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外汇市场的波动性加大让很多投资者打起了精神,在这些波动中有一条清晰的线索值得注意:与大宗商品相关的货币表现最差。
此前两周,美元兑绝大多数主要货币下跌,兑日元跌幅一度达到3.4%,因投资者之前在美国加息一事上押注了过量美元多头,随着加息预期有所降温,行情也随之出现回撤。期间少数兑美元没有上涨的的货币就包括加元和挪威克朗,前两周基本走平,而澳元和纽元的反弹幅度也非常小。
为什么这些货币能够在美元弱势的情况下依然走不出反弹行情?这得联系到这些货币的一个重要特征——商品货币属性。
布伦特原油价格自年初以来下跌超过20%,铁矿石下跌超过40%,同时经济依赖商品出口国家的货币也都齐齐走低。因为商品价格下跌不但会减少这些国家的收入,并且会造成贸易中市场对商品主要出口国的货币需求减少。
年初时候,因欧美央行[微博]史无前例的超级宽松将大量便宜的资金注入全球经济,并鼓励交易者们投资在那些回报率高的资产上。例如澳元、纽元这类利息较高的货币受到套息交易的追捧,欧元/澳元九个月里下跌达10%。
但瑞士信贷(Credit Suisse)全球外汇首席策略师Shahab Jalinoos曾表示,利差和商品货币的关系只是“临时的探戈舞蹈”,最终,疲软的大宗商品价格将成为商品货币的驱动力。
大宗商品价格暴跌,7月份以后明显反应在这两种货币身上,三个月时间里分别兑美元下跌了6.5%和8%。
外汇投资者现在要考虑的不仅仅是全球增长放缓、通缩加剧、美国货币政策收紧,更不能忘记的便是大宗商品价格前景黯淡。
这部分因为中国增长放缓,以及美国页岩油产量大增,强势美元也对美元计价的商品造成打压。
苏格兰皇家银行(RBC)分析师Elsa Lignos表示,如果商品价格在未来几个月里继续保持在低位,会对加拿大等国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因为石油生产商正在制定明年的投资预算。言下之意,如果销售收入不景气那么明年的投资也将减少,这对一国的货币来说显然不是好事。
閺傜増姘拃锔俱仛閿涙矮鎹㈡担鏇熸暪鐠愬綊顣╁ù瀣兊缁併劋绱伴崨妯肩搼楠炲灝鎲¢惃鍡曡礋鐠囧牓鐛ラ敍宀冾嚞閸曞じ绗傝ぐ鎿勭磼閻愮懓鍤潻娑樺弳鐠囷附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