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总设计师邓小平以其非凡的智慧和坚强的意志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改革开放之路,使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极大地改善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提高了中国的国际社会地位,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的稳定与和平。
1.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现在我们正在做的改革这件事是够大胆的。但是,如果我们不这样做,前进就困难了。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是一件很重要的必须做的事,尽管是有风险的事。”
———邓小平于1985年3月28日会见日本自由民主党副总裁二阶堂进时提出的论断
点评: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相对于第一次革命、也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而言的。这两次革命,前者属于制度选择,后者属于政策选择。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而不是要从根本上否定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这场新的革命,决不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详细)
2.不管黑猫白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
生产关系究竟以什么形式为最好,恐怕要采取这样一种态度,就是哪种形式在哪个地方能够比较容易比较快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就采取哪种形式;群众愿意采取哪种形式,就应该采取哪种形式,不合法的使它合法起来……“黄猫、黑猫,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猫。”
———摘自1962年邓小平《怎么恢复农业生产》讲话
点评:邓小平认为,搞理论争论,就会贻误时机,错过发展机遇。空洞的争论无济于事,真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应该大胆地实践,大胆地试,先不要下结论,干了再说。“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
“猫论”改变了过去凡事都要先以意识形态考量、凡事都要先从政治着眼、凡事都要先问问教条的思维习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猫论”成为中国将社会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发展上的一个理论标志。(详细)
3.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1985年,邓小平同志发表了这样的谈话:《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也是在这一年,在党的全国代表会议上,邓小平同志信心满怀地指出:“改革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了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工作方式和精神状态的一系列深刻变化,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在一定的范围内也发生了某种程度的革命性变革。这是一件大事,表明我们已经开始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路子。”(详细)
点评:邓小平在发表《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这篇著名的谈话和在此前后的一些谈话中,用大量篇幅回顾了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包括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历史上我们各种办法都试过,阶级斗争的办法,政治动员的办法,“大跃进”的办法,“抓革命、促生产”的办法,都不行。后来我们搞了改革开放,这是没有办法的新办法,实践证明,这个办法行。所以说改革才是我们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