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咬文嚼字
咬文嚼字 新浪机构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651,059
  • 关注人气:21,06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调戏”为何说是“吃豆腐”

(2014-09-15 15:16:43)

◎陈璧耀

    豆腐是我国传统美食,李时珍《本草纲目》“豆腐”条说:“豆腐之法,始于汉淮南王刘安。”此说后人多以为根据不足,但据1960年河南密县所发掘的打虎亭一号汉墓(东汉墓),发现有豆腐作坊的画像石看,东汉时已有豆腐生产却是确凿无疑的。所以,我国吃豆腐的历史差不多已有两千年了。现在恐怕不会有谁没有吃过豆腐的。只是这“吃豆腐”是怎么和“调戏(妇女)”联系在一起的,而且还成了常用义,被《现汉》列为首义?
    要弄清这个问题,恐怕得从我国传统的丧葬文化说起。
    在我国传统的丧葬文化中,凡丧事之后,都有请帮忙者和亲邻吃饭的习俗,而这顿饭中必定都有豆腐。以前地道的大户人家,还会隆重地发帖子,写上诸如“敬治豆觞,恭请光临”之类客气话。说明豆腐在我国传统的丧葬文化中,是不可或缺的。如今办完丧事请吃饭,也至少会有一道豆腐。
    吃豆腐饭的丧俗,最初似流行于江浙一带的农村。那里凡家中有丧事的,村里的乡亲都会来帮忙,而丧家请吃饭之所以都以豆腐为主,是因为豆腐色白,正是丧事主色的缘故。所以吃豆腐原与丧葬习俗有关。《现汉》“吃豆腐”第三个义项:“旧俗丧家准备的饭菜中有豆腐,所以去丧家吊唁吃饭叫吃豆腐。也说吃豆腐饭。”这应是“吃豆腐”的源起和初义,与如今调戏妇女的意思是完全没有关系的。
    大概在上世纪30年代,“吃豆腐”一词开始流行于上海。据孟兆臣新编《老上海俗语图说大全》,那时上海被丧家请去帮忙的陌生人,“虽称帮忙,其实凑凑闹忙而已。换一句话说,简直是和调。所以在死人人家和调,就叫作吃豆腐。我们想:死人人家,岂是和调的所在?因此,上海人凡对于不应当和调之处而竟和调,便叫作吃豆腐”。
    “和调”是沪语,意思是凑趣,随声附和。死了人的人家,原非凑趣之所,在那里不帮忙,却一味凑趣附和,就是“吃豆腐”了。这是当时上海人对“吃豆腐”的一个说法。于是原来丧葬文化中吃豆腐的习俗,流行到上海就成了俗语,意义也随之变化,后来又增加诸如“开玩笑、寻开心”之类内容,直至最后转为如今专指与女性调笑,或动手动脚沾点小便宜之类调戏妇女的意思。
    这是“吃豆腐”的通常说法。而另外还有一说却以为是与豆腐店老板娘有关的。
    我国民间有一句俗语:“世间三样苦——摇船、打铁、磨豆腐。”在江南城镇豆腐作坊特别多。这些作坊的格局都很小,多为夫妻店,丈夫需半夜起来磨豆腐,妻子则负责清晨卖豆腐。据说生意都特别好,每天都会吸引许多汉子来买豆腐。又据说那些汉子买豆腐其实是假,来与老板娘调情才是真(或许是受豆腐的滋润,老板娘可能都略有几分姿色吧)。于是“吃豆腐”就和调情、调戏等联系了起来。
    鲁迅先生在《故乡》中说自己还是孩子的时候,他家斜对门就有一家豆腐店,店里有一个被称为“豆腐西施”的杨二嫂,听“那时人说:因为伊,这豆腐店的买卖非常好”。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孙中山先生的《建国方略》,也特别说到我国“食豆腐”历史之悠久,“造豆腐”作坊之普遍,以至“穷乡僻壤三家村中亦必有一豆腐店”。豆腐店老板娘被“吃豆腐”,在江南恐怕是很普遍的。
    豆腐还有老豆腐与嫩豆腐之分,所以说到调戏妇女也有“吃老豆腐”与“吃嫩豆腐”的区别。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男女平等的实现,据说也有女子拿男子寻开心而吃男人豆腐的,这恐怕又是“吃豆腐”新义的再延伸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