。

1978年,在台湾大学读大四的20岁的齐豫在金韵奖民歌大赛中靠一首《DiamondsAnd Rust》初试莺啼,获得冠军。

当时的评委席里,有大名鼎鼎的李泰祥,那时候的他还在古典乐和流行音乐之间徘徊。

李泰祥邀请齐豫去家中玩,并自弹自唱了一首《橄榄树》给她听。齐豫喜欢上了这个旋律,当时她跟三毛并不相识。

可是,你能想象到这首辽阔的《橄榄树》最初的样子吗?

《橄榄树》在1973年就已写出来,只是当时的名字叫《小毛驴》。其中有两句被三毛看成是题眼——为了天空的小鸟,为了小毛驴,为了西班牙的姑娘,为了西班牙的大眼睛,流浪远方,流浪……

三毛当时去到了西班牙,有很多小毛驴在原野上奔跑,词是可爱的童诗一样的感觉,也代表了三毛的思乡情结。

这样的词交到李泰祥手里后,他觉得不够工整,便改写了一段歌词,加进“为了天空飞翔的小鸟,为了山间清流的小溪,为了宽阔的草原……”原作指向的小毛驴和西班牙女郎的影子彻底消失,而且歌曲的名字也由原来的《小毛驴》变成了《橄榄树》,从而成为我们熟悉的版本。橄榄树也是西班牙南欧一带很重要的象征,和三毛的状态结合起来,也很容易想到流浪。

三毛为此曾经大不开心,她说:如果流浪只是为了看天空飞翔的小鸟和大草原,那便不去流浪也罢。

后来,陆陆续续有些民歌手唱过,其中最有名的当属在台湾民歌时代有民歌皇后之称的杨祖珺。当时杨祖珺在各大校园演唱会演唱这首《橄榄树》,只是从未录制成唱片。

但真正唱红的人还是齐豫。齐豫唱了《橄榄树》之后,根本没有意识到这首歌能有多红,所以想都没想就去了美国读硕士,专业依然是当时在台湾大学念的人类学。

1978年出国,一直到1985年,齐豫才真正见到现实中的三毛,当时的齐豫离开新格唱片而加入滚石,也结束了跟李泰祥长年的合作关系。

1985年的春天,三毛带着她写下的一叠歌词手稿去找也叫三毛的滚石老板段钟潭,想让滚石的歌手们谱曲、演唱这些作品。段钟潭把这叠手稿交给了同是三毛书迷、刚刚加入滚石制作部的王新莲和唱红《橄榄树》的齐豫。三毛给齐豫的第一印象并不好,她说话声音细细尖尖,很造作,根本不像书中描述的那样,是个爱骑马、性格奔放的人。

唱片公司说既然是一个很女性的歌词,那么就找女性歌手来演唱,三毛希望是十首歌由十个不同的歌手来演唱,后来发现还是只有齐豫最能表现她的作品。

只是,当时三毛带过来的词全部都是《红楼梦》式的词,比如《晓梦蝴蝶》,貌似跟齐豫的声音并不相合。齐豫说:三毛来了,怎么可能没有撒哈拉、荷西、爱情故事和她自己的童年?唱片公司就请求三毛将她真实的生命写下来。三毛写词的过程是痛苦的,甚至有些忧郁,尤其在讲到荷西的时候。

于是,在《橄榄树》之后,三毛和齐豫开始了第二次合作,而且齐豫和王新莲共同担任了制作人。三毛把童年的喜怒哀乐、初恋的甜蜜感伤、对沙漠的独特感受通过歌词的形式娓娓讲述出来,一张《回声》的专辑诞生了。

四个女人,一台好戏。

三毛的英文名就是EchoEcho就是回声,就是山里那一缕悠远的回响。

Echo源自希腊神话。希腊神话里有个Echo女神,爱上了一个自恋的男子Narcissism,那男子每天到山里的溪边顾影自怜。终于,Echo鼓起勇气,走向她心爱的男子,那男子竟然粗暴地推开她。久而久之,那男子变成了一株水仙花,长在小溪旁。而女神也伤心欲绝,慢慢地化成了山里的回声(Echo)。

十二首歌,由齐、潘二人演唱,并且由三毛本人负责旁白部分。童年、初恋、热恋、生命高潮和孤独……三毛个人的每一个经历都借着歌曲扩大成所有女人的生命故事,也成为暮年时凭吊自己青春的回声。

只是,太多人都想知道这位女巫平时的生活,也跟歌里所唱到的那样四处流浪吗?

事实,并非如此。

齐豫有过两次失败的婚姻,曾经,她独自带着女儿生活。2004年,她在接受许戈辉的访问时首次谈到女儿,当时她的女儿11岁。

跟蔡琴、李丽芬一样,齐豫也曾经在台湾的广播节目中担任DJ,她所在的广播频道是WaveRadio,主持每天下午5点到7点的《音乐加油站》,后来吴宗宪还帮她代班主持过。甚至,她去年还出现在央视《梦想星搭档》的娱乐节目中。

但我依然最爱她在《骆驼·飞鸟·鱼》唱片中的一段文字:每个人的脚下,都有一块或大或小的泥沼。有人提脚便走,有人花费半生气力。我们一心追求幸福,也因此一再遭遇困境。该在意的,不是鞋上泥的多寡,而是脸上微笑的弧度。

文字/小新

编辑/洪月月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IN是潮流,是融入,是享有,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城色杂志致力于简单、智慧、不浮夸的生活倡导,带你回归本真,活出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