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孙家学:以创新发展引领服务城市经济社会

2014年9月15日 11:02 阅读 21

科技创新的能力和水平是衡量城市内生发展动力的重要指标。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要鼓励我们将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相融合,围绕区域经济社会需求,围绕区域战略发展节点,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的优势,宏观布控产学研方向,抢占产业发展的制高点。

■孙家学

自中世纪欧洲大学诞生至今,经过千年的发展变迁,大学已经完全融入到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大学与城市、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共生共荣关系已经超越了历史上的各个阶段。

沈阳是中国的重工业基地,改革开放以来,沈阳迈入经济的重要转型期。2010年,沈阳经济区成为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第八个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推进沈阳经济区等区域发展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

作为地处沈阳的唯一一所“985工程”建设高校,东北大学充分利用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战略的有利契机,主动参与到区域经济振兴和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进程中去,致力于引领和推动沈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努力成为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引领者和开拓者。

创新驱动,将科技与经济相融合抢占产业制高点

2014年6月9日,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强调:“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永动机”,经济发展是科技创新的“奠基石”。科技创新的能力和水平是衡量城市内生发展动力的重要指标。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要鼓励我们将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相融合,围绕区域经济社会需求,围绕区域战略发展节点,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的优势,宏观布控产学研方向,抢占产业发展的制高点。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东北大学就紧紧抓住沈阳市关于依托高校打造区域经济新增长点的契机,建成了中国第一个以大学名字命名的科学园——东北大学科学园。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东大科学园已成为东北区域电子产品、元件的集散地,辐射带动的沈阳三好e经济圈,成为一所大学带动一片城区、一片城区催化一座城市的中国典范。东北大学还发挥产学研优势,培育放飞了东软集团、东大自动化、东软数字医疗、东大冶金新技术公司等众多知名企业,组成了以东大为背景的高科技产业集群。

多学科交叉融合是优势学科的发展点、新兴学科的生长点、重大创新的突破点,也是人才培养的制高点。东北大学一方面坚持“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口径,注重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的原则,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满足社会对各种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坚持立足现实、放眼未来、谋划长远的理念,围绕生命科学这一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学科,与荷兰埃因霍温科技大学、东软集团、飞利浦公司合作,联合创建了“生物医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建设了一个高起点、具有国际水平的发展平台。2013年,围绕解决“生命科学的基本问题”和“医学中的重大问题”,东北大学又创建了“生命科学与健康学院”。全面搭建了信息科学、材料科学与生命科学跨学科的交叉技术平台,为培育和发展沈阳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了先机。

发展驱动,将学术和技术相结合引领未来技术方向

发展是人民、高校、城市的共同需求。围绕发展这一要务,高等学校必须建立一种机制来满足自身发展需求,更契合城市发展需要。在完整的创新链中,高等学校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原创性技术开发和共性技术开发是创新推动力形成的主力军和生力军。只有遵循创新链运行规律,深度融合城市发展战略,形成学术与技术无缝衔接的有效机制,才能夯实发展的基础,缔造高校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平台。

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迅速,潜力巨大,是面向未来的战略新兴产业。在信息技术业态创新的新阶段,东北大学主动融入地方经济建设规划与重点产业领域,把建设支撑、助推沈阳市乃至辽宁省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共性技术创新平台作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目标。2012年,东大启动超算、云计算产业科技园建设。云产业科技园的建设,既丰富了学校学科发展维度,更为沈阳市建设“两化融合”实验区、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给出了方向。

东北大学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一直紧密结合辽沈区域发展战略来调控布局。在建的浑南新校区规划了教学科研区、成果孵化区、产业发展区等三大功能区,实现了从学术到技术,从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到成果孵化、产业推广的有效创新机制,解决了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问题。同时,由东北大学牵头,结合沈阳区域经济特色规划的中国第一个金属材料专业产业园区——沈阳金属材料产业园,正建成投入使用。金属材料产业园有效依托金属材料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将学术研究和技术创新无缝连接,将上游原材料和下游产品应用有效联通,将科技创新成果与园区入驻企业的产品应用开发紧密衔接,形成了集研发—转化—产出产品的园区一体化的创新发展模式,夯实了引领金属材料未来技术方向,推动辽沈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生存驱动,将人的需求与城市发展相契合推动和谐统一

人的发展与城市的发展是紧密结合、不可分割的,科技创新、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使人的生活更加美好。围绕城市发展需要拟定创新发展任务,围绕人的根本需求定位创新发展目标,将是未来高校与城市共生发展的大方向。高等学校必须承担一类重要的角色,那就是在传承文化、创新创造时,成为人的需求与城市发展的有效契合点,为人类的生存发展、社会的和谐演进服务。

民生工程是人的需求与城市发展的契合点之一,解决民生问题就是解决城市和谐发展问题。疾病是人类生存发展面临的首要难题,东北大学紧紧抓住城市和民生发展的需求,打造了以高端医疗影像装备设计制造平台和医疗健康大数据平台为核心的健康产业园。创办了国内首个“医疗联合体”——盛京医疗联盟,创建了面向区域的海量医疗资源共享平台,推动了“以医院为中心”向“以患者为中心”的转变。东北大学还始终以城市发展为己任,以科研项目为着力点,先后与辽宁省企事业单位开展合作项目2000多项,还与鞍山、抚顺、辽阳、本溪、阜新等沈阳周边城市开展战略合作,打造了鞍山激光科技园、抚顺“城乡社区建设实验基地”等一系列与城市发展和民生发展有关的产业或机构。

文化是城市之根。大学将自己先进的观念辐射、输送给城市和人民,能够凝聚城市精神,提升城市文化内涵,服务城市和谐发展。为发挥文化辐射源的重要功能,东北大学面向辽沈地区人民群众,坚持每年举办十余场辽海讲坛,广泛开展社会实践及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实践团队1000多支,志愿者9000余人,足迹遍布辽沈城区和农村、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河西走廊、老工业基地,不仅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良好的咨询服务作用,还将东大的文化精髓渗透进人民群众的生活中。

“自强不息,知行合一”是东大的精神核心,引领着东大人在新型工业化进程中阔步前行。大学与城市之间的关系,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体现在东大人的身上,更多的是质朴实干与家国情怀的精神。从建国前的兴学育人、抗战救国,到建国后的力耕躬学、科技报国,从改革开放的踵事增华、产业富国,到跨世纪的知馨行远、励志强国,东北大学以其独特的行为方式,诠释着大学与城市、大学与区域发展之间的关系。

(作者系东北大学党委书记)

新闻来源:2014年9月15日《中国教育报》10版

#媒体东大#【中国教育报】东北大学党委书记孙家学:以创新发展引领服务城市经济社会。 °【中国教育报】孙家学:以创新发展引领服务城... ​​​​

东北大学,是中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首批列于“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著名工科大学,国家“111计划”和“卓越计划”重点建设的名牌大学。东大坐落于中国国家区域中心城市、辽宁省省会—沈阳。学校始建于1923年4月,是一所具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大学。微博校园官博联盟会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