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评】如何看待中民投的示范效应?

21世纪经济报道 杨涛 (社科院金融所) 北京
2014-08-22 22:02

激活民间投资不仅需要中民投这样的“航空母舰”,更需要多样化的“小舢板”,如创业投资、草根投资、互联网新兴投资模式等。

由全国工商联牵头组织、集聚59家知名民营企业发起设立,注册资金500亿元人民币的中国民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中民投)于8月21日成立,成为首家“国字号”民营大型投资公司。我们看到,自2010年国务院颁布促进民间投资的“新36条”之后,该话题一直就是各界关注的焦点,但在现实中阻碍民间投资的“玻璃门”仍然处处存在。而成立中民投实际上是促进民间投资思路的延续。

在较长一段时期内,我国经济增长还需靠投资拉动,但却不能再是政府主导型的粗放式、低效投资。对此,一方面政府的公共投资权限需进一步明确和收缩,按照从投资性财政到公共服务型财政的转换思路,主要集中于公益性财政投资和投资政策环境建设两方面,而减少设立和运用国有企业平台的投融资活动。另一方面,在政府投资逐渐弱化之后,民间投资将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核心因素。同时,进一步放开民间资本在行业上的准入限制,将意味着经济制度的优化和三中全会精神的落实。未来中国经济结构必将因此出现许多新的变化,民间投资也将更为繁荣与活跃,将有力促进中国经济的活力和效率提高。

促进民间投资的发展,也是为了解决金融结构失衡的矛盾。当前我国民间积累了大量的财富,金融资源整体上比较充足,但是诸多领域的融资需求却难以得到满足,出现结构性供求缺口。归根结底,就是因为作为资金配置中介的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存在缺陷。与此同时,我国面临迫切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压力,因此亟需完善社会资本进入实业的有效渠道,其中民间直接投资正是重中之重。

应该说,产业资本对产业结构的信用催化,不仅仅表现为被动的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而且,在更大程度上表现为产业资本主动渗透到产业结构转换过程之中,发挥能动促进产业发展的功能。值得庆幸的是,由于全球范围内的产业重组与技术变革尚在起始阶段,新兴经济体与发达经济体在某些产业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围绕激活民间投资来加快推动投融资体制改革,有助于我国在后发优势逐渐弱化的时代,寻找新的增长之路。

当然在中民投的积极意义背后,也要注意相关风险。从其自身来看,由于“船大难掉头”,如果产生较大的投资失误或偏差,或许将带来集中性风险和负面示范效应。同时,从整个民间投资的大环境来看,当前民间资本的来源日益多样化,除民营企业所拥有的可投资资金,还有大量非企业主体和居民所拥有的资本。此外,如部分体制内资金通过各种非规范途径形成了部分投机性民间资本,甚至有私人灰色收入甚至是非法资金,以及境外“游资”等。

总之,鼓励民间资本与投资,要为真正有效率的民营企业与资本创造机遇,避免成为少数人新的谋利套利机会。此外,激活民间投资不仅需要中民投这样的“航空母舰”,更需要多样化的“小舢板”,如创业投资、草根投资、互联网新兴投资模式等。

(编辑:祝乃娟)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